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镇国公主_黎侯【完结】(312)

  长公主虽然也是命妇,居于皇后之下,但眼前这位顺德长公主可不能当做寻常公主一般对待。

  便是藩王也没有这样的权势和皇帝的信赖,加之祭祖后,民间不少人都对这位顺德长公主极为推崇,甚至有不少女子效仿顺德长公主,即便没有打马街头,但自己出来找活计做的妇人也不在少数。

  朱予焕听出她话语里有亲近和憧憬的意味,只是笑着道:“殿下过誉,我也不过是寻常人,两个眼睛一个嘴巴罢了,哪里担得起殿下如此赞美。”

  朱祁镇立刻道:“大姐姐这是什么话,你可是监军得胜回来的长公主,不过夸奖一二,何必谦虚。”

  朱予焕哪里不知道朱祁镇的小心思,笑盈盈地说道:“那也多亏陛下信任提拔,更何况这次王尚书他们也立下了赫赫战功,若是只夸我一个,如何对得起陛下的一番苦心呢?”

  朱友桐看到朱祁镇嘴角快要咧到耳朵根后的样子,不由在心底里暗暗翻了个白眼。

  不就是想树立掌控全局的帝王形象吗?如今又不是在朝堂上,拿姐姐作筏子干什么?

  钱皇后有些腼腆地开口道:“我在宫外的时候便听人说了,长公主的布庄有一织机,织布时犹如一日千里的宝马一般,织出来的布匹又多又好,不仅风靡京城,整个北直隶都有不少人购置布庄物美价廉的布匹,如今招揽了许多妇女用织机织布,改善了不少贫苦人家的生计。”

  朱予焕从南京带回来了新的织机图纸,有了飞梭,即便没有水力支撑,也比寻常的织布机要快上许多,有利于在京城内部建厂,是以朱予焕的布庄开始大规模地招揽人手。

  这事若是放在麓川以前,保不准还会有人跳出来说几句话,可如今顺德长公主风头正盛,连王振都退避三舍,又有谁敢多说什么?

  况且这些城中的人家无耕地等谋求生计的基业,只能依靠在城中的零工来赚钱,而因为家中男丁还要服役,想要宽松些过日子极为不易,导致不少女子迫不得已堕入风尘来赚钱糊口,从朱瞻基到朱祁镇都有过明令禁止和打击这种行为,但也往往只是抑制一时。

  如今朱予焕在京城雇佣妇女去做工,无形之中给了妇人们养家的机会,也让不少家庭不得已的皮肉生意消减许多,成效之快,比皇帝的严格旨意还要管用,御史们又哪敢说什么?更不用说朱予焕所制定的雇佣关系和蓄奴有着本质区别,不会触及国法,没有给任何人留下把柄,谁都不想去触霉头。

  钱皇后满面认真,道:“男子之‘忠’,女子之‘贞’,在于为国为家,长公主的忠贞理应为陛下表彰,如此才能让天下万民争相效仿。”

  朱予焕不由暗自感慨母亲的女书果然没有白修,对于观念的影响不可谓不小。

  至少钱皇后是明显接受了这一套理论并且深以为然。

  一旁的孙太后见两人关系融洽,心中有些不快,对身旁的宫人吩咐道:“怎么不给长公主和郕王换茶?”

  宫人不明白孙太后的意思,闻言只是急忙伺候几位天潢贵胄喝茶。

  朱予焕不以为意,只是笑眯眯地说道:“之后我还要前往云南,不能在母后身边尽孝,还要有劳殿下平日里多多照顾母后,替我行孝膝前。”

  朱祁镇闻言道:“大姐姐这是什么话,有朕在,还怕有人敢给母后难堪吗?母后即便不掌宫权,也仍旧是母后皇太后,轮不到其他人骑在皇家的头上,谁要是胆敢冒犯母后,朕第一个饶不了他。”

  朱予焕掩嘴笑道:“陛下日理万机,总有照顾不周的时候,殿下温和细致,定然能将两宫太后照顾妥帖。”

  胡善祥刚刚将宫权交给皇后,如果有什么传言,最头痛的自然是以孝治国的皇帝朱祁镇。更不用说慈惠皇太后的女儿在外替皇帝办公,太后却受到苛待,这更加不合情理。

  朱予焕又对钱皇后道:“若说好东西,陛下那里最多,我却是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当初奶奶留了不少东西给我们姐弟四人,如今殿下入宫,我们便挑选了几样好东西献给殿下,还请殿下不要嫌弃。”

  当初张太皇太后去世,名下的东西全部给了五个孙辈,身为皇帝的朱祁镇有自己的内库,当然是不会在意这些,便直接分成四份给了姐姐们和弟弟,统一留在宫中保管,取用也十分方便,考虑到其中一部分本应该是给朱祁镇未来的皇后的,四人便从中挑出价值最高的东西,又自己添置了一部分,凑成一份礼送给皇后。

  朱友桐也跟着说道:“殿下可千万不要推辞,这些都是奶奶留下来的,本应该有殿下的一份,我们姐弟四人也不过是借花献佛,又添了些自己的东西罢了,将来小钰若是成家了,也有王妃的一份呢。”

  突然聊起未来的王妃,朱祁钰面上一红,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二姐姐提这些也为时过早了一些。”

  朱祁镇煞有介事地说道:“我看倒是很应该,郕王府马上便要修建完毕,也该找个女主人好好打理一番。”

  朱予焕笑道:“那可就要托殿下为钰哥儿多多费心了。”

  钱皇后入宫前便知道这兄弟姐妹五人关系不错,闻言正色道:“我一定不会辜负陛下和几位长公主所托。”

  见她如此郑重的样子,胡善祥也不由莞尔,唯独一旁的孙太后愈发不快。

  如今的钱皇后,越看越像是当初的胡善祥,让她怎么能放心?

  第6章 备副本

  因着天气日渐炎热,不便出行,朱予焕便又在京城中多待了一个月,主要是准备自己需要带到云南的东西。

  这一去可不是如攻打麓川一样,一年半载便能回京,少说也要个两三年的,朱予焕自然准备充足一些。

  平日里的吃穿用度倒是不用发愁,人手选拔也有吏部的人帮着筛选,真正要朱予焕本人亲自去做的事情并不算多,不过倒也不是没有。

  “前些时日翰林院送来的书单,我已经过了一遍,告诉他们,按照我写的这几本再多挑一些,每种都尽量多收集几本,方便我之后一起带去云南。”

  因着要在云南当地建立官家的书院等,以便教化百姓,因此朱予焕托皇帝命翰林院的人摘去书单送到朱予焕那里筛选,同时将这些书也一起送到朱予焕身边,供朱予焕核实挑选。

  能够让翰林院送来的书,内容自然是不会有什么问题,不过在种类上还是太少,是以朱予焕又自己列了一张书单,让翰林院的人按照她的要求来筛选。

  这部分书有的是在《永乐大典》内收存,大都是孤本,毕竟当初光是总结和抄录就已经耗费了不少人力物力,这些年来国家虽然休养生息,但却再也没这个机会给《永乐大典》抄录副本,所以如果朱予焕想要带走其中的书本,需要紧急抄录副本,不然路上一旦有个损毁,这书就有彻底失传的风险。

  怀恩应声退了下去,原本在一旁翻看曲谱的朱友桐这才开口道:“云南用得着这么多书吗?”

  朱予焕放下手中的笔,抬手揉了揉眉心,道:“一时半会自然是用不上的,那里的汉民少,习俗不同,怎么可能一口气就读懂这些书?”

  “那姐姐还带这么多?”

  朱予焕有些无奈地笑道:“现在用不到,但不代表将来用不到啊,更何况这其中有些书都是仅此一本,甚至有残本,借这个机会抄录下来,也可以应对未来的意外。”

  如今虽然不能组织大规模的抄写,但是抄几本孤本不算什么大工程,也算是留档了。况且云南的改土归流若是顺利,就可以对贵州、广西等地如法炮制,这些书到时候还能够派得上用场。

  朱友桐这下明白过来,道:“原来姐姐是在借这个机会……”

  朱予焕横她一眼,似笑非笑地反问道:“你还不是趁着这个机会看起了话本子?”

  朱友桐嘻嘻一笑,放下手中的书,理直气壮地说道:“姐姐不也说了吗?这些可是孤本,是外面看不到的,我当然不能浪费这个机会啦。再说了,我又不是只看了话本,还看了如何制作颜料……”

  朱予焕拿她没办法,道:“难道还能少了你的颜料不成?”

  “多学一些总不会有错嘛。”

  朱友桐背着手走到朱予焕身边,小声问道:“姐姐这一走,应该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回来吧?我问了怀恩,他说云南很大,光是从昆明到滇南,你们就花费了一个月,要将那里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兴旺,一定需要很长的时间……”

  朱予焕听出她语气中的不舍,宽慰道:“放心吧,期间若是顺利,还是会回京走一趟的,总不能只靠上奏本来回答陛下吧。”

  朱友桐嘟囔道:“姐姐做这些,京城里也没有人记得你的好……”

  朱友桐对小时候的事情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但心里却一直有一个影子,不论自己的姐姐做了多少好事,最终的赞颂似乎永远不属于她。

  明明皇帝什么都没做,都是姐姐自己争取来的一切,但却只因为所谓的“知人善用”,皇帝就成了头一号功臣,不管是已经去世的朱瞻基还是如今的朱祁镇,似乎都是如此。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女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