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镇国公主_黎侯【完结】(341)

  “什么时候了?”

  “回老娘娘的话,已经亥初一刻了。”宫人有些担忧,问道:“老娘娘可是梦魇了?”

  自从先前胡善祥病倒,宫人们便愈发上心她的身体,生怕她有个头晕眼花的,惹了皇帝责罚。

  胡善祥支起身体,道:“没有,这几日人心惶惶的,总是睡不好……为我更衣吧。”

  “更衣?”

  胡善祥叹了一口气,道:“睡不着了,直接为我梳妆吧,我起来看会儿书……这几日钰儿来请安,看着闷闷不乐的,想必是前朝的情况不大好。”

  联想到女儿的事情,胡善祥更觉得惴惴不安,心中隐约意识到之后恐怕是要有大事发生了。

  “是。”

  胡善祥刚刚起身更衣梳妆,就听到外面有人通传,说是郕王求见。

  因着朱祁镇外出巡边不大顺利,为了方便处理事务,这几日朱祁钰暂时住在宫城内的皇子住处。

  “母亲,皇兄在土木堡遇袭,生死未卜!”

  听到朱祁钰的话,胡善祥心中突地一跳,下意识地攥紧了手,道:“什么时候的消息?”

  “刚刚传入宫中,我还未曾告知皇太后和朝臣。只有少数看守皇城的士兵知晓有军报入内,也已经让成大伴命他们不许外传。”

  胡善祥沉默半晌,道:“按理明日不上朝,这件事先暂时瞒下来,再等几日,一定要确定清楚。”她看向朱祁钰,语重心长地开口道:“皇帝的生死事关国家,绝不能草率对待,以讹传讹。皇帝是皇太后的亲生儿子,若是知道这件事情,必然会自乱阵脚,倒不如先瞒着她,有个定数再和她说。”

  朱祁钰明白这一点,道:“母亲放心,我身边的人绝不会轻易泄露。只是这件事不是小事,不可能一直瞒下去……若是耽误了战机……”

  他因为监国的事情本就忐忑不已,如今又遇上这样的事情,朱祁钰的心理压力比谁都大,更不用说还要先暂时瞒着其他人。

  胡善祥微微颔首,道:“若是瞒不下去,后日我亲自上朝,主持大局。”

  无论如何,她要拖到女儿回来才行。

  朱祁钰微微一愣,已经明白了胡善祥的潜台词。

  屋内一片沉默,屋外已经有人开口道:“有什么可瞒的?这样的国家大事,人人都该清楚才是。”

  这个声音熟悉而又陌生,两人都是一愣,不约而同地看向门口。

  只见门已经被人推开,朱予焕正站在门口,脸上是一如既往的从容不迫,笑道:“我回来了。”

  胡善祥心中的石头总算落下一半,她快步走到女儿身边,伸手抚着她的脸颊,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朱祁钰肩膀松弛许多,道:“大姐姐总算回来了……”

  他如此说完,却忽然觉得哪里不对。

  如今已是深夜,宫门早就该关闭,任何人不得随意出入,大姐姐从云南一路赶回来,究竟是怎么入宫的?

  除非宫中有人接应朱予焕。

  朱予焕察觉到他的目光,冲着朱祁钰微微一笑。

  只是那笑容怎么看都让人有些瘆得慌。

  第35章 朝堂议

  朱予焕夜入皇宫悄无声息,与之相反的则是皇帝在土木堡遇害的消息。

  比起朱予焕在城门口的动静,更能吸引人们的注意的是深夜突至的军报。本就是深夜而知至的紧急军情,道边的百姓都听到了风声,加上朱予焕有意扩散,人们的联想很快便引到了外出巡边的皇帝身上。

  先前为了保护朱祁镇,京城曾经再次自北直隶征调士兵四万人、三大营及精锐一万余人,前往支援皇帝,以便陛下能够顺利回京。

  但这份军情来得紧急,没有丝毫掩饰,又是深夜入京,并且在之后未能传出任何风声,可见其大概率不会是什么好消息。

  在这种情况下,百姓们传消息时难免会发挥一些想象力,待到京中各个官员宅邸掌握消息的时候,话头已经演变成了皇帝在土木堡迎战瓦剌,但由于权势滔天的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振的阻挠,导致军队大乱,被瓦剌从中获利,全军覆没。皇帝深明大义,知晓若被瓦剌俘虏,则是丢了太宗的脸面,更是让瓦剌借皇帝之名行便利,遂拔剑自刎、英勇赴死。

  这故事话里话外将罪过全部推到了王振的身上,皇帝反而成了被奸宦蒙蔽的少年天子,一时间惹得不少人都十分同情已经自刎殉国的皇帝。

  只是也有不少人听了这个故事而心中嘀咕,部分京营士兵的家人尤甚。

  太监当道难道不是因为皇帝放纵吗?王振固然有错,皇帝偏听偏信不更是罪大恶极?

  难道因为皇帝死了就一笔勾销?

  尽管有不少人暗中嘀咕,但明面上皇帝都是无错的,全是奸臣蒙蔽、权宦作恶,皇帝都已经以身作则、主动殉国,这还不够吗?

  比起这些,他们更应该考虑的是接下来该怎么办?

  皇帝在土木堡被害,说明瓦剌军队距离京城已经不远,那岂不是已经快要到京城了?

  不仅百姓担忧,京城中的大小官员也是这般。

  北直隶士兵、京营精锐、三大营,这零零总总的士兵如今都在土木堡灰飞烟灭,可见瓦剌军队的数量之多,如今京城即便算不上空虚,也没好到哪里去,要是瓦剌杀到京城脚下,谁知道会不会效仿宋朝南渡的旧事。

  如今京城还未正式戒严,不少官员借此机会催促家人收拾金银细软南下避祸。

  他们到底是官员,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但怎么不能让家人也跟着一起等死。

  打死他们也想不到,中秋刚过,国家竟然会遭受这样的打击,

  次日早朝之时,众人可以称得上一脸菜色。

  郕王如今不过十九岁,还未加冠,连个子息都没有,又是第一次监国,毫无处理政务的经验。慈惠皇太后虽然有辅政之名,却无处理政务的经验。孙皇太后就更不必说了,连名义都没有。至于皇帝的独子兼长子朱见深,连说话都还磕磕绊绊的,保不准一个头疼脑热便会夭折。

  至于既有经验又有名头的顺德长公主,少部分人倒是听说这位长公主已经回京,但在城门口大骂王振,还差点见血,之后便带着一众护卫回了公主府,估计正是一肚子火的时候,没准连皇帝的死讯都不清楚。

  即便长公主知道了,这个时候没准也不会出头管事。

  皇帝有心拖延长公主回京的动向,官员们不是不清楚,平心而论,换成是他们,大概也是一肚子火。

  况且他们可是很清楚,顺德长公主在南方有不少产业,时常以南养北,只是为了给京中妇人增设职位,这位本就没必要在北方死磕。

  更不用说她屡次被皇帝和王振针对,回京路上可谓是坎坷,到了京城门口还要被针对,长公主心气能顺,那可真是观世音菩萨显灵了。

  如他们所想,朝堂之上并未见到顺德长公主,反倒是两宫太后都垂帘听政,一旁的郕王谨小慎微,显然事情恐怕是真的往不好的方向发展了。

  见参与早朝的官员已经齐全,这才开口道:“昨夜军报入京……瓦剌包围土木堡,巡边大军几乎全军覆没,只有少数官员和士兵逃了出来,皇兄……生死不明。”

  听到郕王说完消息,众人都一言不发。

  其实这件事他们或多或少都听到了一些风声,但真正让他们头大的是皇帝生死不明这件事。

  要是皇帝死了,事情就会简单许多,另立皇帝,主持朝政,不管之后两军交战结果如何,至少能放手去打。

  可皇帝要是没死,大概率会落到瓦剌的手中,到时候瓦剌“挟天子以令诸侯”,对于明军来说是极大的劣势。

  要是瓦剌拿皇帝当挡箭牌,别说火铳,明军连射箭都不敢随意乱来。

  一不小心把皇帝误杀了,谁能担得起这个责任?

  况且堂堂一国之君在巡边时被人俘虏,说出去都要让人贻笑千年。

  皇帝,还是死皇帝最好。

  第一个打破寂静的人不是别人,而是和胡善祥一起坐在珠帘后的孙太后,她猛地站了起来,随后又是眼前发白,向后仰倒,一旁的瑞兰急忙扶住孙太后,惊叫出声道:“老娘娘!”

  她来之前并不知道这件事,只以为是有什么紧急军报,如今骤然知道自己的亲生儿子生死不明,她又惊又痛,险些昏死过去。

  大臣们闻声都吓了一跳,怎么也没想到孙太后就这么昏了过去,不免纷纷看向珠帘之后。

  朱祁钰则是将视线凝聚在地砖上,始终保持着沉默。

  胡善祥抬手示意跟随而来的女医为孙太后看诊,这才开口道:“如今的当务之急是应对瓦剌,逃回来的人对瓦剌的兵力有些了解,但难免有不实之处……”

  众人自然明白胡善祥的言外之意,这些人死里逃生,恐怕被瓦剌吓得丢了三魂六魄,有夸大之嫌在所难免。

  “郕王与我说,陛下曾命杨洪接任宣府总兵,但他走马上任不过一月,又要应对瓦剌袭击,已经极为不易。而瓦剌既然能够袭击土木堡,证明其足以分兵攻打京城……”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女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