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镇国公主_黎侯【完结】(355)

  瓦剌到底发展多年,朱予焕也不打算将瓦剌彻底消灭,不如留着也先扶立的脱脱不花汗在草原上,料他一时半会儿不成气候。况且汗位这种东西无异于《三国演义》中的玉玺,谁沾上这东西,谁就是众矢之的,大明只需要左右挑拨,避免这些部族勾结联合,至少能够保证二三十年的边境和平。

  到时候大明已经通过休养生息恢复军事实力,大可以随时出兵北征,将北境平定。

  朱祁镛见她胸有成竹,便知道皇帝的计划已经胜券在握。

  当初的皇帝也是这般自信的外出巡边,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也多亏眼前这位皇帝有过征讨麓川的战绩,不然大臣们也不会就这么轻易地听从她的派遣。

  朱予焕却忽然叹了一口气,道:“只是还有一件事我不得不发愁啊。”

  朱祁镛立刻悬起一颗心,小心翼翼地问道:“臣斗胆愿为陛下分忧。”

  朱予焕微微眯眼,勾起嘴角,道:“倒也不是什么忧心的事情,只是瓦剌扰我边境,又打扰了太宗皇帝的清净,如此轻轻放过,实在是便宜了他们,更难以洗刷我大明遭受的羞辱。”

  朱祁镛一怔,小心翼翼地问道:“陛下的意思是……?”

  “朕亲自去,朕倒要看看,朕的好弟弟会不会陪着瓦剌一起,在边境招摇撞骗,若是假的,朕决不轻饶。”

  朱祁镛觑了一眼她脸上冷冷的笑意,又听她没有提及“若是真的”的后果,心中已经有了结论。

  不管瓦剌挟持的大明皇帝是真是假,如今已经继位为帝的皇帝都绝不会轻易放过他。

  朱予焕自然不会隐瞒自己打算去瓦剌正面一会的事情,但这件事在群臣听来,颇有些危险的意味。

  原因无他,上一个说要巡边的可是已经查无此人了,要是这次也和上次一样,大明岂不是真的要玩完了。

  朱予焕当然明白这些人的担忧,不过她也有自己的考量。

  朱祁镇带着一众士兵白送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不能因为一只老鼠坏了整锅的汤,要是她不亲自出去一趟,以后的皇帝再想出去,大臣们只怕会拿出朱祁镇这个例子来劝说皇帝。

  无论这个大明的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子,朱予焕至少希望后代不会出现直接摆烂的情况。

  不过要是那个时候已经有了什么君主立宪之类的制度,朱予焕也就无所谓了。

  皇帝这种东西本就有消失的必要。

  “陛下,大同守将石亨募兵至今也不到一个月,御驾亲自出动,还是太危险了一些。”

  “徐阁老所言不错,陛下还是要以自身为重,如今国家再也经不起一点波折了。”

  内阁的几人本是来向朱予焕汇报事务的,最要紧的自然是朱见深过继到朱予焕膝下的事务,虽然名义上被诸多人反对,但朱见深过继到朱予焕的名下几乎不会改动任何事情,他仍然是皇长子、仍然叫朱见深,连皇长子的亲生母亲、如今被朱予焕加封为贵妃的周盈盈都没有意见,几个御史的反对都没什么作用。

  尽管名义上还没有什么进展,但朱予焕已经让钦天监测算良辰吉日,以便完成祭告先祖的仪式。

  而如今几人听到朱予焕的决定,都有几分不赞同,只有因为马愉去世而入阁补缺的薛瑄一言不发。

  朱予焕让韩桂兰将刘永诚的军报下发,又将自己的大致计划复述一遍,这才道:“放心,我不会亲自上阵,只在城墙上主持防守。”

  徐珵立刻明白了朱予焕的意思,她是要重振皇帝应有的统率军队的威严,也是要去“验证”瓦剌手中的朱祁镇到底是真是假。

  这么做有好有坏,好处是洗刷朱祁镇在大明皇帝这个身份上留下来的污名,同时也能借此机会间接彻底除掉大概率还活着且在为瓦剌带路的朱祁镇,坏处是这件事一出,朱予焕难免会和“弑弟”、“谋反”之类的名词联系在一起。

  于谦思索片刻,道:“陛下考量也有道理,如今南京京营等地的士兵已经到齐,京中残留的三大营士兵也重新整编完毕,确实不能放纵瓦剌继续在边境游走,时不时骚扰直隶周边城镇卫所。况且如今也需要一场胜仗,不仅可以鼓舞士气,也能稳定民心。”

  曾鹤龄思忖片刻,还是如实道:“但只怕先前巡边的战况实在是太过惨烈,群臣有所顾忌也是在所难免……”

  “京中留首辅曾鹤龄、兵部尚书于谦与都督同知和勇统率军队,英国公张辅、定西侯蒋贵随我一同前往大同一带,带士兵两万人、三大营三千人随行。”朱予焕的语气不容置喙,道:“其余人留守京营,若有紧急政务,全部交由慈惠皇太后打理。”

  众人明白树立皇帝的威严对于此时此刻的皇帝朱予焕而言十分重要,便也纷纷称是。

  如今坐在这里的都是朱予焕信任的下属,更是与朱予焕深度绑定的人。

  身为君臣的他们,能做的只有一件事,便是保护彼此。

  第55章 新消息

  “陛下,快穿上吧。”

  瓦剌的临时营地里,士兵们正在休憩,时不时地扫向不远处相互依偎的三个异类,显然是怕他们跑了。

  这三人的的服饰和瓦剌截然不同,而是明人打扮。

  朱祁镇打了个哆嗦,接过袁彬递来的衣裳穿好,这才觉得冰冷的身体开始有了暖和的苗头。

  自从被瓦剌俘虏之后,朱祁镇身上的盔甲等都被扒得一干二净,只留下了朱祁镇的中衣,只是后来需要让朱祁镇出面要求将领开关,瓦剌才把衣裳又还给了他。

  但如今已经到了九月,北边的天气越发寒冷,出征前准备的那几件衣裳哪里顶得住萧萧北风?

  换成往日,宫人们早就开始为朱祁镇烧起了地龙,换上夹棉的衣裳,皇帝哪有寒冷的忧虑?

  朱祁镇看向一旁衣着单薄的袁彬,道:“你不冷吗?”

  袁彬咬着牙根挤出声音道:“不冷的。”

  另一边的哈铭则是对袁彬招招手,示意他和自己一起裹衣取暖。

  三人只能围绕着依靠袁彬和哈铭捡回来的树枝生火取暖,尽管伯颜帖木儿不准士兵们随意戏弄这个可以用来恐吓威胁明军的盾牌,但三人的日子也并不会好过,不仅什么都要依靠自己做,还要忍受瓦剌士兵无时无刻不存在的监视。

  朱祁镇看着被冻得瑟瑟发抖的袁彬和哈铭,开口问道:“你们两个家在哪里?”他见两人面露困惑,道:“你们两个护驾有功,等到回朝之后,朕不会吝啬赏赐。”

  两人面面相觑,但还是如实回答。

  袁彬的父亲是锦衣卫校官,迁都的时候跟着一起到了京城,正统四年才得到一个以疾病辞官的机会,将官职交给了袁彬。而哈铭则是鞑官出身,如同当初的和英和勇父子二人一般,投奔大明后成为军官。

  “这些守将拒不开门是自作主张,等到长公主从云南回来,必然会重整朝纲,发兵反击,不会任由我们继续流落在外的。这次巡边人数不多,还有一部分逃回了关内,肯定不是全军覆没,只要长公主继续从北方甚至是南方一带募兵,击败瓦剌不是难事。”朱祁镇说到这里顿了顿,像是为了给自己信心和底气,接着说道:“若是让皇帝落到外族手中,对国家来说不是一件好事,以长公主的个性,不可能允许有人伤害国家和百姓。”

  况且皇长子年纪尚小,不能理事,郕王也没有胆量和才能监国,以朱予焕可以为了大局牺牲自我的性格,肯定不会任由他这个皇帝继续漂泊在外的。

  袁彬和哈铭听到他说的话,都陷入了沉默。

  皇帝虽然被瓦剌俘虏,但到底是皇帝,他们作为皇帝的亲卫校官,没有将皇帝抛下的道理。

  但如今的情况显然没有那么简单,尽管朱祁镇是皇帝,但如果不能用皇帝的身份换来金银珠宝或者是粮食布匹,也不能命令守将开门,接下来瓦剌会如何对待他们……恐怕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更不用说一个守将是这样的态度也就罢了,从宣府到大同这一路都没有任何一个守将出来确认一眼皇帝的真假,不是称病就是说公务缠身,显然也是在印证他们两个的不祥预感。

  京中很有可能已经大变天了。

  两人的沉默像是给足了朱祁镇信心,道:“如今国家出了这么大的事情,长公主必定已经从云南快马加鞭赶回来,也不会有人斗胆拦她,长公主绝对不会坐视不管的。朕对慈惠皇太后一向孝顺有加,慈惠皇太后也视朕为亲生,即便长公主心有犹疑,慈惠皇太后也绝不会视而不见。”

  两人也能看得出,如今朱祁镇实在靠着这份信念让自己坚持活下去,若是强行戳破这一点,只会引来皇帝的崩溃。

  既然如此,倒不如让皇帝依靠着这份信念坚持下去,也免得他们要照顾心态崩溃的皇帝。

  但事情显然不会按照他们预料的发展。

  三人正在沉默间,就隐隐听见也先那边的营帐传来了咒骂的声音,尽管他们一句都听不懂,但说话的人的语气,他们还是一清二楚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女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