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镇国公主_黎侯【完结】(366)

  提起这个,朱祁钰的神情更加无奈,道:“大姐姐特意留我旁听……”

  朱友桐听出他称呼的转换,问道:“什么意思……特意让你听?这事和你有关吗?”

  朱祁钰沉沉点头,道:“是……伊王万寿节贺寿的时候便对姐姐言语不够尊敬,河南府知府和伊王府奉祠上书称伊王私下里曾经说过,陛下攫取帝位是不轨之举,自古以来没有公主继位的道理,按理应该是……应该是我……加上伊王府的护卫屡次有不轨之举,这才定罪谋反……”

  他的话没有说完,朱友桐和朱含嘉已经明白了朱祁钰的意思。

  难怪朱予焕留朱祁钰听完了消息才回来。

  第70章 抓伊王

  面面相觑之后,朱友桐这才道:“那没事了,姐姐又不会把这种事情当真,你就放心吧。”

  朱祁钰干巴巴地开口道:“姐姐说让我去洛阳押送伊王入京,之后和靖远伯一同回京。”

  如今的伊王名叫朱颙炔,按照辈分是朱祁钰的爷爷辈,但年实际年龄只比朱予焕大七岁。

  虽然这话更像是醉酒后胡言乱语,但事关皇帝,又是朱予焕这个特殊情况下登基的皇帝,河南府的官员都不敢大意,本着“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原则将对伊王的参奏送入了京城。

  如朱祁钰身边的大伴成敬,就是因为对于藩王的一些不法之举没有及时反应而成了宦官,成敬甚至还未到晋王府上任就被莫名牵连。

  这些官员们担心惨剧会再度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汇报自然比谁都要积极。

  朱友桐听到这话,更觉得不是什么大事,道:“这是好事啊,姐姐这不是给你一个表现的机会吗?你要抓紧才是。”

  “我心里清楚……就是担心……”

  见他流露出几分优柔寡断,朱友桐一头雾水,道:“担心?担心什么?”

  朱祁钰叹了一口气,道:“靖远伯是带着一部分士兵回来的,我怕有心之人会造谣生事。”

  朱含嘉沉思片刻,道:“确实……伊王胆敢说出这样的话,想必周围也有人有同样的心思,只是这些人看到陛下处置王振党羽的果断,不敢多言罢了。靖远伯掌兵,你又是藩王……确实容易惹人非议……”

  朱友桐摆摆手,道:“哎呀,你们想得那么多做什么?估计姐姐早就想过这些了,但既然姐姐让小钰去,你就安心去嘛,你又不是真的想要谋反。”

  朱祁钰和朱含嘉对视一眼,知道朱友桐的分析来自于她的直觉。

  但朱友桐确实是这个世界上为数不多了解朱予焕的心思的人,她所说的话自然有可信度。

  朱祁钰只当自己吃了定心丸,道:“后日我便启程离京,有劳姐姐们替我尽孝。”

  其实不仅朱祁钰心中紧张,王骥也是一样。

  王骥能平稳这么多年,自然也是和王振有所来往的,不仅是普通的来往,关系也十分密切,主要是在征讨麓川和平叛的时候,王骥不仅吹捧王振,也送过一些东西,以此来打通关系。

  其中一方面是王骥为了方便用兵,方便自己无后顾之忧,另一方面也确实有自保的考虑,毕竟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王振是皇帝手中的刀,天塌下来也有皇帝保着他,若是得罪了王振,无疑是间接得罪了皇帝。

  现在王振轰然倒台,上位的又是和朱祁镇、王振明显有仇的朱予焕,京城里因为王振被捕入狱的官员不在少数,等着秋后问斩的人更多。而如今王骥远在福建平叛,不在新皇帝眼前,若是都察院的那帮人上本参奏,王骥连一个为自己辩驳的机会都没有。

  好在他正惶惑不安的时候,朱予焕的委任状已经送了过来,是让他明年年初返回京城回国子监任职,负责教导参加武举的学生等事宜。

  虽然乍一看有让王骥赋闲的意思,但活着总比被折腾一番入狱强,否则现在不知道在哪里飘着的朱祁镇就是前车之鉴。

  福建的局势已经渐渐稳定,福建的官员已经能够稳定局面,王骥便马不停蹄地往京城赶。

  皇家的小心眼人尽皆知,尽管王骥对朱予焕这位曾经并肩作战的皇帝有所了解,知道她并非朱祁镇的性格,但还是严阵以待,生怕给朱予焕留下不好的印象。

  没想到走到半路便又接到皇帝的旨意,命他与郕王朱祁钰一同“平定”有谋反之意的伊王。

  王骥听到这个消息,心中也是一咯噔,立刻猜测皇帝如此安排是不是为了测试自己的立场和忠心。

  先不说朱祁镇的名声已经臭到再也回不来,王骥也没有那么想不开,敢和如今的皇帝这样叫板。

  “臣见过郕王。”

  “王尚书客气了。”

  两人在洛阳一碰头,已经看到了对方眼中有意的疏离。

  看来他们两个心思相同。

  伊王当然没有那么容易就束手就擒,他本人自恃与仁宗是堂兄弟,王府还有一定的护卫,因此不愿意乖乖出来见朱祁钰,是以朱祁钰只能让官兵将伊王府团团围住,自己则是在洛阳城内收集伊王的犯罪证据。

  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一个小小的藩王竟然能够犯下这么多的事,收受贿赂、与民争利都是小事,朱颙炔本人更是时常欺辱妇女,屡次强抢民女入王府。

  百姓们听说伊王有“谋反”的嫌疑,立刻开始跑到洛阳府官衙向郕王状告伊王。

  朱祁钰这才明白朱予焕为何要让他亲自前来,大抵是告诫朱祁钰这个藩王,千万不要重蹈伊王的覆辙。

  朱予焕给了朱祁钰便捷行事的权力,朱祁钰先是将完整的判断经过记录成册送交回京,这才同王骥一起开始针对伊王行动。

  王骥看到已经搜集完备的证据,自然也不会客气,立刻与朱祁钰判定伊王罪大恶极,需要押解回京。

  有王骥这个老将的指挥,伊王府的那点护卫自然不在话下,很快便将朱颙炔拿下。

  朱颙炔仍旧不服,从伊王府前往官衙的路上也不忘骂骂咧咧,无非是想利用长辈的身份来为自己辩驳。

  朱祁钰听过朱友桐的话,明白这是朱予焕给他的证明自己的机会,自然不会在这个时候矮人一头,因此还特意让人知会百姓。

  被押解的伊王骂了多久,周围的百姓就骂了多久,大有打擂台的意思。

  骂到最后,伊王双拳难敌四脚,终于乖乖闭嘴,老老实实地跟着军队进了衙门。

  朱祁钰倒是没有直接将他下狱,只是先将伊王一家子简单软禁起来。

  之后便是京城多日游。

  第71章 缓缓解

  伊王原本就没什么实力,朱祁钰和王骥出师有名,又有洛阳的百姓“积极配合”,两三日就完成了针对伊王的审讯。

  说到底,伊王也不过是过个嘴瘾,还真没有什么“谋反”的迹象。

  但谁让他管不住嘴,更不用说他在洛阳当地已经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在了解到朱颙炔的累累罪行之后,朱祁钰更不打算放过他,暗中写奏本交给朱予焕,希望他能够严惩伊王朱颙炔。

  出乎意料的,朱予焕却只是让朱祁钰先将伊王一家全部押解回京,并未提及要如何处置伊王。

  朱祁钰心中虽有疑惑,但朱予焕的处置一向不会让人失望,朱祁钰便按照她的吩咐,将伊王及其家眷乃至旁支也一并带回京城,以便宗人府进一步的审问。

  比起处理伊王,朱予焕明显对朱祁钰和王骥更加重视一些。

  朱予焕先是让宗人府去审查伊王,这才让人设宴款待从福建平叛回来的王骥。

  王骥先前得知土木之败的消息,曾经上书请求朱予焕回京出击瓦剌,奈何京城与福建距离遥远,王骥的题本传上去的时候,朱予焕登基诏告天下,之后更是传出了朱祁镇的帝位被废除的消息,王骥恨不得自己亲自上马去将自己请求回京的题本要回来。

  他和王振确实有勾连,如今还在带兵平叛,要是朱予焕有个误会,只怕是要闯下大祸了。

  好在朱祁钰的出现缓和了王骥的紧张心理,加上朱予焕又单独宣王骥入宫赴宴,可见对王骥的重视。

  至少是肯定没有敌意的。

  “臣拜见陛下。”王骥行大礼后道:“此次福建叛乱已经基本平定,又幸得陛下信赖,押解伊王回京,臣总算不辱使命。”

  “起身吧。”朱予焕示意一旁的宫人扶着王骥起身,见他颤颤巍巍的模样,道:“王尚书此次平叛有功,何须大礼?”

  王骥连忙道:“陛下于危难之际登基,又在大同击败瓦剌,臣却率兵在福建一带耽搁许久,未能及时回京援救,臣岂敢居功?恳请陛下降罪……”

  朱予焕微微一笑,道:“王尚书为国平叛,何罪之有?若非王尚书安定后方,京城如何从南直隶调遣京营军官士兵征讨瓦剌?依朕看,王尚书有大功。”

  王骥被她的话吓得心中一跳,急忙道:“陛下过誉了……”

  朱祁镇的皇帝信用不怎么样,自然也就无人敢轻易相信如今同样是皇帝的朱予焕。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女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