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镇国公主_黎侯【完结】(380)

  当初朱予焕下诏的时候,科学院便已经在修建过程之中,如今修建完成,虽然只有原本的务农寺的工匠们在内完善设施,但也称得上干净整洁,是以朱予焕放心大胆地带着两个小孩子和一众侍从一起科学院好好逛逛。

  平日里朱予焕有空闲也会去探望姐弟两个,或是让人将他们接到乾清宫里,和朱予焕一起用晚膳。但到底相处时间太少,两个孩子虽然都对朱予焕有孺慕之情,却从未像今日这般,连着两日跟随在朱予焕的左右。

  “母亲,这是什么呀?”

  朱予焕顺着朱淑元所指的地方看去,笑着说道:“那是水力磨,是用来磨面的,也可以给粮食脱皮,碾后放入风车一吹,就能将稻谷上的皮全部吹落。”

  因着绘制图纸有时也需要上色,务农寺的工匠们同样需要颜料,只是颜料珍贵,工匠们颇有些舍不得,便恳请朱予焕找了品质相对差一些的矿石制作颜料,如此一来更加节俭。

  除此之外,工匠们有时也会用这水力磨来碾务农寺培育的稻谷,只要更换磨盘为碾子,便能让水力磨兼顾两种设施的功能。

  “它为什么可以自己转呢?”

  朱予焕看向一旁的工匠,对方已经为两个孩子解释起了水力是如何让这些工具“自动”运转的。

  朱予焕环视着务农寺的布局,不免有些心生感慨。

  她已经记不清上一次来到这里是什么时候了,那个时候三杨似乎都还在。

  朱淑元已经兴致勃勃地跑上台阶,又指着远处的高炉询问工匠,显然是对这些很感兴趣。

  朱见深则是乖乖跟在姐姐身后,听着朱淑元和工匠的一问一答。

  周盈盈派来的宫人们都寸步不离地跟在两个孩子的身后,显然是担心他们两个出什么意外。

  周盈盈也听说过这个科学院成日里捣鼓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心里便隐隐猜想,说不定会有火药之类的东西。

  如今她只有这一双儿女,经不起任何闪失。

  朱予焕余光一扫,见两个孩子身后跟着的一个宫人,身材高大,几乎和她一般高,虽然着宫女青蓝罗衣,但身姿和其他宫人相比,骨架更大一些,显得十分有力。

  简而言之,这宫人一看便知道是个身姿矫健的女子。

  宋翠莲顺着她的目光看去,心中回想了一番,只偏头片刻,便开口道:“这宫人似乎和臣一般,也是山东青州人,只是入宫时间要更早一些,应当是……宣德八年。贵妃娘娘是看她性格沉稳、身姿有力,又与贵妃娘娘同龄,所以才放心她和保母一同照顾皇长子。”

  朱予焕闻言一怔,立刻明白她是怎么入宫的。

  大概是和孙梦秋那年为朱祁镇准备的未来御嫔一起进宫的,当初那批被选作宫人的女孩,年龄都和周盈盈相仿,大概也是孙梦秋的计划之一,只是朱祁镇已经不在,这些当初原本会成为妃嫔的女子也只能作为宫人在宫中度过一生。

  宋翠莲说了一通,这才想起什么,开口道:“臣倒是忘记说了,她姓万,家中小名叫做贞儿,原本是有大名的,只是她入宫的时候只有四岁,早就忘记自己的大名叫做什么了,宫中册子里也只写了小名。她家中父亲犯错,被罚去了霸州,便把她送入宫中。”

  她说完却没有听到皇帝一如既往的应答,有些疑惑地偷觑朱予焕,却见她流露出几分若有所思。

  “陛下?”

  朱予焕回过神,终于忍不住感慨道:“虽知人力可改天命,但一切或许确实有定数。”

  宋翠莲有些困惑,不由问道:“是不是这万小答应(明朝常用于称呼低等宫人)有古怪之处?陛下若是不放心,臣去拜见贵妃娘娘,换其他人来伺候皇长子。”

  朱予焕摆摆手,原本要拒绝,过了一会又道:“将她调到我这里来。”

  原本在皇长子身边的宫人要是贸然调遣到别的地方,难免会遭其他宫人排挤,唯独一处不会被人非议,那便是御前。

  宋翠莲应了一声,并没有多问朱予焕原因,只是道:“陛下是看中万小答应身材高大,心思敏捷,适合行走御前。”

  朱予焕闻言有些好笑,道:“说得不错,贵妃一定会顺水推舟放人的。”

  “是。”

  想着朱见深如今跟在亲生母亲的身边,吃穿用度全都不差,未必会和历史上一般,况且谁知道此万贞儿是否为彼万贞儿,倒不如将她调到自己的身边。

  即便这个万贞儿当真是万贵妃,已经改变了太多事情的朱予焕也不介意多加这么一桩。

  宋翠莲犹豫了片刻,还是问道:“只是……今日陛下为何不将蒸汽机拿出来呢?若是借着今日巡视南海子的机会让文武大臣们一览蒸汽机的风采,必然能够让他们大吃一惊。”

  朱予焕叹了一口气,道:“现在这个时候拿出来……只怕不是什么好事。”她见宋翠莲面露不解之色,道:“其实这台器械已经在矿山等地有所应用,并且已经初见成效,但那是为了减轻矿工的压力,此时若是拿出来,那些官员定然要猜想这样的器械要用于何处,布庄的事情还没有彻底解决……”

  生产力一旦提升,便不得不考虑更多人的就业问题,而在这个时代,流民过多便会引发国家动荡,在船队从海外回来之前,朱予焕暂时不希望蒸汽机就此露面。

  尽管如此,其实这些事情是瞒不下去的,云南的矿洞开采每年都有消息传回来,朱予焕也命其他负责开矿的官员效仿云南的矿洞,尽力保证矿工们的安危。

  内阁的人不是瞎子,更不是傻子,虽然不知道题本中提及的器械究竟是什么样子,但他们能够从地方官员的描述中明白,有了这台器械,可以推动运输矿石的车子、可以同竹管一起抽出矿井中的积水……

  这台器械很神奇,也同样很危险。

  若将其用于民生之上,或许有一定的好处,改善某些人的生活,但也或许会有更多人因此死去。

  为了维稳,有的东西或许不应该出现。

  宋翠莲隐约明白了朱予焕的意犹未尽,道:“想必船队很快就会回来了。”

  “其实也不急于一时……”朱予焕望向远处的天空,随后道:“那两个小家伙,已经一路追问到里面去了,我们快些跟上。”

  第87章 武状元

  元光四年的春日,殿试再开,朱予焕仍旧到场亲自过目贡士们的召对问答。

  殿试之后,朱予焕便要接着召见应招吏员的考生,正式选拔人才进入科学院。

  前者是管理办公人员,后者是特殊人才,朱予焕有意表现出“一碗水端平”的态度。

  至于有没有真的端平,那就不是其他人该考虑的事情,皇帝重用的既非奸臣、亦非庸人,更是下诏“求贤”,自然也轮不到其他人指摘皇帝如何用人。

  “你就是王越?”

  朱予焕看向下首,正站着一个身材高大的青年,此人身材修长、鼻若悬胆,即便是放在一众的武贡士当中也相当出挑。

  朱予焕虽然没有给武进士们安排体检的机会,但也能大概估摸这些人的身高,她见过的两届武进士中,如同王越这样身材高大的还真没有多少。

  至于朱予焕为何对这个王越印象深刻,那也是因为先前听阅卷官提起过,武进士中有一人的文试也答得极好,可谓是历代武进士所做文章的翘楚,因此还特意呈送至朱予焕的案桌前,让皇帝亲自过目。

  朱予焕文武两科的试卷都看过,这份答卷若是放到文举之中,定然不算数一数二,但在一众武进士当中,这份答卷堪称是鹤立鸡群,也无怪乎阅卷人如此“惊艳”。

  “回陛下,臣正是王越,出身大名府浚县。”

  朱予焕微微一笑,道:“朕读了你的文章策论,确实不错,不输文举贡士的文章。”

  王越立刻行礼道:“臣拜谢陛下赏识。”

  朱予焕这才抛出自己的问题,道:“既然如此,你为何不去参加文举呢?”

  这个问题十分尖锐,原本在下首的官员都有些诧异皇帝竟然会如此询问考生。

  皇帝对待参加殿试的学子一向称得上宽和,召对的时候询问也总是浅尝辄止,这次却截然不同。

  王越神情却并没有透露出一分半毫的紧张,仍然是一片片平静,道:“回陛下的话,臣是宣德元年生人,彼时未曾设立武举,是以臣只能钻研文举一道。陛下圣明,未曾龙兴之时便已有设立武举之意,然武举设立六年,却远不如文举兴盛,直到元光年,才气象一新,正是因为陛下将武举学子等同视之,屡屡提拔,更是革新边境、整理屯田,可见陛下注重武事。臣身为学子,有一身武艺,理应为陛下、为家国解忧,故而投身武举。”

  这一番作答可以称得上完美。

  皇帝原本的意思大概有调侃王越是知道自己在文举之中无法名列前茅,这才转而投身武举。

  但王越却三言两语便解释清楚自己的动机,更是狠狠地夸赞了一顿皇帝,更是展示了自己的志向和心胸,可谓是一举两得。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女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