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飞速运转的织机,联想到之前朱予焕一意孤行要重新出海,大部分人已经明白了朱予焕的意思。
原来皇帝是怕生产的速度太快,国内布匹无处销售,加之这蒸汽机还需要大量资源,所以皇帝才一直不愿意让“蒸汽机”亮相。
如果放在之前,众人可能还会担忧朱予焕拿出的这台机器会导致不少纺织厂的工人下岗,但如今市场比之前扩大了许多,消极影响明显要缩小许多。
况且这蒸汽机既然能够带动织机,应该也能带动别的器械……
朱予焕察觉到众人的态度有些变化,接着说道:“先前云南开采银矿、铜矿等,蒸汽机便负责抽取矿下积水、更新矿内空气,还可以驱使小车运输开采完毕的煤矿,之后朕会命遵化等地普及蒸汽机,以便提升冶炼的效率。”
除了意识到这台机器的特殊之处,还有一部分人意识到了另一件事。
有了这台机器,对国家而言是一件好事,但对于百姓就很难说了,这台机器烧的是煤炭,需要更多的土地和资源,这样会有很多人既失去赖以生存的手段,又丢失手中的土地……
联想到朱予焕屡次命张忠带一些本应该问斩的囚犯出海,他们立刻明白,看来皇帝是要在海外开辟土地,以此来缓和国内可能出现的矛盾。
难怪那么多人对海外趋之若鹜,待到开荒之后,只怕海外的繁华不会比国内差。
朱予焕起身,扫视众人一番,道:“此物若能应用到国家大事之上,对于开采矿产、冶炼金属、制作火器盔甲等都有极大的好处,朕不希望明珠蒙尘。之后朕会命你们巡视各地,好好见识‘奇技淫巧’的威力。”
众人岂能不明白朱予焕的意思。
他们之前听说皇帝自幼喜欢奇技淫巧,只以为皇帝扩大务农寺只是为了一己之私,所以才力压朝臣。
但如今看来,皇帝顶着御史们的重压坚持下来,为的就是今日。
朱予焕见他们面色迥异,终于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她笑得极畅快,是下首众人未曾听过的畅快轻松,似是有几分嘲弄。
在昌平皇庄见识过蒸汽机的威力,众人这才踏上返程之路,只是在远眺皇陵的时候,朱予焕命众人停了下来。
宋翠莲见状开口问道:“陛下要不要去长陵拜谒?”
自从土木之败时长陵遭受外族侵犯后,朱予焕除了让人去好好修缮,便是让在京的几个藩王轮流替自己在过年的时候祭拜,却几乎没有亲自前来拜谒。
皇帝驻足,整支队伍都停了下来,众人纷纷等待着皇帝的命令。
朱予焕只是凝望长陵所在的方向许久,扫视了自己身边的臣子一番,笑道:“不必了,他日朕会亲自前来。”
宋翠莲虽然不明白朱予焕的心思,但还是应了一声。
朱予焕望向前方,这才抬起手,笑道:“前进,前进。”
第1章 壶中天慢(一)
朱祐桓出生于元光十八年(1465年)的八月廿五日,正是要入冬的时候。
母亲万贞儿比寻常孕妇年纪大些,好在她本人身体康健,又有太医院的妇科圣手照顾,虽然是晚孕头胎,但生产还算是顺利。
被擦洗干净的婴儿递到了慈惠昭圣温德文宣皇太后的手边,胡善祥笑盈盈地看着怀里的孩子,道:“这孩子脸儿圆圆的,一看便有福气。”
旁边的贵妃周盈盈跟着附和道:“有老娘娘金口玉言,这孩子定当是个有福气的。”
其实她是有几分失落的,当初朱见深向朱予焕求立万贞儿为皇太子妃的时候,周盈盈就极力反对,万贞儿的年纪和她一般,都够当朱见深的娘了,虽然万贞儿的个性称得上老实,但这个年纪实在是不适合生育。但朱见深一门心思恳请皇帝,皇帝最终也没有反对,周盈盈只好偃旗息鼓。
若是万贞儿能有子嗣最好,要是没有子嗣,就让朱见深再立次妃,反正只要能多几个皇嗣做保障就好,有她在,量这个万贞儿也不敢吃醋。
想到这里,周盈盈又有几分恨铁不成钢,道:“太子也是,不出来看看皇嗣是否康健,担心起太子妃了,里面有徐大夫在,能有什么事情。”
胡善祥只摸了摸孩子的小脸,道:“先前礼部呈送的名字,皇帝都不满意,另取了一个大名,以后就叫做‘祐桓’。”
周盈盈闻言不由面露惊讶之色。
大明的皇女们取名与皇子不同,一向随意,却从未有过直接跟着皇子辈分的,更何况听皇太后话里话外的意思,皇帝取名根本没有考虑过男女的问题,显然是打算无论男女都用同一个名字。
周盈盈低头看向胡善祥怀里红扑扑的朱祐桓。
莫非……
此时还是个嗷嗷待哺的小婴儿的朱祐桓自然是不明白周盈盈心中的所思所想,只是张嘴哇哇大哭。
原本在里面嘘寒问暖的朱见深这才想起女儿的存在,又出来将朱祐桓抱了回去,让她的母亲好好端详。
待到入冬之后,皇帝这才带着大军自辽东回京。
这次皇帝剑指兀良哈,带着军队一路追到脱木河卫以北,期间斩杀、俘虏兀良哈人不计其数,可谓是大获全胜。
回程的路上,皇帝又巡视了一圈辽东都司,将俘虏的兀良哈人全部带回到北直隶一带安置,耽误了些时间,好歹赶在年前回京。
皇太子朱见深、惠王朱淑元一起出京迎接,一路上更有百姓夹道欢迎。
先前朱淑元便被册封为惠王,去年又正式大婚,按理说应该就藩惠州,惠州开了港口,正是繁华的时候,加上如今海上商贸繁荣,这样的藩地极好。但皇帝考量到惠王还未生育,担心惠王就藩后鞭长莫及,朱淑元无人照料,便留她在京中多住几年。
朱淑元骑马跟在皇帝身后,道:“母亲还不知道,桓儿正在宫中等着拜见皇祖。”
骤然听到朱淑元的话,皇帝先是一愣,随后惊喜道:“孩子出生了?”
皇帝日理万机,又是在外行军打仗的时候,太子妃生产这样的“小事”自然是不能拿去烦扰皇帝的。
“是,是个身强体壮的女儿,和万侍长很像。”朱见深面露笑意,心中却有些紧张。
当初他恳求皇帝赐婚的时候,皇帝言语之间就不大认同他的做法,似乎是不希望成全这一段姻缘。
如今万贞儿生的是女儿,也不知道皇帝会不会和贵妃一样有几分失落。
皇帝面露欣慰之色,道:“好,好,很好。母子平安就好,望之看过了吗?太子妃的身体如何,有没有落下什么产后病?”
朱见深见皇帝面色如常,也放松许多,道:“徐司药妙手回春,万侍长的身体已经好了许多,皇孙也平安无事。”
“正好,这次我从兀良哈那里抢了不少好马,让御马监的人照顾着,给皇孙提前备着。”
朱淑元笑嘻嘻地说道:“母亲可不能偏心,也得给我留几匹呀。”
皇帝被她的促狭逗笑,“少了谁也不能少了惠王的,不然我们的惠王要到寝宫里来找我。”
“母亲——”
待到回宫之后,先是给皇帝接风洗尘,之后皇帝还要查看这段时间太子监国的情况如何,待到抽出空闲宣见皇孙的时候已经是过年的时候。
朱祐桓已经四个月大,已经养得白白胖胖,裹在大红襁褓里,看着格外喜庆。
皇帝见状让人将皇孙抱到自己的罗汉床上,只穿着蟹红的衫裤爬在床上,她倒是胆大,一点也不怕生,乌黑的眼睛滴溜溜地转,不住地打量着周围。
皇帝戴着平日里射箭时用的鎏金扳指在她面前晃了晃,见朱祐桓的眼珠子跟着来回动,笑道:“果然是个聪明孩子。”说罢,忍不住笑着刮刮朱祐桓的鼻尖。
朱祐桓原本挥舞的小手立刻抓住了皇帝的手指,咿咿呀呀地叫了起来。
太子妃见状正要开口,皇帝已经将朱祐桓抱了起来,道:“孩子最重要的是身体健康,太子和太子妃平日里要好好照顾,有个小病小痛也不要疏忽。”
朱见深本以为皇帝会提出将皇孙抱养到膝下的事情,但见皇帝只是逗弄着孩子,便乖乖应声。
“让人将朕给皇孙的礼物拿来。”
“是。”
宫人拿来一个宝匣,打开一看,里面放着一把长命锁,锁上嵌着各色宝石,都是近年行商的时候从西南的麓川等地采办回宫的,这把长命锁以珍珠串联,看着流光溢彩,最终被皇帝挂在了朱祐桓的脖颈上。
“这珍珠是女真人进献的,看着和南边来的珍珠不一样,微微泛黄,有些新鲜,朕便让工匠穿在这长命锁上。”
朱见深闻言立刻道:“母亲英明神武,女真人自知不是敌手,主动进贡,也算是识趣。”
皇帝嗤笑一声,道:“不过是看到兀良哈被追着跑,心生畏惧罢了,他们平日里给兀良哈送粮食送牛羊,难道朕不知道吗?不过是看在他们是被胁迫的份上宽大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