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镇国公主_黎侯【完结】(64)

  朱予焕原本对于多年后大概率会照常发生的土木堡之变记忆深刻,但那到底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朱予焕也仅仅是在不断提醒自己这一点,而当于谦站在她的对面的时候,朱予焕才终于对土木堡之变的到来有了确切的感知。

  二十四年后,眼前这个不起眼的从九品小官会拼死守护大明,三十五年后,他的人生走向终点……遥远的未来在这一瞬间具化成了现实。

  朱予焕回过神,余光瞥见没有其他人在,这才开口道:“你的文章,我看过了,写得很好。”

  没想到朱予焕的第一句话会是这个,于谦流露出意外的神情,又想到身边的曾鹤龄是翰林院的侍读,平日里也会整理各式各样的文章。而朱予焕又每日跟着日讲读书学习,看过这些文章也是在所难免。

  于谦开口道:“郡主过誉了。”

  朱予焕笑了笑,道:“爹爹也看了那篇文章,因此没有呈到杨学士面前。”

  这下轮到曾鹤龄大吃一惊,不敢置信地问道:“太子殿下也看过了……?”他说完又意识到自己刚才的语气不大妥当,急忙弱弱问道:“郡主,太子殿下没有说什么吧……”

  连太子都去应天了,可见南迁是大势所趋,老子儿子一条心很正常,可他们这些臣子就不一样了,一句话不慎便会招致灭顶之灾。

  更不用说这些文章可不是简单的一句话的问题,赫然是反对陛下旨意的证据。

  朱予焕回想了一番,道:“倒是没有说什么。”

  当时朱瞻基确实没有说出自己的观点,但是作为太子,没有直接表露反对的态度,无形间已经说明了朱瞻基的内心想法。

  ——朱瞻基也对回迁应天的政策有所不满,但是身为太子,不能公然反对陛下的旨意,自然只能选择沉默。

  曾鹤龄不知道朱予焕内心的所思所想,只觉得汗流浃背,他转头看了一眼身侧的于谦,见他神情没有什么变化,不由有些钦佩。

  这样可能有损官路的事情,也亏得于谦还能够这样淡然。

  比起已经发生的事情朱予焕接着道:“刚才于司务说到种子的事情,我确实是这么想的,通过人为的方式来培育种子,这样说不定可以提高稻谷的产量。”

  于谦思索片刻,道:“臣对于农事不算了解……不过农车虽然便利,但育种选种确实是治本之法,各地种子不同,若是能如郡主所说,再与农车相结合,对农人来说确实是一桩好事。”

  朱予焕闻言微微一笑,道:“正是这样。”

  第72章 谈农事

  说实话,朱予焕对历史上的于谦了解并不多,和大部分人一样,只知道他是个十足的忠臣,而这一生最为耀眼的便是他护卫北京、扶持新帝的经历,以及最后于谦被冠以拥立藩王谋反的罪名处死。

  至于他本人究竟是个怎样的人,朱予焕还真是不大清楚。即便是在看到那篇文章之后,朱予焕在心中勾勒出的也仍旧是一个有远见的忠臣形象。

  不过在于谦第一句话就能明白自己的意思之后,朱予焕立刻对他产生了一点亲近之情。

  于谦沉吟片刻,道:“郡主所说确有道理,只是这件事情不是郡主一个人可以完成的。陛下虽然有旨意让郡主带领工匠设计农具,可只凭郡主一个人,不足以让户部重视这件事,更何况户部还有其他事务,即便有劝农职责,也不可能因此花费人力在农务之上。而工部即便有水利灌溉与屯田事宜,可劝农一职明确在户部,自然是不会管这些事情的。”

  朱予焕认真地说道:“前朝有大司农司专职掌管劝课天下农耕,分派农官、兴修水利,民间所谓对症下药便是如此。有一个可以牵头的部门官职,这样让六部协理也就名正言顺。”

  户部虽然也统辖农务,但是说到底作用有限,目前最缺少的是能够专职管理农耕的官职,一个完整的部门才能发挥最大效用,像现在这样,把农事东一个、西一个地分出去,再加上各地下分职权,想要大规模地研究、推广都是难事。户部自己也有道理,除了劝农,还有户籍税收等事宜需要官员处理,怎么可能真的每日钻营农事呢?当然是需要一个可以全权负责农务的部门。

  曾鹤龄听到朱予焕的话吓了一跳,赶紧道:“郡主不可妄言政事啊……”

  他当然是不会跑出去说朱予焕以女子之身干政,就是担心被别人听见了,到时候就是一桩大麻烦。

  朱予焕倒是是不在意,摆摆手道:“有怀恩守着,这里就我们三人,不会被别人听到的。”

  曾鹤龄这才松了一口气,可见朱予焕从容不迫的样子,他又突然有些紧张。

  他平日里担任侍读,只觉得顺德郡主确实天生聪颖,颇有些奇思妙想,但刚才朱予焕言行之间,似乎颇有城府,与平日里活泼开朗、一点就透的样子截然不同。

  朱予焕察觉到曾张鹤龄身体一僵,笑嘻嘻地说道:“曾侍读不要紧张,宫里朝外都不容易,自从受皇爷爷教导后,我就再也不敢随意行事了。”

  曾鹤龄干笑一声,道:“郡主说的是,郡主爱惜自身是大好事。”

  前些日子乾清宫对峙、陛下大发雷霆,百官们也都有所耳闻,和这位顺德郡主也有不少关系。官员们虽然不大赞成陛下将宫权从张皇后手中夺走,但对于这位顺德郡主,便有些议论纷纷了。

  说到底,让顺德郡主听只有太子才有资格参加的日讲本就是逾矩,现在逾矩的人做出逾矩的事情,足以说明这位顺德郡主不是什么省油的灯,既然如此,最好的选择当然是将她“打回原形”,让她做一个规规矩矩的郡主,这样便可天下太平。

  陛下对此自然是心知肚明的,却并没有任何明旨禁止顺德郡主继续日讲,因此日讲的讲官们也就继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为朱予焕授课。

  曾鹤龄虽知道郡主身上确实有寻常人没有的才华,可一直不明所以,直到今日看到这些农车,以及朱予焕对于农务有自己的看法,曾鹤龄才依稀明白陛下为何会如此做。

  顺德郡主今日的点子便已经足够令人惊诧,倘若她还有十个、一百个这样的点子,那将顺德郡主称之为金矿也不为过啊!

  朱予焕不知道曾鹤龄心中所想,只是道:“我知道这样光明正大地从户部手中分出职权,户部肯定不会同意,所以也不过是想想罢了……别的事情我管不到,但求皇爷爷多给我几亩地,想必不算是什么难事。”

  曾鹤龄赶紧称是,道:“这确实是郡主力所能及之事,陛下若是知道郡主的想法,必定十分欣慰。”

  于谦立刻便明白了朱予焕的言外之意,道:“郡主是想等到手中有了实绩再说服陛下?”

  曾鹤龄微微一愣,这才明白朱予焕刚才的话是这个意思。

  朱予焕只是笑了笑,没有说话,改口问道:“我记得曾侍读说过,于司务如今是在吏部?”

  于谦微微颔首,道:“是,臣补吏部空缺,如今任司务一职。”

  朱予焕轻轻嗯了一声,道:“我知道了。”

  曾鹤龄一愣,看到朱予焕沉着冷静的样子,立刻明白过来,不自觉地流露出几许惊讶神情。

  这位郡主是真的要向太子推荐于谦……只可惜太子已经南下,否则对于于谦来说,这可是个直接依附太子的好时机啊。

  朱予焕自然明白曾鹤龄为何惊讶,只是在心中笑了一声。

  依附太子有什么大不了的?直接当皇党才是最舒坦的。

  这样想着,朱予焕看向有些羡慕的曾鹤龄,道:“曾侍读别忘了日讲,爹爹临走前还叮嘱我一定要按时交课业给他呢。”

  曾鹤龄学识深厚,对经史子集都有独到见解,将来做个左春坊左谕德什么的也不为过。

  她不讨厌弟弟,但是她讨厌蠢货弟弟。

  曾鹤龄微微一愣,很快明白了朱予焕的言外之意,赶紧应声道:“臣明白。”

  他心中隐隐猜到了朱予焕的意思,不免有些雀跃,太子如今没有儿子,顺德郡主又颇受皇上的太子的宠爱,能够让顺德郡主在太子面前略微美言几句,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一直没有说话的于谦这才开口道:“之后臣会专门写一篇文章呈上,阐述郡主的观念,请杨学士过目。”

  朱予焕眨眨眼,这才明白于谦的沉默是在思索朱予焕所说的建议的可能性,她先是一怔,随后笑了起来,道:“春耕已经过去,这件事不必急于一时。”

  虽然这么想不大好,不过估摸着朱高炽在皇位上是坐不了几日了,众人的注意力都不在此,说不定还会牵扯出麻烦来,于谦又何必在这个时候上疏呢?倒不如等到朱瞻基继位之后再说。

  于谦却接着开口反问道:“臣也有一言想问,太子殿下时常和郡主聊起国事吗?”

  曾鹤龄被他的问题吓了一跳,正要替他找补一下,朱予焕已经坦然开口道:“那倒不是,我是自己听来的,我爹才不会和我说这些。”她说着说着,一双眼睛弯成月牙,露出狡黠的笑意,道:“不过爱国是人之本分,不分高低贵贱、男女老少,不是吗,于司务?”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女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