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蕴缩了缩脖子,后面的日子太美好,他心思都系在他爹身上,早把这事抛至脑后了。
“哎呀,如今亲也认了。那玉佩便不重要了。”小少年试图辩解。
杜长兰不接茬,他算是明白了,臭小子聪明是聪明,但有时候这聪明没用在正途上。因此能叫人气吐血。
他稳了稳心绪,开始抽丝剥茧。
孟氏不过富商之女,且双亲早亡,长成后被叔叔谋前程,送去贵人榻上。
而接触元文太子必得是中州官员。之后元文太子为孟氏撑腰,惩治孟氏的叔叔一家,当地官员也必然知情。
种种迹象表明,元文太子心中属意孟氏,更别说孟氏还为其生下一子。
蕴者,蓄藏,深奥之意也。
可见元文太子对孩子的期望和喜爱。
纵使元文太子公事繁忙,不能长驻中州,但必然也派人好生照料孟氏母子才是。再不济中州当地官员巴结储君,也会厚待孟氏母子。
水患固然可怖,但也不至于将中州悉数淹没。当地官员难道不派人寻找孟氏母子?
从孟氏给儿子留玉佩信物来看,她应该也知晓元文太子的身份,既如此,孟氏为何不带儿子投官?
太多的反常必然有原因。
杜蕴听着他爹的分析一愣一愣的,当年的事情是、是这样的吗?!
杜长兰双指点着儿子的心口,问道:“当年你同你娘逃难时,可有躲躲闪闪?”
杜蕴张了张嘴,又闭上。
他一直待在他娘怀里,他并不能分清他娘是在躲其他不怀好意的流民还是旁的?
小少年睁着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问:“爹猜到什么了?”
杜长兰心中沉重,他对上小少年明亮的眼睛,想到往后小少年身居皇宫,心里多些警惕也是好的。
杜长兰道出自己猜测:“爹在想,你娘的种种反常,会不会是有人在追杀你们母子。”
元文太子虽是体弱,但颇有才学,很受朝中大臣拥护,只是身体原因受人诟病。
若他携子嗣回朝,必能振奋人心,或许也能令元文太子多撑些年岁,届时幼子长成,皇位顺利过渡。
可是一场水患,孟氏母子生死不明,元文太子受不住激,一命呜呼。
至此,储君之位空悬。
杜蕴茫然的睁着眼,一时有些难以消受。他明白他爹的未尽之语。
储君之位空悬,谁得利?
换句话说,伤害他们母子的凶手,或许是与他们有血缘联系的“亲人”。
适时一阵夜风撩过,吹的窗户发出吱呀响动,将杜蕴惊了个哆嗦。
他面上渐渐失了血色,朝他爹靠拢,钻进他爹怀中。
此刻小少年终于明白他爹的担忧,当初他是侥幸活下来。但现下他回到皇宫,却不知罪魁祸首是谁。
敌在暗,我在明。
或许他什么时候又会招来迫害。
杜长兰感觉怀中的小身子发抖,安抚道:“不怕,爹在这里。”
然而小少年仰起小脸,双目喷涌怒火:“我一定要查出当年事件的真凶,给我娘报仇。”
杜长兰竟然不觉意外,他大力称赞儿子。
小崽子比他想象中有志气,更有勇气。
虽然小少年杀了敌人后吓得直掉金豆豆。可该动手时却丝毫不迟疑。
杜长兰起身将窗户关实,又将架上的灯移至床头,将这方寸之地照的更亮堂。
杜长兰不知是对小少年说,还是对自己说,他道:“元文太子故去多年,你虽是他之子,到底是孙辈,下一任帝王人选,应是在你几位皇叔中择出。除去害你们母子的真凶,你与其他人并没有利害冲突,想来其他几位皇子不会为难你。你做个面子情就好。”
“噢。”杜蕴随口应了一声,比起陌生的皇叔,他想起一件事:“爹,那我同小郡王岂不是表兄弟。”
杜长兰点点头。
杜蕴噗嗤一声笑了,在床榻上打滚:“哎呀,那小郡王平白矮你一辈了。他会不会气的跳脚啊哈哈哈哈…”
杜长兰按住儿子,温声道:“爹不知道,不过小郡王确实是个很有担当的人。”
他将小郡王在京兆府前的一番话转述,纵使杜蕴不是龙孙,有小郡王这位神队友,杜蕴也会平安无事的出牢门。
杜蕴眨眨眼,由衷道:“真是人不可貌相。”
小郡王平时张牙舞爪不着调,真遇着事了,抖成筛子了也坚定上。
第129章 金蝉脱壳
“你说什么!”
九皇子妃目眦欲裂, “京兆府居然将那个小畜生放出去了?京兆府尹是活腻歪了吗?!”
一侧的黎母顿时哭天喊地:“我苦命的儿啊,你死的冤呐。是为娘的没用,眼睁睁看着小畜生逍遥法外, 却不能为你报仇。”
黎家大嫂子搀扶黎母, 欲言又止的看了一眼九皇子妃。若真让杜蕴逃了,黎家往后恐怕是不得安生了。
她咬咬牙, 劝道:“此事可否能…”
她话音未尽, 九皇子妃便撇开她们离去,黎母哭声一止, 哪有先前的无力模样,甩着两条腿跟上去。
一刻钟后, 九皇子夫妇乘车进宫。
黎母把着门沿看着远去的车影, 按了按眼角未干的泪,恨声道:“我的儿, 你莫急, 小杂种立刻就给你偿命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