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兔的张大伯腿脚不利索,上不了工,平日里在家就做做饭,喂喂鸡,养养兔。
他们进去的时候,张大伯正坐在一旁,整理院子里晾晒的草呢。
罗队长笑着道:“张大伯,忙着呢,你家兔子长得不错,养的可真肥实。”
“罗队长,姜同志,快坐,这兔子,只要有草吃,不怕长不胖。”
姜糖过去瞅了瞅兔子道:“张大伯,您这兔子养得这么好,毛挺亮堂,有啥窍门一定要和村里人分享分享。”
张大伯笑了:“哪有啥窍门,我都没怎么管,就是每天去弄些它爱吃的草,晒干了喂。吃干草不会拉肚子。兔子只要不拉肚子就很好伺候。”
姜糖道::“咱们村子的草现在能供应的上兔子吗?”
张大伯比较了解:“够,咋不够,现在咱们村子也才几十只兔子,到了秋季能有上百只,就算上百只,也够吃的。”
罗大队长笑道:“就算咱们村不够,张湾大队那边也有不少,咱们可以去他们那边割。”
和看完张大伯家的兔子后,罗队长又带着姜糖去了别家,兔子都养的不错。
就有一人家比较懒散,兔子长得瘦瘦弱弱的。
罗队长当场发飙,如果不好好饲养,直接收回他家的兔苗。
出来的时候,罗队长的情绪还没缓过来:“刚开始的时候,就是看着蔡家困难,先让他们养,他们家就蔡胜一个劳动力,老母亲卧床,孩子还不到一岁,媳妇在家照顾这孩子,确实也没多少时间去割草。”
姜糖道:“村里打算扩大养殖规模,以后光靠每天去割草,怕是不够。我们想着,鼓励大家现在多割些草,晒干囤起来,您觉得咋样?”
“这主意行!我也正愁呢,有时候忙起来,都没时间去割草。要是能囤一些,心里就踏实多了。”
姜糖又道:“除了兔子草,您觉得需不需要买点饲料搭配着喂?我们想找个饲料厂订购一批。”
罗队长道:“姜同志,您这想法好!饲料营养全乎,偶尔喂点,兔子长得更快。不过,饲料很贵吧,以后养这么多兔子,咱们能买多少?”
姜糖忙道:“可以找厂里问问,看看咱们提供物料,只让他们帮忙加工行不行,
你看,秋季的时候,除了草,玉米叶子,豆杆,花生杆,这些兔子都能吃,咱们混合下做成饲料,加起来也有不少呢。“她也就这么一提,具体能不能找到也不好说。
罗队长觉得这事儿能做,让姜糖多上点儿心,最近他动员大家多割草囤草。
姜糖看了几家,有些人家的兔子已经可以剃毛了。
罗队长准备找个用剪刀利索的婶子,专门上门收集兔毛。
最后话题又回到了养鸡项目上。
正好在村口遇到了老书记,看到两人,听他们说养鸡的事儿。
老书记点点头,神色认真:“养鸡也能干,只要能外销出去,光这些副业,咱们大队一年也能有不少的收入,就算粮食跟不上,咱们也能用这些副业的钱换粮食。”
姜糖很认同老书记的说话:“老书记,咱们这儿山多林密,天然的环境就适合散养鸡。现在市里面肉是最紧张的,销路肯定不愁。”
老书记又想到什么道:“鸡苗从哪儿来?这可是关键。”
罗队长连忙回答:“这个不用愁,每年春季,抱窝的鸡不少,咱们村都有不少,到时候咱们从各村换些鸡蛋回来。
还可以买别村母鸡抱的小鸡仔。”
“还有养鸡场地,可以初步选了村西头那块树林,在山脚下,地势高,又挨着水,离村子也有段距离,正合适。”
老书记拿着烟杆敲了敲:“场地选得不错。咱们可以先试试。”
第167章 :修路遇阻
姜糖开始跟大家说道:“到时候,我在县里找个畜牧专家,请他来村里给大家培训培训,讲讲养鸡的知识。
另外,咱以后可以去农场参观下人家的养鸡场,看的多了,慢慢就有经验了。
再说了,咱们村民,祖祖辈辈养家禽。
有些老农,经验丰富的堪比专家。”
姜糖的话总能让几个村领导信服,没办法,谁让她说的头头是道呢,老书记笑道:“姜干事想的周到,那就做。
不过这弄养鸡场,得需要多少钱,准备弄多少,位置放在哪合适?”
罗队长道:“这样要看秋季的情况。”
姜糖之前看短视频的时候,看过一个年轻大学生在山里养鸡的视频。
他在山里建了一个滑道,每天给鸡喂食,直接站在滑道上来回穿梭。
鸡窝就是用草杆围成的一个小两层的筒子小屋。
刮风下雨都不怕。
姜糖道:“麦秸秆可以用来搭鸡棚,等过段时间,我画个图出来,省钱又牢固。”
罗队长和老书记知道,姜干事向来主意多,她想的法子也靠谱。
最后,又说到了秋季修路的事儿。
“老书记,把旁边的那个山丘给沙罗村的事儿,我最近了解了下,大部分人还是不同意,特别是年纪大的老一辈人。”说完又顿了顿,道:“老书记,您是村里的长辈,还得麻烦书记去劝一劝。这件事我已经向县里领导反映过了,方案也做好了,县里要是批了资金,可村里自己人不同意,这事儿就难办了。”
老书记神色微沉,点了点头:“这事儿是比较难。
罗队长也是无奈的叹了口气,他又不是没劝过。
老书记又道:“村里这些些老伙计们的心思我清楚。那山头,是咱们好不容易开荒出来的,土地矜贵,我们也是吃了不少饥饿的苦,他们很难放手。”
不过晚上,老书记还是把村里几个老伙计们叫到一起开了个会。
“今天把大伙叫来,是想聊聊把旁边山丘给沙罗村的事儿。”
这才刚说一句话,一旁的罗大爷直接把刚倒的茶水啪的放在了桌子上,冷声道:“罗大山,这事儿我不同意,那山当年可是我带领大家开的。要不是那年因为野猪的事儿耽搁了,会有傻子村的事儿?现在咱们好不容易把那山头养肥沃了,就因为修个路就给他们,打死我也不同意。”
张大爷也跟着附和:“是啊,这山头虽说产不了多少粮,但也能养活上百人,原本咱们的粮食就不够,土地就不多,给了傻子,咱以后咋整?还有,那路咱们都走几十年了,咋就现在非要修它。”
两人这么一说,其他几个也跟着点头附和,都是这个意思。
书记看着他们一个个这样,无奈的叹了口气,又耐心解释道:“我知道老哥几个舍不得,我也舍不得啊。
可眼前,姜干事好不容易给咱们争取了修路的机会,县里都给咱拨款了。
咱们要是不同意,对得起姜干事这番苦心吗?”
“她一个干事,整天跑来跑去的,也没见去地里干几次活,就瞎折腾。”
老书记一听他说这些,就来气:“张三,有本事你也瞎折腾一个,给咱们村里折腾出一
把钱来?从姜干事来了咱们村以后,你说说你家有没有进账,日子有没有好过了。那山头给了沙罗村,沙罗村也会给咱们让出来土地让咱们修路,以后咱村的东西往外运,还是东西往里进,都方便,这对咱村的发展有大好处啊!别忘了,咱们村的茶叶,以后会越来越多,卖出去的也会越来越多,说不定有些市里的厂子知道咱们的茶叶,都亲自跑来合作呢。人家来咱们村子,一看眼前这路,估计直接转身走了。”
一旁的张老伯抽了口旱烟,缓缓说道:“老书记,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可心里就是过不去这坎儿。这山头给了别人,总感觉像是丢了啥宝贝似的。”
老书记又道::“咱不能因小失大,你看看咱们村子现在的情况,养鸡、养兔子,茶叶,种菜。以后还不知道有啥好项目。有了路,这些东西才能卖出去,咱村才能富起来。要是因为舍不得一个山头,错过了这机会,以后咱咋跟子孙后代交代?”
几位老人听了,都陷入了沉思。
李大爷叹了口气:“老书记,你说的也在理,可这事儿太突然,我们还得再想想。”
老书记点点头:“行,都回去再琢磨琢磨。但别拖太久,修路这事儿,得赶紧定下来。”
第二天,姜糖和罗队长在村谈事情时,听到不少老人还在议论这事儿。
有个叫赵奶奶的拉住姜糖的手问道:“姜干事啊,这山头真要给别人,我们心里不踏实。”
姜糖笑着解释道:“赵奶奶,我知道您的心情,但是,有时候有失必有得。
咱们的村子,现在要发展,就必须先修路,有了平坦的大路,才能把咱们村子里的好东西送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