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卫员仔细核对条子信息后,目光扫向车队:“按规定,进来的人都得登记,一个都不能落下。”
“行,没问题。”
车队一共来了八个人,包括两个大队四个赶车的,,两个跟车的壮年以及两村的两个会计。几人都很自觉的排好队,在警卫桌前依次登记。
登记的信息很多,哪个县,公社,大队,哪一户,家属名字,啥的一长溜的东西。
张大爷都不认字,都是姜糖给填写的。
其他几人也是吓几个人拘谨的不得了,还是姜糖在旁边辅助他们完成的。
毕竟这里不是普通地方,必须确保进来的都是...大大的良民啊。
姜糖这边正忙活的时候。
一旁登记完的几人,只见张大爷和孙茂民这两个赶车的,站在一旁,互相瞧不顺眼,眼里都带着嫌弃。
王多钱
和留一手两个会计,更是鼻孔朝天,彼此冷哼一声,那模样仿佛在说对方低自己一等。
这搭配,还真是绝了。
好不容易登记完毕,姜糖带着众人进入大院。
刚一进门,张大爷和孙茂民就因为谁先进谁后进较上劲了。
张大爷快速熟练的赶着毛驴比孙茂民先进一步。
孙茂民也不甘示弱,卡着油草岭的第二辆自己先进了。
姜糖见状无奈直摇头。。
姜糖早就看好了地形,把他们带到了大院里平日里各位老人锻炼的广场。
这边人多,而且进门第一眼就能看到。
到了地方以后,姜糖把写好的单子一人给了一张:“王会计、留会计,你们把带来的蔬菜都搬下来,按照品类摆一个环形。
一会儿有人来,就在里面帮人称重,收钱。”
两位会计接过单子,王多钱拿着单子凑近看了看道笑着道:“这活儿我熟,保证不出差错。”
留一手则眯着眼睛,冷笑一声:“就你能,卖个菜谁不会?”
两个村子,只要在一起,总能因为各种问题拌上几句嘴。
姜糖也懒得理他们。让张大爷把马车栓到一个人少的地方,专门有个人看着。
院子里有小孩,对驴子肯定好奇。再出现个事故,他们这菜也白卖了。
村里人干活都特别的利索。
不大功夫就把菜摆好了。
广场上一些正在活动的大爷大妈瞧见了,好奇地围了过来。
姜糖忙给他们介绍道:“各位爷爷奶奶,这是我们村子里的社员,公社集体的菜,这个季节都下来了,出来给大院谋个福利,我之前在大院里跑过,之前有从我这订购的,可以直接来领。
他们手上有单子,你们跟他们说自家是谁家的,就知道数量了。
没订购的可以看看需要啥,我们这次带的菜多。
这次买菜,我局限于钱,给票,或者给家里多余的物资也行,只要他们愿意换就可以。”
说完,又转身叮嘱罗星民和李恩,还有两个赶车的,张鹏国和马光耀:“你们嘴甜一点儿,多叫人,热情点儿。
要是有人挑拣,别在意,让他们挑。有不满意的,立马给人换,千万别吝啬,记住了哈。”
几个小伙子连连点头,脸上带着笑容,但又显得拘谨:“姜干事,您放心吧,我们都记着呢。”
姜糖安排好这边后,骑着车子去了张婶子家:“张婶子,菜到啦,在广场那里,您是自己过来挑,还是我给您送过去呀?”
张婶子听到声音,赶紧拿着篮子出来:“糖糖,我自己去挑,我得叫着几个老姐妹一起,我这里有几个毛巾,能抵不?”
姜糖笑着应道:“太能了,张婶子,您跟其他几位婶子说说,家里有啥多余的票或者物件,都拿过来,菜都新鲜着呢。”
没一会儿,张婶子就带着几个老姐妹风风火火地来了。
老远就看到广场上围了一群人,几人脚步又快了几分:“这菜可真新鲜,豆腐,先打豆腐。”
“小同志,我是东街张梅英。我要了两斤的豆腐。”
“好咧婶子,您带东西了吗,我这就给您切。”
“带了带了,同志,我这里有三条新的毛巾。”
王多钱拿着毛巾看了看,笑着道:“同志,您这毛巾能抵两块豆腐,十斤的豆角,三斤的黄瓜。”
张婶子喜的不得了:“哎呦,行啊。”
“我也要了三斤,小伙子,我要中间的,我有一张暖瓶票。”
“同志,这票我们也要。”
张婶子几个一来,刚刚还在观望的人,也开始下手了。
罗星民和李恩几个人根本忙不过来。
脸上没一会儿就出了很多汗。
但大家都有这股劲儿,越忙越开心。
姜糖叫完张婶,去了李奶奶家。
李奶奶和李爷爷整天没啥事儿,也不愿意让她送,老两口一起提着篮子慢悠悠的过去了。
刘秀兰见女儿路上风风火火的,叫住了她:“广场上忙不,要不我也去帮忙?”
“妈,不用,今天不知道到几点,要不中午劳您大驾,给做点儿面条,一共八个人。”
“八个人,哎呦,我这是欠你的。”
“...妈”
“行了,我知道了。”
社区里值班的小张和小李本来过来视察,毕竟都是外来人员,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这可是他们的责任所在。
结果看大院的人都围了上去,也赶紧过来帮忙。
忙完一波后,姜糖和两位活会计对了下账。
还有好多家没来呢。
“王会计,咱们的豆腐够吗?还有十几家没来取呢。”
“姜干事放心,老书记就怕不够,让多带了两板子。”
姜糖数了下,多的两板,一家一块,能卖三十多家呢。
趁着人少,姜糖提了六块,付了钱回家,顺便还拿了一些菜。
快到家的时候,把四块放进了空间里,放家里两块。
刚进门就跟她妈撞了个正着:“你咋回来了?”
“妈,这有两块豆腐,留着咱们自己吃,这些豆角,中午可以做捞面条,还有茄子,青椒,小青菜,都是两个村子给我的福利。
这还有五把挂面。妈,你要去哪?”
“我给你们烧了些绿豆水,大热天的在广场上晒着,谁能受的了。”
“妈,我就知道你最好。东西我放家了,汤你自己去送。”
“你不是过去,顺便带过去不正好?”
“刘主任您亲自送,才能体现出来您的大度,热心,接地气的品德。”
“行,行,就你一套一套的。”
第206章 :热闹
姜糖离开家后,又跑去大院挨家通知邻居了。
刘秀兰把汤送过去后,王多钱,张大爷,一个个都热情的不得了。
一看是绿豆水,感动的不行。
刘秀兰笑着道:“一锅水的事儿,这有啥,我去你们村的时候,大家不也这么热情,中午的时候,我在家做了饭,到时候让糖糖领着你们过去。”
王多钱赶紧嘱咐张鹏国道:“鹏国,快给你婶子装点儿菜,每样多装点。”
“好。”
刘秀兰忙拒绝:“不用,不用,你们这是有数量的,刚刚糖糖拿回家不少,根本吃不完,别浪费了。”
一旁孙茂民一听是姜干事的妈。
暗自后悔的不行,这会儿都骂起他哥来了,当初怎么不好好的招待人家姜干事。
姜干事就应该住到他们村子才对。
不至于现在才认识,看着草头村和她那么熟悉,嫉妒的不行。
见草头村给蔬菜了,忙让李恩也装了不少,直接塞给了刘秀兰:“刘婶子,我们是沙罗村的,我叫孙茂民,姜干事自从来到我们村子,帮了我们很多,我们感激都来不及呢,哪在乎这点儿菜。
以后刘婶子再过去,一定要去我们村看看。”
“孙同志,客气了客气了,这些都是我家糖糖该做的。这菜太多了,大夏天的,吃不完就坏了,多浪费,赶紧放下来卖吧。”
“菜带的多,刘婶子,这里热,您赶紧回去吧。”
刘秀兰推脱不掉,只能拿着,还一手一个,拿一兜都不行。
沙罗村的还热情的要送她回家,都被她拒绝了。
路过的邻居,听到人家村子,一口一个姜干事的。
羡慕的不行,遇到刘秀兰,上去夸两句女儿出息了。
夸的刘秀兰心花怒放的。
到了家门口,看到粱田英,更是得意的提了提手里的菜,抬着下巴,容光满面的回了家。
粱田英在后面没好气的瞪了一眼:“有啥好得瑟的,不就是小小公社的小小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