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的孩子最小的也才五岁,我一个人带着孩子根本顾不过来。
我听说这次分派的公社有向阳公社,我想来试试,安排到哪个大队都行,只要我们一家人能团团圆圆的,我一定好好干。
努力的带动社员的积极性,做好榜样,提高粮食的增产,为组织,为人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几位领导听她是因为不想和家人分开才报名的,心中暗自一笑,但也都没说什么。
一个领导道:“你觉得把你派去一个大队,你能让他们大队的队长和队员们服众么?”
李海燕突然笑了:“领导,肯定能,我这人最大的特长就是会说话,会讲道理,会带动人心,领导可以去我们那打听打听,但凡我办的事儿,不管有多么大的矛盾,一百回有八十回都是让大家满满意意,乐乐呵呵的。”
李政民觉得这李海燕想的有些简单。
他们派去的是干部,不是过家家。
“去了那边,除了能让粮食增产,还有别的期望么?”
“别的期望?”
“别的期望?那就希望社员们事事顺心,没有争吵,大队一片欣欣向荣。”
李海燕说完这话,几个人互看了一眼。
李政民道:“李海燕同志,你稍等下。”
之后,几位领导就出去了。
“这也太儿戏了。”
“虽说初衷是带着目的的,但我看她精神面貌挺好,风风火火的性子,是个能做好事儿的。”
“脑子不太灵活,回答都不在点子上。”
“咱们这是轮流驻队,每个大队的情况还不一样,咱们理想的人选派过去,不一定就合适,有时候期望不高的,她反而能给人意想不到的结果,再说了,人家不说了,夫妻分居,家里孩子多,照顾不过来,咱们就算为人民分忧,也应该给她个机会。”
李政民想着这次分配下去的名额,也就同意了。
差不多十分钟后,李海燕带着笑意出来了。
姜糖忙道:“大姐,这是选上了?”
李海燕点点头:“选上了,紧张死我了,我在公社见过最大的官也就副县长,现在省里的人都有。”
“几个人啊。”
“五个领导。省里一个,市里两个,县里两个,威严太大,吓的我有些语无伦次。不知道咋就过了。”
姜糖也没多问,因为已经到她了。
虽然她没正经的上过班,但毕业后一直在自己物流公司,也做过面试官的,面试过许多员工,经验还是有的。
但当被面试的那个人,还是第一次,更何况还是机关单位的面试,多少有些紧张。
只是一进去,就发现其中的面试官,是她认识的。
就是那个坐在中间的李政民,她救过那小孩的爸爸。
前几天还来他们家道谢呢,没想到竟然是省里的领导啊。
真是深藏不露啊。
第26章 :姜糖成村官了
姜糖眼中的惊讶也是一闪而过,毕竟这个场合,也不适合叙旧。
而主位上的李政民显然也没想到,淡定的微不可查的向她点了点头。
“各位领导好,我叫姜糖,今年十七岁。”
众位领导一听她才十七岁,就觉得不行。
李政民轻咳了一声,道:“姜糖同志,请坐。”看着文件上的表格道:“刚高中毕业?”
“是。”
“怎么想着报名预备干部?”
原来是预备干部?弄那么神秘,文件都没说清楚。
姜糖思忖了下,她现在毕竟还是个刚毕业的学生,不能说的太过官方,正统,组织了下语言,道:“各位领导,在当下的来看,我们高中毕业后一共有三种选择。
第一,找工作。
第二,嫁人。
第三,响应国家号召,下乡。
第一,我没找到好的厂子上班。
第二,我的大好青春刚开始,还没进入社会经历风雨,感受不一样的人生呢,怎么能草草嫁人,埋没在相夫教子的行列里面呢?
本来是要下乡的,但老师说学校有这么一个文件。
只给学校前几
名同学,说是还要下乡。
但我一听就不一样,如果下乡当知青,干嘛还要多此一举。
我见其他同学都不愿意报名,就捡了个漏。”
她这话一出,几位领导愣是没忍住笑出了声。
等在外面的人,听到里面的笑声都是一愣?
这是说了什么让领导满意的话?
其中一位领导道:“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
另一位领导道:“说说你怎么就觉得不一样了呢?我们文件里写了,就是下乡的。”
“这位领导,如果下乡干活,哪还需要再重新填表,还需要从各个单位挑选人才?还要让几位领导亲自坐镇,一个个面试么?肯定不是简单的下乡这么简单,肯定是挑选后备人才的。”
几位领导眼中带着笑意,互相对视了一眼,觉得这丫头聪明。
李政民道:“那你说说,我们这次让你们下乡是干什么的?”
“上面说是和社员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促生产,以粮食为纲。
毕竟现在粮食紧缺,而且咱们这边又是全国的大粮仓,责任重,任务也重。”
其中一个领导激动的啪的拍了下桌子:“说的好。”
外面的人见又是一阵动静,都拍桌子了,这是说了什么让领导生气的话?
这个四号挺玄乎。
里面的姜糖也被吓了一跳。
抬眼看着那领导不像是生气的样子,才放心下来。
那领导又重复道:“我们这里是国家的大粮仓,这个说的好。”他们地区每年向全国输送的粮食,都排在一二名的。
“我们刚经历了没几年的粮食大荒,甚至有些地方还没缓过来,我们有些公社的社员,积极性不高,最近两年出工不出力的现象居多,一部分影响了多数人,之前其他省份也有这个先例,所以最近省里探讨了下,决定从各个部门机关选调人员下乡驻队,来以身作则,带动社员们的这一现象。”
李政民接着问道:“姜糖同志,如果给你一个大队,你能胜任么?”
“领导,你们也看到了,我一个瘦瘦弱弱的小同志,一没有工作经验,二没有社会阅历,三没有多大的力气。
在乡下跟着他们整天下地干活,我自己还比不上当地七八岁的孩子呢。
到了那里,那么多的长辈,干部,让他们听从我一个十几岁小姑娘的领导,肯定也不现实。”
姜糖说完这话,领导暗道:还知道自己的缺点。
“领导,但是我有不一样的观点。”
“说说看。”
“首先,咱们要知道社员们为什么积极性不高?
为啥,本质上还不是因为整天累死累活的,还是吃不饱饭,看不起病,娶不起媳妇?
如果他们种了一年的地,手里能有余钱,看病不害怕没钱,孩子都有学上。
我想,不用催促,他们都会很积极的劳动。”
有个领导摊了摊手:“这不肯定的么?关键是现在地都不种,哪来的钱?”
“领导,咱们国土广大,每个地区的地质也有所不同,有的地方种地能高产,有的地方种小麦不行,但种其他品种反而很高产。
人也是一样的,有些一股子蛮力,就是干活的好手,有些人身子单薄,一股风都能把他吹跑,但他脑子聪明,搞技术可以。
就和领导们一样,找合适的人才,做合适的事儿。道理就是这个道理。
我虽然缺点很多,但我有丰富的知识,和灵活的头脑。
我来之前,自己也查阅过许多资料,做过调研的。
咱们现在的现象,往小的方面说,粮食紧缺,物质紧缺。
往大方面说,咱们工业需要发展,科技需要创新。
大的方面,我没有能力。
但小的方面,还是能为国家,为人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粮食要生产,社员们的口袋也要鼓鼓的。“姜糖把昨天司柠跟她说的那句话应用上了:“我可以用我所学,不仅能让他们吃的上肉,穿的起衣,娶的起媳妇,上的起学,还能买上三大件。”
姜糖的一番话,说的质朴,但却让台上的几位领导听的眼睛带光,是啊,要是农村家家户户都有这样的生活,还愁国家发展不起啦么?
带一位领导还是担心道:“你一个刚毕业的小姑娘,说的雄心壮志,到了那边却发现跟自己想象的不一样,打了退堂鼓,光练嘴皮子可不行。”
“领导,我是军人家庭出身,从小我父母就教育我,做人要有担当,有毅力,要负得起责任。现在的妇女能顶半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