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齐穿七零,闺蜜赚钱,我躺赢_暖金【完结+番外】(31)

  食堂地方不大,吃饭的人也不多,也就两大把的豆角。

  姜糖一边摘着菜,一边看着窗口里面的张姨忙活。

  这里面用的是烧柴的灶台,为了方便,一个灶上面三锅。

  蒸馒头,煮粥,炒菜,可以一起做。

  姜糖第一次见到这样的灶台,好奇道:“张姨,这样的灶台咱们这里不常见啊。”

  张姨笑道:“是,这是南方那边的垒法。我是南方那边的,当初来食堂工作,特意让人帮忙这样垒的,我一个人做饭,用着方便。”

  姜糖点了点头:“确实方便。”

  因为是夏天,张姨一天蒸一次馒头,早上蒸,下午再吃一顿。

  一般一锅馒头就够了。

  等馒头醒好,放到锅里,姜糖这边把豆角也切好了。

  另一个锅里加上水,今天喝的是玉米糁。

  早上就一个菜,炒豆角。

  再配上一个咸菜疙瘩。

  “今天有你帮我烧这火,我轻松不少。”

  “食堂就你一个人啊,怎么不再找一个?”

  “嗨,咱们虽说是公社,但也没几个人,而且有些社员们也是回家吃饭,所以,一天下来,在食堂吃饭的,就那六七个人,除了早上时间紧迫点儿,中午晚上都好做,我一个人足够了。”

  “咱们食堂平日里都有什么菜啊,早上一个菜,社员们有没有意见啊。”

  “有啥意见?平日里在家也都是这,咱们食堂,吃的还是二合面馒头呢,有些在家吃的,都是黑面馒头。还没这边的好呢。

  咱们食堂,一个月割两次肉,咱们公社院墙后面,有一亩的地,我平日里种些家常菜,还养了十几只鸡。逢年过节,都会给社员们杀一只。”

  “公社还自己养鸡种菜啊。”

  “农村吗,地多,自己种一些,也能节省点

  儿开支。除了社员们的家属来打饭,给票,社员们吃饭都不需要票的。

  只给钱,早上一顿饭一毛钱,两个馒头,一份菜,中午五分钱一碗面,晚上一毛钱。”

  昨天中午和晚上,她吃饭都是赵干事带着她。她都没掏钱的。

  赵干事说第一天过来,先不用拿钱。

  “中午咋这么便宜?”

  “中午大部分都是素面,如果有肉的话,是一毛钱一碗,蒸大米饭带肉,是两毛钱一份。”

  “那也挺便宜的。”

  张姨点点头:“咱们农村人在吃的方面还是很便宜的。再有公社补助,就算在食堂吃,也很划算。”

  张姨在这边干了几年了,也摸清了这边每家吃饭的情况。

  她一般都会多做出来三四个人的饭菜。

  就怕有些家属不想做饭的,突然过来打饭吃。

  今天早上,张姨也没收她的钱。

  理由,是她帮忙做饭,她请一个人吃饭,没人会说啥。

  公社这边,不像外面国营饭店。

  自己种的有菜,养的有鸡,公社的粮食。

  要说花销,偶尔买个菜,割块肉,和农家买点儿干货,买些调料啥的。

  食堂一个月挣的钱,除了公用花销,剩下十几块钱,正好是张姨的工资。

  公社早上上班早,八点。

  七点半陆陆续续的都来吃饭了。

  姜糖回宿舍又换了件衣服,是在百货商场买的那件白色碎花短袖。

  带上司柠给她准备的那个大檐帽。

  跟着周书记和王主任一起骑车去两个公社报道。

  第39章 :看不上

  “红光大队就是红光公社这个镇,土地比较多,也是咱们公社的先进大队,镇上有啥好处都紧着先进大队。

  石林大队在公社的东边,挨着大路,离向阳公社不远,和红光大队年年竞争第一名。

  张湾大队在公社的南边,地势平坦,挨着公路,这两年的地产也不错。

  柳林大队不挨公路,但人家那边有条河流不湍急,两边柳树多,去年他们卖柳树为柳林大队增收了不少。

  最远的就是油草岭村和纱罗村了。

  两个队挨着大山,弯弯曲曲,也不挨大路,纱罗村挨着河流弯道,河水湍急,雨水大了总会淹一些庄稼。

  离公社还是最远的是油草岭,骑车得一个小时。”

  路上,周书记跟她介绍着公社的几个大队的情况。

  目前最好的就是红光大队和石林大队了。

  最差的就是挨着大山的油草岭和纱罗两个大队。

  周书记在路上断断续续介绍了一个小时,但这一个小时的路,有半个小时都是坑坑洼洼的泥泞的土路,有些路段地上还有一个大坑,积了一些水。

  不知道这是啥时候下的雨,到现在还没干。

  “领导,这路马车也过不去吧?”最窄的地方,她都看到马车印拐到了庄稼地里:“怎么没想着让大队里修一修?”

  一旁的王主任叹了口气:“咋没说过,前几年修过一次,但这边的地,是纱罗村的,人家说占了他们的农耕地,不愿意。种粮的时候,又往外种了几分。”

  姜糖道:“纱罗村和油草岭村有过节?”

  跟着的赵干事道:“是,因为争抢一个小山包引起的。”

  周书记也是刚来这里两年,听村里的老人讲过这事儿:“那个小山包正好是在两个村中间,他们两村正好是条河流,那河流把小山包分成了两半,挨的油草岭那一半多一些,那个时候提倡开荒。

  当时纱罗村先开的,因为一些事情,给耽搁了。

  后来油草岭村给开完了。纱罗村自然不愿意,说油草岭村占了他们的地。”

  王主任是这里土生土长的,他知道的多:“当时还闹到公社来了,那时油草岭都已经种上庄稼了,公社就把那块地判给了油草岭村,但第一年的粮食要归纱罗村,那个时候正是粮食紧张的时候,两个大队又离的这么近,背靠大山,地本来就少。一粒米都是金贵的东西,更何况那么多了,油头草村自然不愿意,两村调解不了,就一直搁置了,从那以后,两个村子就有了疙瘩。

  前些年的时候,两个村子都更换了大队长。

  这两个年轻的队长呢,还因为同时看上了一个对象,关系变得更是紧张,近两年,两村子都禁止通婚了。”

  姜糖暗暗给自己点了个蜡,她接手的这两个村子,有点儿像罗密欧与朱丽叶啊。

  周书记怕把姜糖吓到,笑着开导道:“他们两个村子虽然不对付,但在为国家增产这一块谁也不敢马虎,纱罗村队长叫孙茂城队长,是个大嗓门,做事容易冲动,但组织能力很强,队里的人都很听他的。

  油草岭村的大队长叫罗峰全,为人沉稳,有干劲儿,责任心重,接手这五年,把油草岭开荒了二十亩的田地,但油草岭村子的人口多,他们又紧挨着大山,山上的野猪野牛,每年都会防不胜防的破坏一些庄稼,他们村子的粮食每年交完公粮,人口粮都还不够分呢,总要向公社拿救济粮。”

  这一路上,几位领导先把两个大队的情况大致和姜糖说了下。

  很快到了纱罗村。

  主路过去,还有几百米的小路通往村子,这几百米两边都是一块块的田地。

  现在刚收完小麦,田地显得很空旷。

  这个村子不像她们刚刚路过的张湾村住的那么集中。

  村子不大,房屋零零散散的分布在山脚下。

  大概有四十多户人。

  几个人一进村子,有些村民认识的,就笑着跟周书记他们打招呼。

  “周书记。”

  “老张头最近身体可好啊。”

  “好着呢。”

  “你们队长在大队部不?”

  “不在,他领着青壮年们在北地呢。”

  周书记一听,又带着他们去了纱罗村的北地。

  北地在村子后面,一大片的田地,田地后面就是山了。

  他们过了村子后,因为没有庄稼的遮挡,大老远就看见一群人在地里刨地。

  大老远就有社员看见了他们。

  “队长,周书记和王主任来找你了。”

  孙茂成自然也看见了,丢下手里的农具,上前迎了上去,远远的就笑着道:“周书记,王主任,赵干事也来了,今天过来是有啥事儿?”

  周书记停下车道:“孙队长在,你们村里肥料到位了?都开始刨地了。”

  孙茂成拍着胸脯笑道:“书记,到位了,昨天我从县里拉回来了三吨的化肥,你不知道现在的化肥多难抢,我和我们村的人守了三天才抢到,草子村都没抢过我们。”

  王主任笑道:“好啊,有了化肥,你们今年的秋地肯定能有好收成。”

  周书记又补充了句:“一定要注意防虫。”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年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