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区的仓库不是谁都能进的,但姜糖是大院的家属,现在也算是工作。
放生活物资的是单独的一个仓库,里面有仓管人员。
“老李,咱们剩下的那几件残次军大衣还在不,我准备拿去抵账,带人来看看。”
第72章 :我是你侄女啊
“在。”叫老李的老兵让他们登记了下,带着他们到了一排货架旁指了指:“都在这呢,还有四件。”
“鞋子呢。”
“鞋子在下面一层。”
姜糖笑嘻嘻的给了老李的一支烟:“李叔这是从我爸那边偷来的,您尝尝?”
老李没客气的接住了,笑了一声:“这是好烟啊。”
一旁的张全笑着介绍道:“这是姜政委家的闺女,现在在乡下公社上班,为了给乡下社员们拉饥荒,帮着出一些农产品,换一些生活用品,粮食。
这不,我来带她看看这些残次品,反正放着也是放着。”
老李一听是姜政委的子女,还是为公社办事儿的,这是好事儿啊。
他们这些残次品,能抵账,又帮了乡下的人,两全其美。
“姜政委家的孩子一个个有出息,张干事,这旁边,还有残次的裤子。哦,对了,还有一个脸盆,但上面沿子有个地方漏水了。能补,不补也能用,这个脸盆还是一名戎兵用了俩星期才发现的。”
军大衣姜糖看了下,确实是袖子那个地方有问题,不光是外面一层有问题,里面一层也缝拧巴了。
但现在乡下人的妇女哪个不是心灵手巧的,里面用别的布当衬子改一改,穿着一点儿问题都没有。
这衣服在外面要二十多,现在五块钱,要,不要是傻子。
裤子就算了,屁股缝歪着,不好改。
脸盆不错,还是戎区物质,沿子下面有个小口子。
平日里谁洗脸会盛那么满的水啊。
要。
最后要了一件军大衣,一个脸盆,抵了8块钱。
剩下的给了钱。
两袋子面,张全给姜糖一前一后放到了自行车上。
脸盆军大衣挂在前面。
幸好她家离的不远,要不然一个人还真弄不了。
歪歪扭扭的回到家后,姜糖大咧咧的躺在沙发上,腿耷拉在下面,休息了好一会儿才缓过来。
然后赶紧拿出笔记本,记着换回来的东西和价格。
跑去厨房,喝了几口凉水。
拿着五包茶叶,敲响了对门的门。
一想梁田英这个点儿应该去上班了,正要转身离开。
门突然开了。
见是姜糖,舒展的眉头皱了起来。
姜糖现在是在做生意,可不是来吵架的,脸上忙堆上了笑脸,甜甜的叫了一声:“梁阿姨,这是昨天夏丘买的茶叶,让我送到家里,她跟您有交代吧,这是五包,您检查下。”
姜糖说着,把一网兜的五包茶叶递给了梁田英。
梁田英的反应和昨天夏丘的反应差不了多少。
昨天女儿确实和她说过今天姜糖会送茶叶的事儿。
她自己女儿单纯,觉得是被姜糖忽悠了,或者是给女儿下的什么套,冷冷的问道:“姜糖,你又想打什么鬼主意?我告诉你,你要是敢再欺负夏丘,我可不顾什么长幼,第一个打断你的腿。”
面对这样冷言冷语的梁田英,现在的姜糖并没有放在心上。
她们家之前做物流生意的,刚开始爸妈打拼的时候,不知道遇到过多少刁难的客户。
当然她没经历过,但听了爸妈讲过许多遍。
而且在她工作后,也经历过许多事情,见过大场面的人。
姜糖没有一点儿被冷待后的恼怒,笑的那叫一个灿烂:“我能有什么坏心思,梁阿姨咱们做邻居这么多年,你还不知道我是什么人吗?”
梁田英没见过这么厚颜无耻的,这种话也不知道她怎么有脸说出来。
但她一个街道妇女主任,也不能对她说话太过难听:“你忽悠夏丘买那么多茶叶,谁家一次能喝这么多?这五袋我们不要了。”
“哎呦阿姨,这是夏丘对你们长辈的一点儿心意,送爷爷的,送爸爸的,送哥哥,送叔叔的,你要是因为这个把她买的东西退了,让家里期待的长辈知道了。
嘴上不说什么,心里岂不是会想您这个做法多么的小气?
再说了,我们村子的茶叶,不说能比供销社的名牌茶叶有多好,那也是不差的,品质您一万个放心,我这是第一次为村里办事儿,自然是想为村里的产品,打出个好名声的,我保证您喝了赞不绝口。不和您说了,我还有其他事儿,没法再跟你吵架了。回头梁阿姨要是觉得好,记得帮我宣传宣传。”
梁田英嘿了一声:“谁要跟你
吵架。”
哪一次不是她自己先不讲理的,现在...现在还是老样子。
吵架是不吵了,但开始忽悠了。
梁田英觉得这样不行,她女儿耳根子软,就姜糖这样八百个心眼子的,要是开始走忽悠路线,女儿肯定斗不过。
下次回来必须好好给女儿打打预防针。
姜糖可不给她退货的机会,赶紧几个疾步,出了大院。
她不能光靠家里和朋友们的资源。
自己也得想想法子,拉拉业务啊,她现在就是油头草村的联络员。
首先第一站,百货商场。
虽然不认识人,但跑业务,脸皮就得厚。
“同志,咱们的采购科长在吗,我是她侄女。”
姜糖来过百货大楼不知道多少次,虽然没去过后面的办公区,但也知道从哪入门的。
就在离办公室通道最近的一个碗盘柜台前停了下来。
那售货员一开始以为她是买东西的,没多大热情,一听她是来找沈主任的。
忙带上了笑脸:“沈科长侄女啊,他这会儿正在里面呢,你可以去找他。”
姜糖故作腼腆:“我第一次来,不知道会不会打扰里面的同志们。”
三十多岁的女售货员嗨了一声:“他们刚忙完,我男人也是采购科的,走我带你过去。”
姜糖眼睛一亮:“姐姐的丈夫也在这儿上班啊,你们夫妻可不得天天妇唱夫随,姐姐怎么称呼?”
女人被她一口姐姐叫的心花怒放:“我姓张,你叫我张姐就行,我男人是采购科的组长,他也姓张。”
“哇,张姐姐好福气啊,嫁了个好男人。”
这人啊,就是不经夸,看,亲自带着她进了采购科的办公室。
一进来就有一个男人问了过来:“你们怎么来了,外面不忙了?”
姜糖猜测这位应该是张姐的丈夫,忙笑道:“是张大哥吧,你好,我是来找沈叔叔的。”
一旁的张姐道:“她是沈科长的侄女,我这会儿没事儿,正好送她进来。”
说完和姜糖打了招呼,转身出去了。
张组长没见过沈科长的侄女,这么一说,还以为真是,就指着旁边的那个门道:“沈科长在里面。”
姜糖也不畏惧,大方的朝张组长说了声谢谢,就敲响了沈科长的门。
第73章 :您不认识我,还不认识我爸吗?
“请进。”
屋里,一个长相儒雅清瘦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抬头看了一眼进来的人。
见是一个小同志,皱眉道:“同志,你找谁?”
姜糖红着眼睛道:“沈叔叔,您不认识我了么?”
沈科长凝眉:“你是?”
姜糖关上了门,伤心的走上了前:“我姓姜,您真的想不起来我是谁了吗?”
“姜?”沈科长在脑海里过了好几遍,有些不确信,但见这姑娘这么诚恳,眼睛扑闪扑闪的,难道是那个多年不联系的老友的女儿?
但他没有姓姜的朋友啊。
“我爸本来是不想让我来打扰你的,但我实在是没办法了。
能帮我的就只有您。”
“小同志,你爸叫什么?”
“姜广涛啊,您不记得了?”
沈科长更迷糊了,他这些年交的朋友太多了,一时真想不起来是哪位。
“沈叔叔,我是江洲县红光公社的干部,来这里,想让您帮帮忙,看看我们村子里的这些茶叶,百货商场收不收。
我们红光公社知道吧,全县最穷的地方,山里野猪多,耕地又少,社员们一年打下来的粮食都不够吃,每年都得等着救济粮,村子没办法,还不上公社的钱,村民们就想着拿茶叶抵账。
那么多的茶叶也不能都吃了啊,我们想着在各个市里的百货大楼问问,能不能收一些,所以我就想到了爸爸的老朋友您。”
姜糖也不管这沈科长有没有想起来他有个叫姜广涛的朋友,自顾的介绍着自家的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