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听到赵虞这话忙不迭点头,他也知道王上的困难,本来他都已经不报希望了,但现在王上有办法他自然是巴不得。
赵虞就把当初跟孟暄等人的合作方式跟丞相一说。
丞相接受的异常快,甚至就现在赵国的情况还提出了一些改动意见。
“……暂时就这些,丞相,具体的可以按照情况做一些改动,到时候你可以自己看着办。”赵虞说道。
丞相满面红光地点点头。
之前还想着在这里多教导一下王上,还有那课业也要仔细斟酌一番,这会丞相已经把这些都抛到脑后去,他只想赶紧去把这件事情落实下去。
丞相越想心潮越澎湃,随即就要跟赵虞告辞。
只是临走的时候,赵虞状似‘无意’地提了两句朝堂上的官员。
等丞相面上露出思考的神色,赵虞就示意丞相可以离开了。
朝堂上这些官员既然如此空闲,那就都忙起来吧。
等丞相一离开,赵虞悠闲地继续看起了资料。
本来她想着等所有州的情况都了解过一遍之后,再从中挑选几个先发展,以这几个县带动周边县,以点及面,不过现在先动几个州也没问题,省得到了之后出现人手不够用的情况。
这边赵虞看资料的时候,丞相像是回到了年轻时候,开始热火朝天地动起来了。
虽说王上已经把那方法说了,但丞相仍旧觉得不放心,随即想到了孟暄等人,既然当初是他们做成功,那现在还找他们,必然能少走一些弯路。
有他们的协助,想来朝堂上这些官员也能更快上手。
丞相回府之后也顾不上休息,马上让府内的侍从去请他心中属意的人选,有他派系的,也有其他的,丞相选的都是平日里手头事务并不多的。
其中还掺杂了几个心思不存的。
在丞相看来,与其肖想着一步登天的机会,不如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攀登。
当然了,主要还是丞相觉得王上不宜如此早就囿于男色,这般能力应该更多地用在赵国的建设上。
原本丞相还想着王上能早日生下赵国下一任继承者,现在想想,若王上真要产子,赵国的发展起码要停滞将近一年。
一年的时间很长,能改变的东西也很多。
丞相绝对不允许有赵国停滞的可能性发生,绝对绝对不允许。
之前的丞相不会去关注王上后宫的生活,现在他却要关注起来,必然严防死守,务必要把王上的情爱扼杀于微末。
很快,丞相中意的人选就都被请到了丞相府。
这些官员被请到公主府时还有些疑惑,尤其是那些不与丞相同一派系的官员,心中更是惊诧,但等到丞相把请他们来的目的一说,这些人面上的激动怎么都掩饰不住。
且不说其中对百姓对他们的好处有多少,光是丞相说这是王上指派下来就让他们激动了。
王上登基后,明显与他们不亲近,更是直接把西华州的孙甫显给调回王城来了,等那孙甫显一回来,王上必然对他异常宠信,到时候哪里还有他们的活路,所以他们现在必然要争取王上的亲近。
这么大一个表现的机会摆在面前,哪怕担心丞相会给他们穿小鞋,他们也不在意。
反正丞相一直都瞧不上他们心中那点小心思,之前都没有做什么,现在想来也不会多做什么。
他们哪里想到,现在的丞相已经不是之前的丞相了。
丞相找他们前来,目的已经很明显了,因而等丞相一开口,他们利索地接下了这些事务,甚至心中已经想好了要如何一展身手。
他们如今能坐到现在这个位置,也是一点点从低阶官员升上来的,现在好像找到了一些刚当上官时心中有的干劲。
丞相见目之所及的人脸上都是激动,心中很是很满意。
以前的麻木他已经看厌烦了,还是这般朝气蓬勃的模样更好,一看就是能成功的样子。
“你等可以先回去准备起来,待我把人选和地点都划分好请示过王上之后,王上应当就会下旨意,到时候还会有人协助你们。”
一众官员忙不迭点点头,心中豪情万丈。
丞相花了两天的时间,压缩了休息时间才算是把人选分配和归属地以及大致实施方案给做了出来,同时还收集整理了王城几大富商的情况。
说实话赵虞看到的时候有些惊讶,同时忍不住在心中感叹:不愧是能当上丞相的人,这能力属实是厉害。
这赵虞也没有拖着,当即就写下了旨意。
鉴于丞相提议地让孟暄等人协助,赵虞也应允了,不过朝堂上的官员到底是官场上的老油条,若是孟暄等人以白身协助,难免会出现说话不管用的情况。
但是给孟暄等人封官,以他们现在的功绩又完全不够,到时候惹来非议也给不出一个让他人信服的缘由。
赵虞有些苦恼,最后还是丞相给出了一个解决办法。
干脆就让他们直属于王上,享普通低阶官员的待遇,等做出了功绩再行封官。
赵虞也同意了。
等赵虞的旨意一宣读,那些被丞相选中的官员有好几个都变了脸色。
被他们视为家中孩子对手的人现在竟然成了王上直属,还要协助他们,成了他们获取王上宠幸的对手。
人傻了!
【作者有话要说】
原本有大纲的,现在大纲离家出走了
逐渐放飞自我~
晚到啦,所以这章留言发红包
第138章
可是无论他们心中再是不满也不敢在这个提出来, 毕竟以经验来说,孟暄等人确实非常适合协助他们,甚至因为他们之前的经验可以直接否定他们的决定。
王上的旨意内虽没有明说, 但丞相私底下也与他们交代过,哪怕很想让孟暄等人跌个跟头,但实际上若是孟暄等人跌了跟头, 他们也没有好果子吃。
更不用说这是一次在王上表现的机会, 再没有什么比博取王上好感更重要的事情。
因为赵虞的这一通旨意, 整个王城都热闹了起来。
孟暄等人家中如何欢天喜地不说, 这些被指派了事务的官员家中也是门庭若市。
且不说办好这件事情可能博取王上的好感,光是其能带来大量银钱的内核就足以吸引来许多人的关注。
这王城的富商可不止两三户,这次丞相和赵虞商议后打算让赵国商人都有争取的机会, 当然这也是为了避免因为银钱不够而导致被选中的有些地方工程停滞。
为此, 赵虞还提出了合作承包,绝对不落下一个地方。
丞相自然没有意见。
派往各地的人选都已经挑出来了,自然王城那些有人脉的商人也都知道了,现在都寻着自己看中的地方找人拖关系搭个话, 只是想让到时候中选的可能性更大一点。
不过大概他们也未曾想到,对于赵虞和丞相来说, 只要钱多, 那必然能选中自己想要的。
丞相给了消息传播的时间, 就是为了让更多的商人能赶到王城。
在西华州未发展起来前, 王城是整个赵国最繁华的地方, 但是等西华州州府繁华起来之后, 王城就退到了后面, 现在因为传出来的消息, 王城一下就热闹了起来。
要知道这可是王上亲自下的旨意, 再者有西华州成功的先例摆在面前,赚钱是必然的。
对商人来说,什么最重要?
自然是赚钱。
被吸引来的可不止有赵国的商人,还有宁国和景国的商人。
以前赵国的商人在另外两国都是被鄙夷的存在,那是一种国家给他们的优越感,毕竟无论是国力还是财力,赵国都是排在最后面的。
哪怕有些赵国商人的生意做的另外的商人都要大,同样被人看不起。
只是往日里被鄙夷被看不起的赵国商人现在却是另外两国商人羡慕的存在。
商人在各国的地位都不算高,甚至很多时候闹出事情来,哪怕不是商人这边的错最后也因为他们有钱而怪在他们商人的头上。
这种不平在景国和宁国都很常见,反倒是赵国,虽然穷却从不谁弱谁有理,也不会因为商人有钱而肆意搜刮,虽说官场上还是有些轻视那些商人,但也不过分。
毕竟要让一些饱读诗书往日里谈论的都是阳春白雪人去理解银钱是最重要的商人心理也不现实,但轻视归轻视,官员们也不会主动欺压商人。
自然这也是另外两国商人看不起赵国商人的原因之一,只有如此才能掩盖他们内心的嫉妒。
如今这种羡慕和嫉妒已经掩饰不住了,赵国现在还要帮他们、支持他们赚钱。
说出去都觉得离谱的事情竟然发生了。
宁国重仕然农轻商,景国重武然农轻商,现在赵国竟然重商轻农?
离谱。
若是赵虞知道另外两国商人的想法,大概会觉得无语吧。
自赵虞上位之后,就有派人大力推行梯田之法和堆肥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