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小丫鬟后靠美食发家_年糕粉丝汤【完结+番外】(136)

  不多时,他便端着粽子出来。

  煮制后的粽子一个个品相端正,散发粽叶的清香,隐约间能嗅到内里的咸香,教人止不住的口齿生津。

  宋娇娘默默把面碗都挪开,给桌案上留出些空地来。待林森盘子放在桌上,她便迫不及待地揪住彩色的绳索,一抽一拉,将粽叶彻底剥离,露出里面亲亲密密贴在一块的三角形糯米团。

  “我这个是蜜枣的!”宋娇娘瞧着玉白色的糯米,还有那吸收汁水变得尤为圆润饱满的蜜枣,双眼亮晶晶的。

  “我这个是蛋黄鲜肉的。”

  “我运气不错,是瑶柱虾干的!”林森嘿嘿一笑,得意地展示给母女二人看。

  “瞧你得意的!”宋娇娘白他一眼,夹起粽子便往嘴里送去。甫一入口,最初品到的是糯米的软绵口感,黏度适中,香味柔和,带着淡淡的粽叶清香,隐约间还可以

  品尝到蜜枣淡淡的甜香。

  嚼着嚼着,蜜枣的甜味渐渐加重,那蜜枣单吃好吃,可裹在糯米之中,吸收汁水胀大以后,枣肉变得软糯无比,只需吮吸,便股子温润甜香便在舌尖绽放开来,瞬间充斥口腔。

  宋娇娘捧着脸儿,吃得好生幸福。

  林森则捧着瑶柱虾干馅粽子,光嗅着香味便是双眼放光。

  他手里的这只粽子,成本仅次于鳆鱼咸肉粽,需要用到河虾籽、河虾脑、河虾酱、河虾肉与虾油,配以足有半个掌心大的瑶柱,以及特制的海鲜酱油,先用虾油将河虾虾仁、瑶柱、圆糯米、圆葱等物炒制熟透,然后再加上一些特制的小咸菜,辅以虾汤和酱油炒制均匀,最后用粽叶包裹。

  这一口下去,满嘴都是虾肉的鲜甜香味,脑门里被一个字所霸占:香。

  这种极致的鲜香味道让林森一时失语,只记得再来一口,软嫩Q弹的瑶柱又裹着一股海鲜味霸道地冲入口腔。

  又是一阵失神过后,舌尖终于尝到了一丝咸香。林芝自制的倒笃菜咸香脆嫩,那一丁点的咸香,仿佛成为荒漠中的绿洲,教沉迷的味蕾有了稍适休息的落脚处。

  等全身心放松下来时,林森陡然捕捉到那一抹回甘,鲜香、咸香和回甘交错,好吃到根本停不下来。

  直到把最后一口咽下去,林森才长长喟叹一声:“真好吃啊。”

  林芝也一口一口,吃得干干净净。

  一家三口填饱了肚子,而后宋娇娘进灶房里取了几碟子水果出来,一边将荔枝杨梅送到桌上,一边念叨:“喏,这是陶郎送来的杨梅,这个荔枝呢是砚哥儿送来的。”

  “也不知道咱们请的人,有没有到杭州府,赶没赶上把东西送到陶郎府上,也不晓得他们两个喜不喜欢咱们送的粽子、扇子和香囊。”

  宋娇娘心中担忧,陶应策和戚娘子时下在杭州府任通判,请人捎带回来一盒当地特产果子、一匣子当地产的杨梅、几大壶杭州产的黄酒、一幅陶应策亲手画的张天师画像与一对戚娘子亲手做的香囊。

  “放心吧,肯定来得及。”林芝笑道,“人牙行有担保的,要是与咱们下单时说得不同,还得赔钱呢。”

  “也是。”宋娇娘想了想,点点头。她剥开一颗荔枝,把水润润的果肉放进嘴里,又想到:“瞧着荔枝,我就想起砚哥儿,这几日砚哥儿怎么累得脸色那么差?”

  “估计又有案子了。”

  “有案子也不能这样糟蹋身体啊。”宋娇娘叹着气,念叨着:“说不得也是陶郎走了的缘故,你看吕三哥他们几个也跟着陶郎去杭州府了,怕是没几个能帮得上忙的。”

  林芝安慰宋娇娘:“娘,你想陶郎走了,砚哥儿的上峰应当也换了人,这段时间定然得勤勉低调一些,免得遭人忌讳。”

  “咱们最近也做了不少补身子的汤汤水水,我瞧着砚哥儿脸色不好,但身量也没差。”

  被林芝一家担心的沈砚,近来的确忙碌。他虽是递交了辞职书信,但要将所有事务交接完成以后方才得已离开,甚至若不是说自己要重回国子监读书,并参与秋闱,恐怕上峰还不愿意放他走。

  好不容易离开以后,想重回国子监读书又要多方发力。

  这不端午节次日,沈砚便跟着陶应衡前往好味斋参宴。

  李博士坐在席上,看着进门的沈砚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冷哼道:“某个小子怎么来了?不是说当个小吏就好?”

  坐在旁边的周博士哭笑不得,抬起胳膊肘撞他一下:“砚哥儿莫要放在心上,李博士那是三天两头便要说起你,你问问在场学子,哪个上课时没听过你的大名。”

  顿了顿,他又道:“砚哥儿已经辞了吏职,忙活了一个月才把事务都交接好,时下打算重新回到国子监读书呢。”

  “你看看他瘦的,多憔悴啊!”

  “回国子监读书?”直到听到这话,李博士才双眼放光,站起身来。他下意识也想感叹一句沈砚受苦什么的话语,可看着沈砚高出不少,甚至胖了一些的脸庞,欲言又止:“……憔悴?”

  “是啊……额。”周博士瞥了一眼沈砚,表情一僵。别说是瘦了,这孩子比他上回见着时,还胖了一点。

  顶多,黑眼圈深了点。

  第111章

  周博士嘀咕一句,赶忙改口:“来来来,快入坐,瞧瞧你这黑眼圈,大理寺怎把人累成这样?”

  待沈砚与陶应衡坐下,陶应衡便迫不及待地接话:“周博士不知,要不是沈哥说他是要回国子监读书,他那位顶头上司还不肯放人呢。”

  大理寺里的小吏,有混日子得过且过的,也有铆着劲想往上冲的。

  比如接替陶应策为司直的那位新官人,听说陶应策是被调往杭州府当通判以后,他的工作热情瞬间高涨,恨不得立马做出功绩好被调走,如沈砚这般前任留下的得力干将,他自然不愿放走。

  起初这人还以为沈砚和陶应策闹了矛盾,想卖个好拉拢沈砚,等沈砚递了辞职书,他立马改了嘴脸,竟把活儿往沈砚身上堆,往死里用。

  “他说沈哥想要辞职也成,得先把囤积的案子处理完才让走。”陶应衡替沈砚抱不平,“可我大兄走的时候,早把手里的案子清干净了!这人倒好,一口气翻出十几桩沉案,非要沈哥处理妥当才放他走。”

  周博士皱了皱眉,李博士更是脸色一沉,一掌拍在桌案上:“胡闹!哪有这样当上官的。”

  朝廷各部因琐事繁杂,所以都招了不少小吏。这些小吏招收仅需通过部门考核,同时薪资低廉,福利稀少,故而离职亦是简单,只需上交辞职书,并完成手上相应事务即可。

  那新到官人虽没明着违背规矩,但这手段着实低劣,教人看不起。

  “就是说!最可气的是还不止这些。”陶应衡满脸不忿,越说越气:“沈哥还真把那些活儿都做完了,没成想那人见沈哥动作这么快,竟是还不死心,还想再拉一批案子过来,真真是——简直是把人往死里用!”

  周博士也沉了脸,语重心长道:“砚哥儿,这就是你的不是了,怎就任凭人这么欺负?你往后做官了也这样?”

  李博士深以为然,与其他几人齐齐将目光转向沈砚。没成想就在众人讨论沈砚往日事情的这段时间,他竟是将先前李博士和周博士等人亲手研磨出的茶粉放入罗网,仔细过筛。

  沈砚手上动作不停,只笑道:“周师傅误会了,我也在里面挖了坑的。”

  “他要是能依照大理寺的规矩,一封封查实卷宗,仔细审核,那能注意到里面的门道,要是不能……”沈砚眯了眯眼,微微一笑:“那可就不好说了。”

  众人闻言一愣,交换目光以后李博士沉声问道:“你不会是在卷宗里做了手脚吧?”

  沈砚将手里的茶粉归于小碗内,再提起水壶倒了一盏水,旋转着温热杯盏:“李师傅,我哪里是那种人?”

  他待的可是大理寺,每一卷宗都连着一条

  甚至几条人命,关系着一个乃至几个家庭,更不知有多少如他爹娘那般的人物,正等着大理寺还他们一个清白。

  况且往后他是要参与科举,进入仕途的。若是这会儿要是这会儿故意搞砸差事、涉嫌造假,岂不是故意给自己的前程蒙上一层阴影,给自己挖坑?

  “那你说说,你做了什么?”

  “也没做什么。”沈砚将热水倒出,舀起一勺茶粉放入其中,顺着茶盏边缘往里斟入热水,同时解释道:“我就是把这一个月处理的案子卷宗归好类,写清楚进度和证据,然后把这些案子对应的底卷搁在一旁罢了。”

  “他要是细心,会把这些卷宗重新审一遍再上交,自然能发现我留的门道;要是连审都懒得审,回头二次审查时被上峰查出问题,那也怪不得我吧?”沈砚耸耸肩膀。

  新官人能借用离职要求,给让他做完那些事务再行离职,他也能借由大理寺的工作流程,给他制造一些小问题。

  对方要是认真,这事顶多显露出沈砚办事周到;要是对方散漫,只会让上峰看清他的敷衍,也能知道以往的功绩该算在谁头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美食文 种田文 轻松  年糕粉丝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