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才是它的家,若是需要,大军开拔当日,我带它来为将士们践行。”
众人纳罕,他们也听过不少传闻,且不说那些玄之又玄的故事,单就亩产千斤的稻麦和一找一个准的铁矿就能让大多数人心生敬佩。
如今若是能叫祥瑞主动归附,那日后……
因为招岚暂时不想做出头的椽子,杨嗣认主一事也只有掌书记知道。是以除了掌书记外,其余人都不由得看向杨嗣,心里也多了一重思考,脸上表情多了一重迷茫。
招岚干脆调转马头:“你们等我一下。”
不多时,招岚骑着马从山林中出来,身后还跟着一只“呦呦”叫唤的白鹿和一只跌跌撞撞的小鹿。
对此心理冲击最大的是掌书记,崔逢春说过山中老虎亲近郁郎君,但他没有真正相信,只猜测老虎吃饱了对人肉没兴趣,梁翁又隔得远,年纪大了难免看不清,但也不得不承认郁郎君运气好。
可如今,一对母子鹿就那么跟着郁郎君走出来,一向怕人的本性没有了,甚至还用头去蹭郁郎君的脚,十分亲昵。当日劝说杨嗣的话又重新浮现:或许郁郎君真的是天命所归!
夏收后,按照脱水比例预估小麦亩产1500斤,招岚终于开心的笑起来。
这是那三百亩劣土的收成,若是换做良田,恐怕还要再多一些。
七日后,大军开拔。
招岚如约带着母子鹿去给将士们践行,许多人也是第一次看见白鹿,都觉得不可思议。此次出征,士族和豪强也来了,虽然被杨嗣榨干了油水,但他们暗地里商讨之后都觉得不能向以前一样,此次践行刚好就是个表态的好机会。
等他们看到母子白鹿跟着的郎君时,心里又开始犯嘀咕:杨嗣是什么意思?居然把祥瑞归附的名头让给别人?
士族豪强一打听,这才知道郁郎君就是给剑南带来高产粮食的“神人”,他们暗自懊悔,这些时日只顾着和杨嗣较劲,偏偏忽略了如此要紧的信息。
于是等杨嗣带着人走后,招岚就收到了很多拜帖以及礼物。
看到礼物招岚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这些人还没给榨干呢?
事实上对杨嗣来说已经榨干了,只不过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破船还有三千钉,他们即便是落魄了,也比平头百姓好上几十倍。
招岚一个都没有见,她正盯着嶲州来的织染娘子们搞迷彩服,连稻田都只去过几次,士族豪强们慌了,于是有人献计,要去捕一头白鹿送过去,可惜寻了一个月也没寻到,只能用灰鹿染色。
赵十七说完还小心地瞟招岚,他可是知道送走杨嗣大军后,小娘子亲自将母子鹿送回了山林,虽然田家送来的白鹿有一点奇怪,但赵十七总觉得小娘子会生气。
果然,招岚冷笑了一声:“让他们进来。”
此时的招岚住在杨嗣名下的宅子里,是专门给织染娘子们工作的地方,周围还有甲兵不间断巡逻。
田家主先是恭敬行礼,随后献上染色白鹿,招岚扫了一眼对赵十七道:“去将三号染缸的水提一桶过来。”
田家主不明所以,待赵十七提了褐色的染料过来,招岚给了个眼神,赵十七会意,兜头就给田家主浇上去了,田家家仆要护住,却被周围带刀的甲兵威慑不敢动弹。
“物竞天择,我不反对你们猎杀狍鹿,但投机取巧在我这里不管用。”招岚说罢,带着染色灰鹿离开,将染料冲洗干净后又喂了一点药。
灰鹿亲近她,即便药很难吃它也乖乖吃下,还低低地叫了几声,仿佛是在向家长告状的委屈小朋友。
当日她将母子鹿送回后便给它们喂了药,白色的皮毛在人类看来是祥瑞,但对动物来说过于惹眼,根本就是靶子。白鹿吃了药,半个月内就会变成普通的灰鹿,所以不管谁去找也找不到。
田家主战战兢兢地回家,其余各家都来这里探口风,得知郁郎君的态度后都觉得这位不是个好说话的,是以更加谨慎了些。
招岚此举也并非单纯的泄愤,目的自然是要磨一磨这群人蠢蠢欲动的野心,别让他们以为杨嗣不在便有翻身之日,效果还不错,之后招岚又挑了两家看起来听话的见了一面,只谈了表面的东西,这两家也向外传达了招岚的意思——别搞事,现在不是搞事的时候。
此后这些人都还安分,直到捷报传回,仿佛一个炸弹在剑南炸开。
第70章 陇右
10月,杨嗣接连攻下武、宕、叠、洮、岷、渭、秦、成八州,首战告捷后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其中叠、洮、岷三州属于不战而降,秦州最难攻,本以为要耗到10月底,不料掌书记亲自出使游说,州官这才大开城门。
杨嗣又收拢了八州兵马和粮草,准备在10月中旬再次出发。
捷报传回的时候,已经是10月中旬了。
12月初,新的捷报传来,陇右十四州皆入囊中,按照之前的计划,杨嗣已经挥师南下,往山南道去了。
这年年底,几乎整个剑南都知道京兆来的郁郎君带了亩产千斤的粮种来,益州已全部种下,其余各州个派了官员来要种子,过程中自然要表示对节度使和郁郎君的崇敬和忠诚。
反正一切都没有挑明,别人也不知道这两人的关系,且更多的人认为郁郎君是节度使的幕僚,专门为节度使解决后方粮草问题。
正月,陇右的州官也派了人来要种子,招岚只给了少部分的麦种,使者虽然很不高兴,但面上半点不显,甚至更加恭敬,只求下一次来的时候能拿到稻种。
不管陇右是否适合种稻,稻种都得拿到,而且途径必须正大光明,否则便有欺瞒之嫌,州官们也害怕杨嗣一个不高兴回来把他们都砍了,那样强壮的军队,州官们表示怕怕。
正月一过完,招岚就带着赵十七出了剑南。
崔逢春作为招岚的臣属和节度使的代表,必须留下来镇守,招岚顺便把嶲州的事全交给崔逢春;苏家也在白鹿事件之后表明了态度,此番也想一起去,招岚没有允许,让他们暂时留守。
杨嗣虽然攻下了陇右,但具体情况不明,苏致一把年纪不好再折腾,与苏致相处过程中招岚发现这老头文章写得非常好,引经据典却不落窠臼,往后还指望着他来写文章骂人呢。
只有两个人,行路便轻快很多,出蜀后先去了秦州上邽,渭水的多条支流在秦州境内,相较于其他的州来说,天气和人文环境都要好得多。
招岚虽是白身,却有杨嗣的印鉴,呈与胥吏后,州刺史亲自来见,别驾、治中、主簿、功曹皆在其后。
因主簿曾去剑南要粮种,认得招岚,便悄悄与刺史说了此人身份,刺史立即目露精光:“足下风尘而来,衙中诸事繁忙,某未及远迎还望足下见谅!若不嫌弃,某在家中设下薄宴,也好为足下洗去一路劳苦。”
“叨扰了。”招岚没有推辞。
说是薄宴,其实十分丰盛,刺史此番也有意打探杨嗣的态度,对招岚和赵十七不可谓不恭敬。
毕竟在刺史等人看来,杨嗣如今的盛况,未来难保不会再进一步。可惜陇右距山东太远了,他们还不知道杨嗣得罪人的事。
宴罢,招岚表露来意:“不知使君是否听杨帅说过州内良田的事?”
刺史顿时就想起来了:“自然,当日杨帅说要在秦州境内种下亩产千斤的粮食,某这才遣了主簿入蜀求种,只可惜……”
刺史故意拖长了声调,偏头细细打量着主簿口中分量不轻的郁郎君。
招岚直直地看回去,不卑不亢,隐约中还散发了沉潜待发的气势,刺史不由得一个心惊,心说此人能得杨嗣帅印,果然不同凡响。
“我便是为此而来。”招岚轻笑,“陇右并不是适合种稻,所以我只给了麦种。不知在秦州,高粱亩产量是多少?”
刺史捋着胡须:“良田不足三百斤,贫田不过八九十。”
“我没有亩产千斤的高粱种子,请使君挑几个精于农事的人给我,再要一亩良田,500斤高粱种,我会培育出亩产六百斤的高粱。”
高粱是5号基地的主要农作物,招岚又不爱吃,空间也小,所以没有带,但在农场干了八年,对于选育良种她还是很有心得的。
刺史本来听到没有良种的时候心里凉了一截,但又听到亩产六百斤的高粱重新心动,虽然比不起亩产一千的稻麦,但谁叫他们这边气候不适合呢?
这些东西对刺史来说不算什么,即便招岚什么也没有办成,他也不会拒绝,至少算是卖杨嗣一个面子,于是稍稍思考了一阵后他就答应了。
但没想到招岚的下一句话让他差点没坐稳。
“我希望使君能与其他州的使君商讨一下,将一些光照足的旱地都腾出来种棉花。”
棉花如今还没有在中原普及,又因为产地遥远产出稀少,一向是皇族和贵族之中的奢侈品。
刺史统御秦州,自然也知道安西北庭那边的棉花:“可是这边并不适合种棉花,棉花产量稀少,农户连果腹之粮都不足,怎么可能种其他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