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对对,就是叫这个名字!”张亦琦顿时兴奋起来,眼中闪烁着光芒,“这位伤兵需要让肌肉松弛下来,才便于正骨,而且正骨之后,必须进行外部固定,防止断骨的断端再次移位。”
高先生轻轻摸了摸胡须,若有所思,随后走到案前,提笔刷刷地写下处方。
肌松的难题得以解决,可外固定的问题又摆在眼前。这个时代既没有钢板,也没有石膏。张亦琦绞尽脑汁,苦思冥想替代之物,突然,脑海中浮现出田力的身影。
她凭借着记忆中的路线,在众多帐篷间来回穿梭,终于找到了田力。
“田大叔。”张亦琦恭敬地躬身行礼。
“怎么,又来要木材搭床啦?”田力一边熟练地锯着木头,一边头也不抬地说道。
“多谢田大叔,床已经搭好了。”张亦琦笑着回答,同时用手比划着,“我想要一根这么长的木棍。”
田力抬眼瞥了她一下,疑惑地问:“要木棍做什么?”
张亦琦耐心解释道:“有伤病员骨折了,重新接骨之后需要进行外固定,防止断端移位。”
田力听完,微微一怔,脸上闪过一丝复杂的神情,缓缓说道:“移位了是不是就会像我一样,变成瘸子?”
张亦琦的目光落在田力的腿上,心中暗自懊悔,意识到他很可能就是因为骨折移位才落下残疾的。正想开口安慰几句,只见田力随意地一挥手,说道:“你自己去那边找找吧。”
“谢谢田大叔!”张亦琦连忙道谢。
在堆积如山的木头中,张亦琦仔细翻找,终于找到了一根大小长短都恰到好处的木棍。她匆忙赶回医所,此时伤兵刚刚服下麻药,眼神变得迷离,昏昏欲睡,身上的肌肉也逐渐松弛下来。张亦琦并非骨科专业出身,并不擅长手法复位,无奈之下,只能去请何源。何源看到张亦琦时,脸色瞬间阴沉下来,但还是来到伤兵身边准备正骨。张亦琦在一旁帮忙,将找来的木棍紧紧绑在伤兵的肢体上。何源原本心存疑虑,然而实际操作时,他惊讶地发现,正如张亦琦所说,伤兵喝了麻药后,复位变得更加容易,而且绑上这根木棍后,断骨确实不易错位。处理完伤兵后,何源虽然没有再驱赶张亦琦,但脸色依旧难看。张亦琦也不在意,跟着高先生一同去诊治病重的伤兵。这一天,他们忙得脚不沾地,等到回到厨营时,天色已经快要完全黑下来。要知道这里可是西北,天色暗得晚,这意味着时间已经很晚了。
走进营帐,王妈妈还在为明日的饭食忙碌着。她看到张亦琦,只是轻轻哼了一声,便继续埋头做自己的事。张亦琦发现,尽管王妈妈早上对她在帐子里挪柜子、加床的行为极为不满,但并没有拆掉她的铺盖。张亦琦心里明白,王妈妈虽然领地意识强烈,有时还显得无理取闹,但她毕竟是烈士的母亲,还是决定尽量避免与她发生冲突。简单洗漱后,张亦琦便上床休息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张亦琦每天的行程都安排得满满当当。她总是先去给沈冰洁换药,然后前往医所协助救治伤兵。说是救治,实际上张亦琦大多时候做的都是辅助高先生的工作。毕竟中医和西医的理论体系大不相同,张亦琦内心深处还是对中医存在一些偏见,觉得不如西医科学。所以她只能跟着高先生一边学习,一边实践,用西医的诊断方式判断病情,再尝试用中医的方法进行治疗。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先生也越发觉得这个小姑娘有趣。她谈起病症时,思路清晰,头头是道,可用药时却像个初学者般生疏。好在张亦琦勤奋好学,悟性极高,高先生也毫不吝啬自己的学识,耐心地教导她。
边城已悄然步入深秋,寒雨仿若一道沉重的铁幕,沉沉地垂落在边关。正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寒,崔致远拎着吴二的后颈,大步踏入辕门时,戍旗在猎猎秋风中被肆意拉扯,发出裂帛般的声响。长达二十日的追捕,让这位年轻将领的皮甲上凝着斑驳的血锈,靴底黏附着的腐叶,随着他的每一步,簌簌掉落。
“殿下,这便是当晚值守的吴二。”崔致远的声音在略显昏暗的辕门内响起,透着几分疲惫与冷峻。
营帐内,炭盆中突然爆开一朵火星,发出细微的“噼啪”声。蜷缩在地上的吴二,听到声响,身体突然剧烈颤抖起来。只见一道玄色大氅轻轻扫过青砖地面,伴随着玉扳指叩在刀鞘上那清脆的声响由远及近,吴二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
吴二偷眼打量来人,见其气度非凡,浑身散发着一种让人胆寒的威严,便战战兢兢、试探性地问道:“广,广,广陵王?”
“草药是何时被烧的?”一道冷漠而低沉的青年声音骤然响起,仿佛裹挟着寒霜,令帐内温度都降了几分。
“六月,六月初十。”吴二声音颤抖,几乎是带着哭腔回答道。
“六月初十几更天?”那声音再次追问道,不容置疑。
“小的,小的……”吴二心里害怕到了极点,牙齿都开始打战,“小的不记得了。”
“哦?”青年嘴角微微勾起,却没有半分笑意,那笑容在昏暗的光线下显得格外森冷,“那本王再问你一个问题,你何时安排了你父母妻儿出关的?”
“六,六月初四。”吴二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落,他在军中待了许久,向来知晓萧翌的本事与狠辣,哪敢撒谎,只能如实回道。
“你家祖居于此,为何要出关?”萧翌的目光如同一把锐利的刀,直直地刺向吴二。
吴二哆哆嗦嗦地擦了擦额头上不断渗出来的汗珠,颤声道:“我知草药一事必然重大,父母年迈,幼儿尚小,就提前安排了他们出关,想着到时候我再追上他们便是。”
萧翌闻言,冷冷一哂。他慢悠悠地走到吴二身边,镶银马靴毫不留情地碾住吴二撑地的手指。瞬间,凄厉的惨叫声划破营帐的宁静,惊飞了檐角栖息的乌鸦。
“是吗?”萧翌的声音冰冷刺骨,“看样子你是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在六月初四的时候就知道六月初十草药会被烧!”说着,萧翌手中的刀尖轻轻挑开吴二浸湿的衣领,寒光一闪,“那你不妨算一算,本王是先砍你的双腿还是先砍你的双手。”
吴二听闻,直接软瘫在地上,声泪俱下:“殿下饶命,殿下饶命,我说的都是真的,是有一个人,在六月初三便找到我。”
“谁!”萧翌的声音陡然提高,透着不容抗拒的威严。
吴二被吓得魂飞魄散,竹筒倒豆子般将事情原原本本交代出来。原来,他本是军户,投军后因胆小怕死又不善骑射,最终被安排到看守草药这一差事。这差事虽说看似不起眼,却有不少油水可捞。军中的草药皆是朝廷直接分拨的上乘药材,当地一些药铺郎中便打起了这些草药的主意。他们常常在吴二的帮助下,打扮成士兵混入其中,偷些药材。而吴二也正好借此机会中饱私囊,赚得盆满钵满。毕竟每次偷出的药材数量有限,且药材种类繁杂,少了些许也很少被人察觉。吴二一直以来都做得得心应手,直到六月初三晚上,一个神秘男子找到了他。那男子给出的价格,令吴二难以拒绝,足以让他这辈子衣食无忧,而所求的竟然只是偷些药材。吴二起初自然是毫不犹豫就答应了,可事后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天下哪会有这么掉馅饼的好事。他左思右想,权衡再三,还是决定先安排家人离开,心想万一只是虚惊一场,再接他们回来也不迟。果不其然,吴二的预感成真了,那神秘人来了一趟很快就走了,走时也没携带任何药材。不久之后,草药就被付之一炬。而日前,吐蕃刚刚大举进攻,由于军中没有足够的草药医治伤员,受伤将士死亡惨重。
萧翌听闻,掌心的茶盏在不知不觉中炸开了细纹。他强压着心头的怒火,问道:“那个人你可还记得长相?”
终于不再提砍他的事了,吴二暗自松了一口气,大喜过望,连声回答:“记得,记得,小的记得。”
“崔致远,找个画师,让他把画像画出来。”萧翌转头看向崔致远,语气沉稳却透着一丝急切。
崔致远立刻行礼,应道:“是。”随后,他吩咐下面的人把吴二看押起来,转身便打算去寻找画师。
出了营帐没多会儿,崔致远便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今日的张亦琦,将头发利落梳成男子发髻,身着普通士兵的服装,手中抱着一大摞纸。张亦琦也没料到会在此处与崔致远相逢,惊喜之余,连忙快步迎上前去。
“崔将军,你回来了!”张亦琦的声音清脆,脸上满是藏不住的喜悦。
崔致远嘴角上扬,笑着点点头,关切问道:“对,我回来了。你现在怎么样?好些了吗?”
眼前的张亦琦,与崔致远离营时相比,宛如换了一个人。如今的她,未施一丝粉黛,却难掩脸上蓬勃的少年朝气,和前些日子那副万念俱灰、楚楚可怜的模样截然不同,简直判若两人。
张亦琦心里明白崔致远话里的深意。在他离营前,自己刚刚遭受生死覆灭般的沉重打击,一度心如死灰,只想浑浑噩噩了却余生。后来,她咬着牙逼迫自己振作起来,走进了军营。到现在,每当想起自己已然“死去”,且再也回不去原来的世界时,心中仍会涌起一阵撕心裂肺的疼痛与无力感。但这段时间,她白天悉心照顾伤兵,夜晚刻苦学习中医知识、埋头看书。与王妈妈的关系也逐渐缓和,每天早起便帮着干活,忙碌一天后,累得一沾枕头就沉沉睡去,连梦都不做一个。这种疲惫带来的麻木,似乎让她再没多余精力去沉浸在过去的痛苦回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