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给起个小名儿吧?”
这胎来的艰难,怎么也得让七七给孩子起个小名儿才好。
而且,他也习惯这些吃食小名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这几个孩子都养得很好。
个个身子健壮、聪明,他十分满意,一点也不排斥这些奇怪的小名。
顾七七想了一下道:“叫饭团吧。”
四爷没意见,其它人也没意见,甚至都暗自窃喜,多亏生的早,不然‘饭团’这个小名就得落在他们头上。
巧了,汤圆、包子、糖糕都这样想,都觉得自己的小名比饭团好。
这几年国家发展的特别快。
搞的百姓和大臣们都目不暇接,个个忙的跟个小陀螺似的。
百姓忙种田,各种高产作物轮番来,有闲时还得开荒种树。
小孩子个个开始启蒙读书,有钱的单独买本字典,没钱的一家子或是一个族共用一本。
倒不是大家都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而是用这个办法学习官话,没准能有什么造化说不定呢。
新疆、西藏、青海、贵州全线稳定。
主要是热武器太强大,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也奇怪,八爷被圈禁后仿佛打开了什么封印似的,跟他大哥一样,儿子一个接一个的生,顾七七知道的时候都惊呆了。
九爷也活的好好的,还瘦了不老少,天天闲的打拳,也不知道是不是发疯,练出了一身腱子肉,人都精神了不少。
当然,顾七七没亲眼见到,只是听四爷说。
四爷也不知道跟十四爷谈了什么,反正让他带兵打仗去了,主要是去贵州帮着四爷‘改土归流’打击土司去了。
四爷采取了很多怀柔政策,没有前世那么激进。
他想通过通婚、文化同化的方法慢慢渗透,深度、缓慢而有力的根治问题。
反正十四爷到处换地方,没在一个地方待时间长过。
战绩可查,十分彪悍。
四爷也没亏待他,也给他封了亲王。
怡亲王也还活着呢,但凡他身体微恙,他自己没咋地呢,四爷却吓的要命,让一堆太医上门诊治。
每次都兴师动众的,十三爷的心态都要崩了。
这是搞哪样儿?
他很惶恐的好吧。
四爷现在也会偷懒了,按着顾七七的提议把奏折改了格式。
但凡能少写字就不多写。
格式简化后,看奏折都省事了。
当然了,除非忍不住。
有时候也会愤怒的写一篇小作文,发泄一番才舒坦。
属于官方吐槽了。
奏折也细分了各种类别,尤其是请安折子少了,给他省不少事儿。
今年朝廷牵头的海贸应该能收获了。
摊丁入亩也要实施起来了。
到时候朝廷有钱了,就会提高官员的待遇。
可四爷是谁,他又新增了几个监察部门,互相制衡、监督。
心中发狠:再被他发现贪污,就别怪他的刀太利!
第131章 清穿四爷的格格(41)
报纸的出现大大方便了朝廷政令的下达,百姓也比较配合,主要是大家都知道自己要交多少税了。
对税金的种类、数量都有了解,做到了心中有数。
多一点都不交,不然就进京告御状,一告一个准。
而且都是一个村一起告。
反正大家在接种天花疫苗时,都彼此熟识了,有啥事儿可是互相通着气呢。
各地读书人也有义务帮百姓写状纸,指点进京的流程,这些都算秀才的积分。
不但能领粮食和小钱钱,还可以增加以后向上走的砝码。
顾七七看到的却更深,起码雍正不再搞‘文字‘狱了。
太可怕了,整个清朝风声鹤唳,乌烟瘴气,百姓思想禁锢,文化几乎断层。
四爷也怕历史的惯性,所以在汤圆十六岁时就给他指婚了。
刚满十八岁就举办了大婚典礼并圆房。
顾七七知道四爷在害怕什么,没多说,就静静陪在他身边。
到了雍正十三年的时候,汤圆都有两个儿子了,长子还是嫡子。
顾七七可是一个慈爱皇后。
不但免了这些儿媳妇的天天请安,还不插手她们的家务事。
给彼此留足了空间,相处很是和谐。
等孩子们都开府出去就好了。
到那时,更省心。
四爷自认为做足了准备,年羹尧和隆科多却还是死了。
无它,这二人还是辜负了他。
四爷又给汤圆封了亲王,其它儿子却没封。
就想着,万一他有个好歹就留给弘昭继续加封施恩。
这一连串的大动作,搞的顾七七也跟着紧张。
临近十月天天给四爷量血压。
都很正常呀?
也不知是不是太紧张的原故,四爷竟真的病倒了。
不过只是小毛病。
四爷却觉得天都要塌了。
顾七七看的好笑,给他找了西药吃,四爷仔细研究说明书,选了自我感觉最对症的药吃了。
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吃了药,感觉好多了。
一直过完十一月都没事。
过了既定死期,四爷立马抖了起来。
开心的给七七单独开了一窑他亲自设计的瓷器,可把顾七七乐的,差点找不着北。
虽然按照C14检测,这些瓷器放进空间不能继续衰减,不算古董,可架不住她有外挂啊。
等到下几个世界,就光明正大当艺术品摆出来。
一个世界放个几十年,很快就成真古董了。
异世界的时间长河她能跨啊,你就说牛不牛?
嘻嘻!
看给她机灵的。
如果徐棉在,肯定点着闺女额头笑话她:“就长个囤货的心眼儿!”
其实这话也没错,全家人的心眼儿都长到顾七七身上了。
顾七七完全是一拖四。
不过,她乐意,愿意永远拖着他们。
四爷也开心,他熬过了死劫,以后每一天都是他赚的。
一时间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代,胸中激荡着豪情万丈。
顾七七也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四爷这么好,多活些年怎么了,都是他应得的。
如果四爷按着历史惯性真的挺不过这一劫。
顾七七也不会用积分给四爷买‘祛病丸’,倒不是简单的小抠儿。
当然,她也确实心疼积分,主要是不能这么做。
第一她没爱他到这个份上,说她凉薄也好,没良心也罢,她认。
第二如果她这么做了,四爷会想着她之前的话可能全是谎言,会忍不住猜测她会不会有长生不老药。
到那会,四爷会不会拿几个孩子威胁她交出这些药?
难说啊!
她不敢赌。
人心最难测了,她可不想考验人心,因为她觉得:她赌不赢,也输不起。
第三就算她狠狠心,买了药丸后一死了之,可是她的孩子还在大清呢。
四爷会不会怀疑她死之前给孩子留下什么了?
到时候他会怎么做?
何必把她自己逼到那个地步呢?
没必要,完全没必要。
万丈深渊终有底,唯有人心不可测。
顾七七又开始了收集之旅,什么古籍誊抄本、四爷给她烧的瓷器,刺绣作品、珠宝玉石,其中四爷的书法作品不少,包括不少著名的赋。
她封后大典时穿过的凤冠、凤袍,还有四爷这些年送给她的礼物,四爷特意给她设计的首饰,各种贡品布料、药材、皮毛、羊肉、各种野生木耳、蘑菇等山珍,还有一些干海货,煮好的牛奶等等。
最重要的就是御膳房给她做的大餐。
之前四爷过生日,各地方上贡了不少珍品。
有的四爷看不上,觉得太俗。
比如一个五颜六色的玉石盆景,就不符合四爷的审美,不想要。
顾七七一个箭步冲上去就抱进怀里,紧紧抱着不撒手。
这盆跟乾隆在故宫展览的那一盆何其相似,多美呀。
好莱坞世界时她去故宫珍宝馆参观,隔着玻璃看到过类似的珍宝盆景。
毫不夸张,口水都流下来了。
恨不得趴在玻璃窗前看到天荒地老。
现在有机会了,说什么都要留下这盆玉石树。
四爷不要她要,她一点也不嫌俗。
四爷看的好笑,调侃她:“你不嫌弃这盆景是‘东北碎花风’了?”
顾七七脸皮厚的很,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似的,死死抱着五彩宝树造型的玉石盆。
“不嫌弃,其实不能完全叫‘东北碎花风’,按照欧洲的叫法被称为‘洛可可风’,这样一想,也没那么俗气了。”
四爷看的好笑,也不在意:“喜欢留下吧。”
顾七七生怕四爷反悔,都来不及细看,一下子就收到空间里,而且一收就是四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