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啊!我要不要买点啥?”
“也没什么好买的,要不一会儿带瓶黄酒过去也够了,你打船也是要给钱的嘛!”
林国庆点点头,是这个道理,“走走走,先去吃你说的鱼圆水饺,一上午忙的,饿死我了。”
……
吃完午饭,稍微休息了一下,叶俊才就问厂里借了车,带着林国庆就往会龙乡开。
这不仅属于公车私用了,而且……
“你有驾照吗?”
“当然有啊!”叶俊才拍拍自己的胸脯,从口袋里掏出一本红色小本给他看,
“我正儿八经去省里参加的考试!看见没,交通部门车辆监理所颁发的!”
“呦,还真是!”林国庆稀罕的翻看着那本小红本,浙字第******号,一看就很厉害。
“你啥时候学的车啊?也没见你伺候你师傅啊?”
叶俊才咧咧嘴,笑的一脸得意,“我缠着刘哥偷教我的,没找别的师傅,他也没收别的徒弟,所以很快就学会了。”
林国庆:他说呢!人学驾照都要两三年,人前马后的伺候自己的师傅,而叶俊才,去年还在摸着车档羡慕的说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机会开车呢。
现在的驾驶员是一个技术工种,不仅要会开车,还必须会修车和以及车辆的日常维护。等于是驾驶员+汽车维修工两个概念的合体。
你要考驾照,先要花很长时间学习汽车维修技术,学好之后才进行驾驶理论以及实际驾驶的学习。那本厚厚的有关机械原理的书籍,没点关系,一般老师傅还不乐意借你看。
厂里有人就是好,说学就学。
叶俊才边开车边用余光看了眼林国庆,说道,
“诶,国庆,其实你也可以跟你们厂师傅学一下驾驶啊,你老出去跑,会开车多少能方便点。”
林国庆应和道,“我也想啊,但我们厂师傅没空啊……他自己还有徒弟带着呢。”
电镀厂就那么一个司机师傅,他手下已经有三个徒弟在跟他学了,林国庆三十好几的人了,还是个肩负全厂盈利的供销科科长,你让他和那几个小年轻一样,像孙子似的去伺候司机师傅,他还真拉不下这个脸来。
“再过几年吧,京城不是已经有面向社会招生的驾驶学校了?说不定哪天我们这儿也有了,到时候我直接去驾校学去。”
反正他现在来去都能蹭上车,会不会问题不大。
“也是,老刘说,现在国家驾驶员越来越多了,国家好像还打算开放私人购车,说不定哪天就人人会开车了。”
“私人购车?”林国庆惊讶的看向他,“就我们这种普通老百姓也能买车了?”
“对啊!”叶俊才虽然一直在跟林国庆聊天,但是视线一直牢牢的看着前方道路,绝对不移眼睛,
“不过正式文件还没颁布,就是有代表提议了,顺利的话,过不了多久应该就能通过了。”
叶俊才呲了呲牙,“不过一辆车得多少钱啊!就算颁布了,咱平头老百姓也买不起啊!”
不,钱攒一攒总会有的!
林国庆看着手里叶俊才的红色驾照本,随着小卡车的颠簸上下晃动,又有一个目标小苗苗在他心里种下了。
等他家盖完房,下一个目标,就是买车!
【第155章第155章定船】
有叶俊才的牵线,林国庆定船就很容易了。
乌篷分明瓦和脚划船,明瓦还分大小,最大的四明瓦以前都是给达官贵人游船用的,一般私人是不会定制的。平头老百姓有点钱的多数定的是三明瓦。
做乌篷船一般分为木作、灰作和刷油漆三个步骤,整棵杉木被伐下后,先做底,再一块块的拼起来。木作是耗时最久,难度最大,所以学造船就得先学木作。
然后再是上灰和刷漆,其实到这一步船就算是打好了,船篷不上也能下河,大不了就是下雨天被淋成落汤鸡罢了。还能便宜点。
前后两扇定篷间还有一个半圆的遮阳篷,木作格子,嵌着一片片的薄蛎壳片,径约一寸,颇有点透明,略似玻璃而坚韧耐用,这就是三明瓦了。
明瓦既能遮光,也可挡雨。当年的鲁迅,就是乘着这样有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去看乡下的“社戏”的。
叶俊才表舅给林国庆介绍的时候,林国庆还是觉得这个太大了,还贵,价格跟刚才叶俊才说的电动自行车有的一拼了。
迅哥坐三明瓦,那是因为他也是少爷出身好伐。梁生娣是摇去卖鱼的,要这么大这么高级干嘛?
再小一点,就是“梭飞”,有二道明瓦的船不叫二明瓦,而叫“梭飞”,梭飞行船速度比三明瓦的大船要快,故得其名。旧时候考究点的梭飞前舱还会设有橱灶,备有茶酒肴撰,中舱陈设古雅,字画古玩,一应俱全。
在陈设古雅的梭飞上,文人雅士会备好酒馔茶水,在船上喝酒狎妓,猜拳行令,间或观赏船外的风景,听水流潺潺,看碧波悠悠……
封建社会的有钱人就是会玩——林国庆。
“没有再小一点了吗?”还是有点贵。
叶俊才表舅公叹了口气,每次有人来定船,都会让儿子从头忽悠一遍,就是希望有人能定艘明瓦,和钱没关系,主要是怕日子久了,自己的手艺都要生疏了。
可惜,建国后没地主了,也真就没人肯要明瓦了,他无奈的指了指面前正做了一半的小船,
“喏,脚划船,不嵌明瓦,只有乌篷。400块一条。你是俊才朋友,就收你380吧,不要篷给你便宜五十。”
不是明瓦的乌篷船船篷是用半圆形用竹片编成的,中间夹上竹箬,涂上特制的黑油,就是乌篷,最朴实简单的老百姓用船。
大小和飞梭差不多,但是没那么多装饰,船身窄,行船速度快,特别适合走街串巷。俩乌篷虽然不大也不高,但还是可以摆几把小椅子在里面,或坐或躺三四个人问题不大。
可以用手摇橹,摇累了坐船头用脚摇也行,所以叫脚划船。
林国庆一秒下定,就这个了,这怎么能不要篷呢,不要篷,下雨天他老娘的东西放哪里,还说要用船接大闺女上下学,那肯定得有篷啊!
就是三百八……比三轮还贵,他的心好痛。
一条船从无到有,起码一星期,前面还有船排着队,表舅公说看在叶俊才面子上,给林国庆插个队,两礼拜以后再来摇船,于是林国庆付了180元的定金,先回去了。
到时候得拉上老太太一起搭顺风车过来取船了,然后摇回去,毕竟家里除了她就没人会摇船了。
梁生娣听说船下定了,兴奋的不得了,还问沈春花要了点钱,说要去让人织渔网。
老实说,自从分田到户开始,梁老太太已经很久没有那么兴奋的规划自己的事情了,沈春花给钱给的也很爽快,还问够不够。
“够了够了。”梁生娣呲着个大牙把钱折好放进自己兜里,这钱看着就有的多,她打算明天买完渔网,再看看能不能去买几个塑料大盆回来,上次看见人摇船叫卖到村边的时候,船上就放着那种盆,装水货正正好!
沈春花觉得自己婆婆越来越像个孩子了,笑着摇摇头,让林国庆看着孩子们做作业,然后自己就出门了。今天她们家晚饭吃得早,天还没完全黑呢,她打算再去养殖场转转。
为了早点攒到盖房子的钱,她又掏了不少钱买鸡苗鸭苗鹅苗,养殖场现在能养的家禽数已经彻底饱和了,再要养,可能就要扩建了。
最近这段时间苗苗们正是最关键的成长期,沈春花白天送完蛋就会赶着回来看着点。而五妮六妮除了上学,就差在养殖场打地铺了。
这不,她走在路上,远远的就看见养殖场屋檐下挂着的大灯泡已经亮起来了,正在闪闪发光。
“舅妈!这只长羽毛了!”五妮六妮正蹲在那里,看见沈春花进来,赶紧挥手招呼。
沈春花笑着上前,“是嘛,那说明你们养的不错啊,是大功臣呢!”
两个妮子也就十三五岁的年纪,得到表扬,脸上的笑容压都压不下去。
“舅妈,我报名了乡里的夜校,明天开始晚上就五姐一个人过来了。”六妮突然跟沈春花说起这个,给她一愣。
“你也要去上夜校了?”沈春花问道,她这两天都没在村里偶遇过三妮,倒是没问她有没有去报名。六妮这么一说,倒是给她想起来了,
“你三姐呢?”
“就是三姐带我们一起去的。”六妮这会儿脸上的笑意比刚才得到表扬还要大,两眼亮晶晶的说,
“我们学校晚上就是给夜校提供场地的,昨天周日,我们也不上课,三姐说要拉四姐一起去夜校看看,我们也跟着去了。”
“舅妈!夜校还有教养鸡鸭的课,我和五姐看着就想学,但我俩有一个人学就够了,然后就石头剪子布,我赢了!”
“对,六妮明天开始就能去上课了!不过舅妈放心,这里我会看着的,绝对不会有疏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