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吃!趁热吃!”
等杨师母把三碗菜饭端上来的时候,沈春花都已经有点吃懵了。
“是不是太多了点?咱吃的完吗?”手边的那瓶可乐都还没喝完呢!
“吃的完,怎么吃不完!”林国庆觉得她太小看自己了,“吃不完给我,我给你消灭!六妮!好吃吗!”
六妮根本没空理她舅,就差把整张脸埋碗里了,脸颊鼓得跟仓鼠似的。
那胖生煎皮薄汤足,里面的白肉馅又大又鲜。再加一碗用猪油炒得香喷喷的菜饭,里面米饭颗粒分明,大块咸肉粒、青菜和香菇,再配上猪油的香味!啧!啧!啧!
“嗯!好吃……好吃!”她含含糊糊的说着,可能也是真饿了,一大口饭下去,还没怎么嚼明白就往下咽,“嗝”得一声就发现自己噎住了。
赶紧伸手拿过可乐过过喉咙,甜的可乐,配上咸的饭菜,明明很不搭,却偏偏给她吃出了更多的食欲。
要是六妮出生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网络会告诉她,什么叫做甜咸永动机的~
“嗝~”沈春花也不小心打了个嗝出来,打完还小心的看了看后面厨房,有点不好意思怕被老板听到。
一两生煎大半碗菜饭已经给她吃撑了,喝着可乐她用胳膊杵了杵身边正在帮她解决碗脚的男人,小声的问了句,
“这么一顿要多少钱啊?”
【第250章第250章华夏的罗马】
“菜饭一毛五一碗,生煎八毛钱一两,再加三两粮票。”
六妮正在往嘴里塞属于她的最后一颗生煎,听到八毛钱一两的时候,筷子停住了。
八毛一两?一两四个?两毛钱一个?一毛钱一口??!!
一斤鸡蛋也就1块钱,她这么一顿就吃掉了整整一斤鸡蛋??!!
原本感觉还能再吃四个的马六妮同志,突然就觉得撑到嗓子眼了,生煎被筷子夹着从她张大的嘴里挪了出来,双眼死死盯着那大白胖生煎,怎么看怎么都像金子!
倒是沈春花的关注点不太一样,
“不要肉票吗?”
“不要,这是沪市。”林国庆摇摇头,“不然你以为我为什么每次沪市回来都能带块肉回来?”
沈春花:“……我以为是你出差给的肉票。”
“分的那点肉票也买不了那么大块肉吧!”
所谓的“全国保沪市,沪市保全国”可不是空话一句,
沪市第一次凭票供应猪肉是55年的时候,历时23天,后来因为生猪到货较多,第24天起便取消执行肉票了。后来是57年到64年期间,实在是全国猪肉紧张,才又执行了七年半的肉票。生猪资源一够便结束执行,
即便是十年动荡时期,他们也就76-79年那么三年是按人定量,凭票供应猪肉的,其余时间,都不需要。
在计划经济时代,沪市70%的生猪都是由外省市调入。先是江、浙、皖三省为主要调运地,后扩展到鲁、赣、鄂、湘、川等地。
而沪市作为全国工业品制造大市,以这些生猪为互换物,往外省运各种日用工业品。国家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工业中心城市与主要农副产品供应省市的互动。而沪市,年年都能超额完成任务。
普通老百姓其实不一定能看懂国家政策,但是能不能拿到手里,能不能吃到嘴里的,才是最能切身体会的。
沪市,就是这个时代的华夏大地的罗马,对他们来说最困难的时候,可能也就是60年代那会儿,牛奶供应降低到一周一次。
而那个时候,在沈春花的记忆里,别说什么鲜奶、奶粉了她见都没见过了,能从河里捞到浮萍吃,已经是她那天极大的幸运。
或许是因为曼德拉效应,到后来,再说起这段岁月的时候,除了土生土长、结结实实经历过那段岁月的沪市人,估计谁来都是“怎么可能不要肉票?”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林国庆给杨师母掏钱的时候,沈春花还不死心的问了一句,结果杨师母点头,
“是覅的呀!阿拉没开店前也是在厂里上班的,我每天下班就去菜市场买一小块肉,今天肉片炒卷心菜,明天青菜炒肉,后天又是肉丝炒花菜,就是贵了点!不要票的!”
说起这个,杨师母的脸上还挂着身为沪市人的骄傲,却不知道这话给听的人,尤其是六妮。
所以,住在沪市,只要有钱,天天都能吃到肉吗?
站在路边车站等车的时候,对面弄堂里挤挤攘攘的,楼与楼之间,吊着无数根绳子,上面晾晒着五颜六色的衣裤床单,风吹过时哗哗作响,下面则是一排洗衣机挤满了小巷子,妇女同志们在里面穿梭忙碌聊天。
六妮木愣愣的问他舅,“舅舅,那是洗衣机吗?”
“是啊。”
“她们……每家都有洗衣机吗?”
林国庆往对面弄堂里眺望了一下,然后笑了笑,
“也不算每家吧,有些可能是共用的,不过的确比我们那儿多。”
“买洗衣机……不是要工业券的吗?”还有街上那么多自行车,沪市人怎么会有那么多券啊?
“嗨!那工业券本来就是从沪市发出来的,人家有那么多厂!肯定会优先本地的嘛!他们城镇居民是按人头定期发放工业券的,而郊县农民,向政府交售生猪的奖励也是工业券。”
拿到券的人家不一定要买东西,但他可以把票子卖出来,城里要是有人家没有洗衣机票却想买洗衣机的,就可以问人家买券。
沪市的票券交易,可比他们那儿自由的多了,林国庆去买电视机那会儿看中的那堆家电,要不是沈春花说先不要买,他早就想办法从沪市弄券买回家了。
书本上说首都怎么怎么好,首都人民日子过得怎么怎么幸福。六妮没去过,也没见到过,但是沪市人民的生活,她是实打实看见了。
一切在她们那儿紧缺、买不到、见不到的东西,在沪市人眼里,都是日常。
“……要是能住在这里就好了……”
她还在看对面弄堂里的洗衣机,声音小的只有自己能听见。
“嗯?你说什么?”林国庆疑惑的问了一句,然后下一秒,就看见了前面开来的车子,
“到了到了,快快快!上车!”
站在一个地方看风景,头扭三百六十度也就那么一圈,坐在车上,趴在窗口,见到的,就又是不一样的场景了。
车子穿过南京西路,那楼高的,她脑袋卡在玻璃窗口,使劲往上抬才能看到头。
马路那么大!她感觉她们乡最大的那条路都没这儿的一半宽!还有那些挂在高楼外面的食品公司招牌!真好看!
“诶,明天要是谈的顺利,晚上我们回市区里来住呗?”林国庆紧挨着沈春花,小声的在她耳边说道,“回程票是后天下午,我们后天白天可以来这边逛逛,你想买什么就买点回去!”
沈春花的表情虽然没有六妮那么夸张,但也是紧贴着汽车玻璃,眼睛瞪大老大的往外看,一点都不想落下。
“到时候再说呗!”沈春花头也没回的搭着话,说不心动是真的,但是沪市的钱好像跟他们那儿的钱有壁,她怕她们买完鸡苗后兜里空,到时候看着什么都喜欢,摸着什么都买不起!
林国庆也不气馁,反正他带路,明天直接拉回市里,找到招待所付了钱,那就肯定得住下了。春花看到喜欢的东西,瞳孔就会发大,到时候自己就掏钱!都买下!
“快看!到外滩了!”
【第251章第251章凡间和天堂】
六妮回去后,姐妹们都围着她问,沪市是怎么样的。
她憋了半天,憋出一个形容,“就像美国一样。”
“哈哈哈哈!死丫头!你去过美国嘛!就说像美国一样!”
她当然没有去过美国,但这恐怕是她学渣脑海里,最高的形容词了。
四点钟的公交车上,人还没有那么多,林国庆一句外滩到了,让她从车厢右边跑到左边,左边跑到右边。
好大的江!上面好多大船!路上好多小轿车!比刚才火车站出来那边还要多!
那树怎么长的!那么高!那房子!那房子!那么高!那么漂亮!她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的房子!那柱子得好几米吧!那是一层吗?前面那个屋顶还是圆的?那是不是就叫城堡呀!
哦哦哦!人出来了!那门不是往外推的,是转圈圈转出来的!那门会转!
一群行人要穿马路,公交车顺势停了下来,六妮就见那个转圈圈的门里走出来几个金发碧眼的老外,瞬间瞪大了眼睛。
“外国人!外国人!舅妈!金头发的……唔!”
前面或站或坐的乘客都回头看了过来,饶是沈春花都觉得六妮有点出洋相了,一下子捂住了她的嘴。
果然就见有人嗤笑了一声,嘟囔了一句乡巴佬,就是这嘟囔全车人都听到了。
六妮的脸一下子就涨得通红,觉得连累舅舅舅妈一起丢脸了,不过林国庆和沈春花对于这声嗤笑倒是没怎么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