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国庆哼了哼,是啊,厂长说明年给他工资涨到45块一个月,一下子涨7块,可真多。
年初一,照例去爬山,不过今年,沈春花掏了300块钱进山顶门口的集资功德箱里。
这是去年来的时候说好的,要是这一年赚钱多,那就再来多投点钱还愿,这话既然说出了口,就得做到。不然菩萨会觉得你不信守承诺。
一年没来,夏西山的废圮殿宇又修缮好了两座,就是里面的菩萨金身貌似还没竖起来。路边的枯树枝没再三步打一下头,碎石也不崴人脚了,和尚貌似也多了几个。
300块钱不是个小数目,沈春花投钱的时候,站边上记账的两个小和尚阿弥陀佛的跟她道谢,顺便还叫来了夏西寺的住持。
主持是个老和尚,据说从小就在这山上长大的,也不知道那几年是怎么过来的,但混乱一结束,他又回来了。
主持问她捐助者姓名想填谁,可以填个人,也可以填全家。
沈春花直接报了四河村林国庆全家。
“阿弥陀佛,感谢施主的捐助。”老和尚双手合十,微微弯腰道谢,
“《莲花经》有云,任何善信发心赞助建寺与佛坛,可以获得以下十大功德。无始以来诸恶业,得以减轻或消除;天人护佑,逢凶化吉;去除障碍物,免夙仇报复之苦;妖魔邪怪,不能侵犯……”
梁生娣在沈春花背后打了个哈欠,小声的嘀咕着,
“你就不应该给那么多,我看他们给10块20块的就不用听这老和尚念经……”
林国庆僵硬着自己的笑脸,踩了他妈一脚,你这话就不能回去说嘛!
沈春花也挺懵的,她其实就是想要刻个名,最好排前面点,等老了给孙辈炫耀一下。大师你不用那么认真跟我科普佛经,我也听不懂啊!
老和尚讲了半天,到最后终于讲到了她们想听的话。
“……到时候,会在这个墙壁上挂上石匾,刻上诸位捐助者的姓名,都是被菩萨保佑的大善人,到时候大家可以来看看。”
走之前,大师还送了一串据说是开过光的佛珠给沈春花,保平安的。
几人再三谢过以后才下了山,半道上,沈春花还把那串佛珠了给林淑英。
“大囡,你今年要高考了,就你戴着吧。”
林淑英疑惑的“啊”了一声,“刚才那个大师不是说是保平安的吗?还能保升学的吗?”
梁生娣咂吧了一下嘴,“一分价钱一分货!那菩萨看在你妈捐了那么多钱的份上,也得给你把高考给保了!不然也太没用了……”
沈春花;林国庆:……
山脚的尼姑庵,依旧冷冷清清,一家人照旧进去上了株香就打算出来,倒是在里面碰到了马凤娟,她正跪坐在蒲团上念着佛,看位置那原本是庵里师太坐的位置。
这两年一直吃斋念佛,让她看起来清秀苍老了许多,跟林富强站在一起,估计也不会有人说他俩老夫少妻了。
沈春花客气的喊了声嫂子,“你没在家过年啊?”
马凤娟微微翘了翘嘴,“昨天晚上在家,静白师太这两天不太舒服,今天我来帮她管着庵。”
沈春花哦哦了两声,她本来就跟马凤娟没啥好聊的,说了几句注意身体的吉祥话也就出去了。
等出了庵,她又回头看了几眼,林国庆问她怎么了,沈春花摇了摇头,
“没什么,就是觉得二牛那孩子挺难的。”
现在二牛还小一点,等他年纪到了,要结婚生子了,家里一个八十好几的奶奶,一个六十上下的老父亲,还有一个彻底青灯古佛了的妈,真是没一个能帮他一把的。
但这又恐怕是算是最好的结局了。
【第283章第283章地是农民的命根子】
初二马德祥林玉兰带着孩子们过来一起吃饭的时候,林国庆拿出了六妮给买的竹叶青招待姐夫。
马德祥咪一口酒就得斯哈一声,咪一口酒就得斯哈一声,跟林国庆勾肩搭背的聊着家常。
“诶,国庆,我这儿有个信儿,你要不要你提前了解一下?”
林国庆啧了一声,又给他倒上了一杯,“你倒是说呀,你不说我怎么了解?”
马德祥哈哈两声,“我也是二九那天才知道的,隔壁县有个农业大户想要承包田地,最好是连在一起的那种。来问我们村有没有人要一起租出去的。”
沈春花本来是坐在边上跟林玉兰聊天的,一听到这话,眉毛一挑,身子就转了过来,
“那要是小块的单独租出去他不要吗?”
马德祥嗨了一声,带着三分酒意的在那里用手比划着,“人是农业大户,有机器的那种。你给他一两亩地的,还没他机器上上下下的时间多。
包地种粮为的就是多赚点,那肯定是连在一起一大片的最好,听说他那机器能突突突的一路开过去一路秧苗插过去,等夏收秋收的时候再开着机器就能收了稻子走!厉不厉害!”
屋子里的人都惊呼了起来,这也太厉害了吧!
“那我们要是有这种机器,种田不就很方便了?”林玉兰眼睛都瞪大了。
马德祥挥了挥手,“我们哪来这种机器,这都是小鬼子那边进口来的,不知道要多少钱呢!咱们自己买一台,用在咱们家那六亩半上,还是国庆家这三亩半上?
怕是种一辈子的地也不一定还的上机器的钱!”
林国庆也是这么觉得,“我那玩意儿估计也不是个人的,你说的那个农业大户,估计也有政策支持,或者几人合拼一起搞这个,不然那机器都到不了手。”
“就是这个道理!”马德祥点头,“我也是去乡里的时候,另外一个村子的支书跟我说的。人要大块的地,起码要20亩起步的那种,那就得好几家都同意租才行。
没连在一起也没事,刚好现在还是过年,只要在春耕前把事情定下里,到时候我们村里自己再商量商量怎么重新划一下地就行了。”
“那他们租金怎么说?”
“租金其实没多少,就是给你们把公粮交了,然后再象征性的给点钱。1亩地一年能给个10块钱就不错了,毕竟人家也是要赚钱的。”
租金的确很廉价,像林国庆他们家现在的收入,一年给个三十几真的瞧不起眼。
但这重点是,人手可以空出来干别的事情了呀!原本就在上班赚钱的人,春耕双抢秋收也不用要死要活的请假两边跑了。
就是得自己去买粮吃。
“现在粮多了,买粮也不贵了,我看年前秋收完后,镇上县里都有人再卖粮的,不用粮票,价格跟粮油站里差不多。”
沈春花点点头,“只要早点买,多买点,肯定够吃。”
她是最心心念念的要把田租出去的,他们家三个劳动力,都能赚钱,哪怕是梁生娣,农闲的时候,划船出去卖一天的鱼,都能有个5-10块钱不等。
虽然每次梁老太太都会把收入的一半花出去买吃的,但日积月累下来,老太太的小金库里也塞了不少钱了。上次她还端着那铁皮盒子跟沈春花炫耀呢!
“但也要看别人家乐不乐意租出去,万一他们都想自己种,那就我们两家这10亩地,人家也看不上啊!”
事实上就是,乐意租出去的绝对占半数以上。
现在外面每天都有人靠着做小生意在发财,万元户越来越多,今天报道一个,明天报道一个的,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大部分中青年们都想出去干点什么,大家都觉得干点什么都比种地赚钱,比如沈春花,就是四河村最好的例子。
又是养殖场又是菇房的,不仅盖新楼买电视,家里孩子各个上学出息,还能带着亲戚家也一起赚钱。
当然了,也不是没人知道她们干的辛苦,日里夜里的熬着。
可是,种地不辛苦吗?风吹日晒还要看天吃饭,都是辛苦,起码人家能辛苦出钱来,而种地只能饱个肚子罢了。
只有一些上了年纪的,比如马德祥他爹妈,就是死活不同意。
“这才解放几年!又才单干几年!还没过上几年好日子呢!你们就想把地租出去了?现在是租!以后呢!以后是不是就是卖了?地可是农民的命根子!你们缺不缺得!丧不丧良心啊!”
马德祥作为发起这件事的村支书被喷了个狗血淋头,在家被骂,出门被喷的,他就差给自己罩块头巾在脸上了。
“卖什么卖!谁说可以卖地了!这些地都是国家的!是集体的!谁都卖不了!”马德祥最后只能坐在话筒面前,通过村里广播给大家说事了。
没办法,站不出去,那群老头老太根本不给他机会说话!
“我不过就是一个提议!刚好有人想要租地,那我问问大家有没有人想租出去的!又不是强制的!不想租出去的你就自己种嘛!只是到时候春耕前可能要再换一换地方……”
才过了初五,马老太直接拉着家里老头子坐在了地里,告诉家里那群小的。这地是老马家的根!想要把地往外租,除非从她脑袋上跨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