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现在已经是正规军了!
包括菇房,也挂上了春花菌菇养殖基地的牌子,
只不过菇房这边在她痛定思痛过后,还是决定先搞个车厢式香菇房,要塑料也好,要架子要好,反正总是要花钱的。
金针菇那500个玻璃瓶不能浪费了,还是先用着吧,就算要大床栽培,也是在1号菇房的地下室也能养。
香菇的菇木倒是不要钱,但用不了多久,还是赶紧把香菇房的盖好,早一天搭建完成早一天能让它赚上钱。
另外再搭一个养双孢菇的菇房,菇房跟鸡舍不一样,不能搭太大,否则会影响湿度和温度的控制,只能一个个的盖,
【第287章第287章正月廿三,宜嫁娶,进人口,栽种】
就是等两边全部干完,去年挣的那点血汗钱,一半都撒出去了,给她难受的。
赚个钱怎么就这么难呢!那些百万富翁到底是怎么攒下的那么多!
不过好在,开春招人总算是比较顺利的。
养殖场和菇房两边都有招到两个员工。
一个是孙传芳介绍过来的表姐,叫彭月华,但彭月华不是她们镇上的人,是山阴县另外一个镇子的,有点远,所以要住在宿舍里。
还有一个是跟着李红妞一起来的同乡,张玉凤,是个三十出头的年轻媳妇儿。
另外两个就是四河村的,其中一个也姓林,算关系,和林淑英她们姐弟几个是一辈的,好像太爷爷的太爷爷的爸爸是同一个人。
女孩叫林文琴,今年18了,初中毕业,之前一直在帮家里干农活。
今年她家的田也要租出去了,便跑来沈春花这边应聘。
她家就住在村西头,去菇房干活也方便。
沈春花也晓得她,平时地里就是很勤快的一个小姑娘,没怎么询问便收下了她。
还有个一个是跟林玉兰差不多年纪了的男人,叫朱大恒。
朱大恒是个挺老实巴交的汉子,但他媳妇儿比较泼辣。
他家人口也比较简单,这次租地的事儿,他本来想自家就不参与了,反正就那么两三亩地,哪怕儿子儿媳想出去讨生活,那他自个儿种就行了。
结果他媳妇儿硬压着他去村委那里签了字,没留下半亩来。说他种了一辈子的地也没种出个花来,不如出去打工赚钱。
哪怕30块钱一个月,赚两个月,也能买够一个人吃的米了,哪个划算,一眼就看出来了。
但朱大恒这人忒老实了一点,一辈子都埋在了地里,冷不丁的给他拔出来,他也不知道能去干点什么。
正好沈春花这里还招人,他便跟她媳妇儿一起来了。
对,她媳妇儿王国梅也想来沈春花这里干活。
不过沈春花不是很想要王国梅,因为这人干活虽然也算麻溜,但嘴太碎了点,而且有点得理不饶人,骂起人来跟机关枪似的,在村里就经常跟人闹不愉快。
沈春花平时跟她倒是没什么交集,而且行得正坐得端,也不怕王国梅去外面说什么闲话。
就怕平时在养殖场里,同事之间起点什么冲突,她就突突突的骂过去,到时候也别扯什么企业凝聚力了,恐怕鸡舍里真得鸡飞狗跳了。
但朱大恒这人,沈春花又挺想留的,到现在为止,两边就刘国平一个男员工,还是在菇房里干活,家禽养殖那边非常缺一个搬饲料搬水干体力活的。
于是沈春花组织了半天语言才告诉王国梅,就她这儿吧,也不是什么大厂,工资不高,夫妻俩都在她这儿干活没必要。
而且原本计划的就是一共招4个人,其中得有个男的……
王国梅听后撇了撇嘴,面上立马带着丝不乐意了。
不过她也没有直接跟沈春花嚷起来,毕竟现在她是老板,而且也没说他俩一个都不要,起码她男人是能留下干活的。
那行呗,我再去别的地儿找找看。不过春花啊,咱们好歹一个村的,你多照看着点我家大恒啊!
沈春花就是笑,笑得要有多客气有多客气,其他的一概不承诺。
她本来还想再招两个的,但被王国梅这么一搅和,只能再缓缓了。
彭月华和林文琴都去菌菇养殖场,朱大恒和张玉凤则在家禽养殖场。
和新员工们定好了头三个月算试用期,都是三十块钱。表现的好的话,三个月后就给他们涨到四十块。到年底看效益发奖金。
新员工们都很开心,3月初就开始上班,到6月就可以涨工资了,一年下来能拿到450块钱!到时候还有奖金,这比那些工人可低不到哪里去!
倒是刘国平和孙传芳心里有点泛着嘀咕,他俩去年可是拿了5个月30块钱的,老板娘给新来的待遇比他们好呀!
不过沈春花的没让他们嘀咕太久,逮着机会就拉着他俩说。
你俩比月华文琴虽然就早了5个月,但也算老员工了,以后肯定还会有新员工进来。
你俩多记着点东西,到时候带带新人,当师傅的工资……我肯定不会亏待你们的。
两人听得顿时眼前一亮。
当师傅?!她俩?
这可比涨工资还来的诱惑人呀!
刘国平和孙传芳一下子就来了精神,每天上下班都雄赳赳气昂昂的,走路带风,说话带雨的。
表姐,你得穿上工作服才能进菇房,不然会影响到里面的蘑菇的!
小琴啊,再过两天就要收菇了,你筐子里的稻草垫好了没啊?
她俩明明都要比新来的彭月华和林文琴小,偏偏就是摆起了前辈的架子。
沈春花笑而不语。
吃完元宵后的一个礼拜,新一轮菌菇就正式可以采收了,不过这次没再像之前那么赶了。
多了两个帮手,沈春花甚至还挤出了一天时间去喝了一顿喜酒。
这喜酒当然是三妮和齐进舟的了。
她俩差4岁,按老话说是天作地和,都不需要合八字的那种。
但喜日子还是得算过。
大师说两人都得单岁结婚,等于要翻过年再结。
那就想赶着春耕前,把喜事办了,这样说不定还能让齐进舟在地里帮个忙。
但今年过年晚,惊蛰早,三妮都做好了心理准备,大家赶着来随便吃一口饭,冷冷清清的婚礼了。
结果出了租地那么回事,事关种地的事情,大家好像都有点急性子,他爹初三四通知的村里人,初六就定下了要出租的人。
初七拎着礼去找人,回来初八就开始重新划分田地。
粮种都是现成的,谁知道他们今年突然就不用种地了。
那租了他们地的大户,元宵前一天,就开着机器进村犁地了。
这下,大家伙就都有空来喝喜酒了。马德祥和林玉兰两人还没到正日子呢,就开始满面红光的操持了起来。
正月廿三,宜嫁娶,进人口,栽种。
————————————————————
中秋节快乐呀~各位友友们~
别忘记点赞评论赏发三连哦~
么么哒*???????
【第288章第288章今天我嫁人】
三妮和齐进舟的新房早就盖好了,紧贴着马家老房的右手边,也是最东边。现在里外贴满了红喜字。
新柜子新床新棉被,新的洗脸架新桌子新椅子,都在里面一一摆好,等待新人入住。
新床还是沈春花和王金桂应邀一起来帮忙铺的,她俩都算是村里的好命婆,儿女双全还有出息,而且工作顺利家庭幸福。
尤其是沈春花,这两年的发展势头,大家都有目可见,让她来帮忙铺床,那是真沾喜气。
铺好新床单新被子之后,在床罩下面还要放双数的莲子、双数的花生和双数的红枣,这些都是给新婚当天夫妻压床用的。
铺之前被子上还放了两个红包,每个里面都有六块六,就是给好命婆的,不能拒绝,得收下。沈春花回头就让林国庆都算进了红包里。
正日当天,被迫扩大的马家院子,已经摆满了一张张的圆桌,各家各户借的凳子碗筷,还有热水瓶,上面都写着各家的主人名,整齐的在小院里帮着忙。
既然是上门女婿,那就是角色互换,齐进舟“嫁”给三妮,得三妮去市里接他过来四河村拜堂。
从市里到四河村路途过于遥远,不像大妮二妮就去隔壁村,人抬着轿子走过去就行,三妮是坐船过去的。
婚礼,昏礼,这边的传统规矩本来就是夜里迎亲,男女双方安排好迎亲人员名单,按分工写在红纸上,并贴在墙上公示。有与新郎新娘生肖冲突的,不能进入迎亲名单。
迎亲队伍里会有伴娘、老嫚,就是喜婆;太公,即有子有孙有威望的长辈,职责是拎“子孙灯”;抬轿、举手把、敲对锣者,少则16人,多则28名,统称为行郎。
迎亲队伍大都是在正日前一天的晚餐后出行,若距离有数十里之遥,那午饭后就得出发了,到达对方家已是黄昏,于是便在对家就餐,称为“行郎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