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喝喝,不喝拉倒。”梁生娣也不惯着他,嚼着自己那碗的红枣就开始怼,
“别人家的老太太基本吃完晚饭就窝在床上了,就我,吃完饭还得帮你们盯着孩子,赶他们上去做作业,还要给你们烧夜宵,还要被你嫌弃……”
“妈!我错了!这红枣真好喝!!”
……
不知道是不是男人对汽修这方面的确比女人要有天赋的多,沈春花还在死记硬背书上的理论知识时,林国庆已经上手单独完成了一次关于车子熄火的问题处理。
在沈春花好不容易开始上车摸到方向盘了,林国庆已经开着新买来的小卡车,在四河村里绕圈子了。
车子登记在了春花菌菇养殖场名下,算是公车也算是私车,谁叫这养殖场百分百属于她呢?
今年下半年的菌菇收成非常好,现在每种菇的种植面积基本都在1000平左右了,到12月底加起来总收获超过了25000斤。
更别说一开始人供销社要求的7000元的量了,她直接总获利高达近20000元。又是一辆半小卡在了。
等林淑英放寒假从学校回来,出了火车站,还想着要往河埠头的方向走,结果被一阵喇叭声吸引了注意。
“大囡~这里~~”林国庆坐在他家那辆蓝色小卡的驾驶室里,兴奋的朝林淑英招着手,他边上还有个沈春花探头探脑的也在努力引起林淑英的注意。
林淑英瞪圆了眼睛跑过去,沈春花推开副驾驶位置的门下车,接过她手里的大包小包,托着她的屁股给送了上去。
“爹,这车子是哪来的啊?”
“那当然是我们家的啊!”
“我们家的?”林淑英摸着屁股底下的座椅还有点不可思议,“这得多少钱啊?你们给我的信上也没写啊……”
“也才买了两个月不到,你妈说要给你个惊喜!”
“一万二,你妈说不贵!”
林国庆笑嘻嘻的发动车子,顺嘴还要打趣一下沈春花,
“哎呀,闺女啊!你和你爹都是好运气啊!你爹我娶到了你妈,你又投胎在了你妈肚子了……啧啧啧,你知不知道现在村里都喊你妈叫什么?”
“林国庆~”沈春花没好气的瞪过去,就是实在没啥威慑力。
“金蝉童子哈哈哈哈!”
林淑英一下子就听懂了这内涵,“姆妈!你今年赚了那么多啊!”
“还行。”沈春花从兜里掏出一个面波波塞给女儿,对着林淑英她永远都是笑眯眯的,
“也就……十辆小卡车的收入吧!”
林淑英:!!!“这么多!今年怎么一下子那么厉害了?”
“也不算一下子吧。”沈春花不谦虚但也不骄傲,认真的给她闺女算着账,
“前面那么多年的基础打下来,只能说是厚积薄发,这钱就该是我赚的。”
林国庆边开车边点头,顺便还要举个大拇指来给沈春花捧哏,
“我媳妇儿就是牛!”
“你行了!好好开车,这才拿驾照几天啊!实习期可不能有违规!”
沈春花没好气的说着林国庆,她绝对不承认她是因为嫉妒。明明都是一起开始学的,偏偏这人就能有资格去考驾照了,而自己还得再学段时间。
林淑英好奇的打量着她爹,左看看右看看的,觉得好神奇,“爹爹都考出驾照了?那么快吗?你什么时候开始学的啊?”
“就送你去沪市回来以后。”沈春花又把林淑英手里的面波波往她那边推了推,“你快趁热吃呀,天冷凉了就不好吃了。我刚放怀里捂了好久呢!”
“哦哦,我吃,我吃,妈你继续说。”林淑英赶紧咬了一大口。
“我和你爹一起学的,他也就考出了没几天,我估计等过完年,我也能考出了。”
林淑英差点被那口鸡蛋面皮卡着喉咙,“姆妈你也学车了?”
“对啊。”沈春花弯了弯眼,“等我考出驾照,明年要是赚的更多的话,就直接买辆小车开!下次开车送你去学校!”
林淑英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夸她牛逼的老母亲了,只能无言的竖起了一个大拇指。
厉害!
“学车很贵的吧?”林淑英吃着面波波回忆着学校里跟同学聊天时候的信息,“我有同学说好像要一千多块钱。”
说起这件事,沈春花和林国庆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也是直到林国庆去考驾照的那天才知道,现在外面学个货车的学费竟然要1800元,人均工资才几个子啊?
回来就跟沈春花说了这件事,两人带着钱去找齐进舟,结果他死活不肯收,还说要是他敢收这个钱,三妮敢把他扫地出门。
夫妻俩商量了半天,觉得不能这么算了,想想他们家现在电器也都挺全的了,除了差台电冰箱。
最后林国庆花了大价钱,托老石在黑市朋友那帮忙买了台进口冰箱回来,比她们家的那台还要高级还要好,要价2750元。
但即便是这样,也还是她们占了便宜。
【第311章第311章盐碱地】
“你三表姐怀孕了,以后孩子满月周岁过年的,咱红包都给大点就行。”
虽然每个月林淑英都会跟家里通信,但是信上写的肯定没有沈春花用嘴说来的具体,当然,更具体的还是得用眼睛看。
“大囡,你等着吧!妈已经在申请电话机了,要不了多久,你就直接能从学校打电话回来了!”
“真的呀?”林淑英惊喜的望向她,“那大概要多久?”
沈春花:“……大概……一两年?”
他们四河村里里外外加起来一共才两台电话机,都在两家村办企业里,连村委办公室里都还没安装电话。
沈春花同志下半年有点典型的穷人乍富,每天都有一大笔钱进账,她真是每天白天赚钱,晚上学车,睡前还要拿着一笔钱跟林国庆讨论,是不是还能买点什么?
现在家里洗衣机、电冰箱、电视机、收音机一应俱全,为了能使他们发挥出最大的价值,林国庆还弄了台发电机回来,跟村里放电影时候用的差不多,只不过这个是专门供他们家的。
夏天都过去了,沈春花还给买了一屋一把电风扇,要不是现在还买不到空调,她高低得整两台回来!
最后实在没处花了,她决定再安装一台电话机,既是为了方便养殖场的生意,也是为了能和在外面的孩子及时沟通。
就是现在要安装一台电话实在是太难了,她跑到市里的电话局营业厅交了1500元的初装费,人家要她回去等着,听说现在想装电话的人不少,不少人去年就申请了,到现在都还没装上。
沈春花很郁闷,但这也是没办法的。
“反正你毕业前肯定能装好了!”
“对了,大囡,姆妈又有好几张自行车票了,你要不就买一辆自行车吧……”
***
不得不说,林淑英的大学生活过得极其舒适,她倒也不是那种会沉迷在纸醉金迷中虚度青春的人,但她也很明显的发现,手上有钱最大的好处,就是学习资源能够很轻松的朝自己走来。
她想学好英语,不用心疼钱,就能买到很多磁带。她想学好贸易,也不用担心社交产生的费用,可以跟着老师同学们往外走,去实践。
但这些的前提,还得是自己的学习能力也不弱。否则再好的种子,种在盐碱地里,也开不出鲜艳的花来。
林书赶很怀疑,自己会不会就是那块盐碱地。
自从他上了高中后,就觉得学习很吃力了,哪怕有她姐的学习笔记,有爹妈给钱买的复习资料,他还是越读越累。
为了跟上老师的讲课节奏,他这几年几乎没有什么娱乐活动,除了读书还是读书。
可是,就这样,他还是高考失败了。
不止一次,而是两次。
从87年到88年,整整两年时间,他每次都差一点。
第一年的时候,他还能安慰自己,只差那么一点点,再努力一把,说不定明年就能考上。
第二年,还是差那么一点,他在努力,别人也在努力,甚至分数线也在努力。
他是个老实人没错,但他也有自己的骄傲,他不想读大专,他想跟她姐一样考上大学,他甚至连填志愿的时候,第三档志愿也是空着的。
所以他又落榜了。
家里没有一个人怪他的,沈春花还问他,想不想复读了?要是还想继续读,反正家里供得起。
没错,他们家很有钱,尤其是这两年,都买上小车了,不需要他像别人家的孩子那样要考虑家庭条件,未来生计问题。
比如林二牛,他当初第一次预考没过,就收拾东西回家了,正式毕业去染厂当学徒了。
也正是因为这些对比在,他才会更加觉得愧对父母。
都说黄天不会负苦心人的,可为什么自己都那么努力了,还是考不上大学?
他大姐,刚刚大学毕业的林淑英,因为优异的综合分,被推荐分配到了沪市对外贸易公司,专门为了弟弟的高考失利而回来了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