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妮嫁过去前,也就见过王勇几次,王勇挺忙的,他每天起早贪黑的去乡里的丝厂门口蹲着,一旦有活了,就会有人出来喊人。
他要是去迟了,别人顶上,他今天就没钱赚了,所以他不能停,每天拎着个水壶,揣着自己的饭盒在厂门口就是一天。
王家给了88的彩礼,马大妮本来以为他家条件多少还是可以的。毕竟兄弟多,干活人也多,总比她们家都是女孩子要出工的多吧?
结果嫁过去了才发现,不管男女,人多了都不行,兄弟多了反而比姐妹多还不对。因为姐妹到了年纪会出嫁,而兄弟会娶老婆,娶了老婆还会生孩子。
王家,那和她家差不多大的几间屋子里乌泱泱的住了二十多口人。她甚至觉得应该称为5户人家,她嫁进来后,都能算6户了。
6户人家住一个屋檐底下,抬头不见低头见,转个身肩膀都能撞到后面人的胸口,谁多吃了一口饭,谁多用了一滴水,都要吵一顿打一架,烦得要命。
姐妹们没出嫁还能睡在一个床上,兄弟们娶了老婆就得有自己的空间了,可房子就那么大,哪来那么多空间?
她和王勇的婚房,是用木板隔出来的,大小刚好能放下一张床,床尾一口柜,然后就没了。
木板的另一边是他四哥夫妻俩和他们前年刚生的孩子,空间大小和他们这边差不多,区别就是四哥他们另一边还有扇窗户。
而他们的另一边……还是一块木板,木板那头是王勇的爷奶住着。
马大妮觉得要疯,这住的真还不如她家呢,哪怕人叠人睡地板,也比这儿透气啊!
王勇也有些不好意思,他家兄弟多这件事的确是个后腿,不然他不至于24了才娶媳妇儿。
他爹妈的意思,其实是让他找个人家去当上门女婿。王勇不是很乐意,但他也知道自己不受宠,哥哥们也都嫌弃他,都想让他赶紧走赶紧腾空间出来,他偏不。
他自己拼了命的扛大包攒钱,然后去找的媒婆,让她帮忙介绍个媳妇儿,彩礼、喜酒钱也都是他自己出的,家里没给一分钱。
他本来还以为自家这条件,要找媳妇儿估计还得再磨上几年,他甚至都做好了以后娶个寡妇的心理准备了。结果马家同意了,给他乐的,结了婚跟个孙子一样伺候媳妇儿,生怕她哪天就跑了。
【第123章第123章进厂】
马大妮知道全过程后,又是震惊又是佩服,其实她们挺像的,不是吗?唯一的区别就是她们姐妹还是一条心的,不像王勇家,散得跟蒲公英似的。
没事,咱俩努把力,争取再攒点钱,然后去问村里要块地,分出去过。
要地,不是免费的,得给村里钱,要多少就看村里干部们的良心了。要了地后,又不能直接露天地上躺下睡觉了,还得盖房子,盖房子也要钱的。
所以马大妮夫妻俩当务之急,就是赚钱。
可这边村里,王家进纺织厂的名额已经满了,还有一个化肥厂,也轮不到她去。王勇几兄弟本来就斗得跟鸡眼似的,绝对不会帮她去介绍关系,所以她只能求回四河村了。
马德祥那里她不去,一是多少有股气在,二也是不想让妹妹们担心。
三妮要是知道王家是这么一个情况,马大妮怕明天得去学习班门口找她了,殴打老人罪肯定跑不了。
林国庆对马家那几个大人的神操作也是服的五体投地的,人无语到极点原来真的会笑出声。
这事儿其实也不麻烦,他找林富强,林富强很爽快的就应下了,反正大妮也不算外人,就回他们四河村的沙发布厂好了。
然后说起马家其实一个人都没进厂,林国庆回头让五妮帮忙给二妮三妮带个话,问问她们要不要进厂赚工资。
三妮推了二妮去,说家里总得有人在田里的,四妮还小了点,进不了厂,二妮能进就抓紧进,真金白银的工资呢!
于是二妮去了纺织厂,每天和大妮换着村子干活。
马家田里又少了个人,马老太很崩溃,甚至想让二妮交工资买粮。被三妮修理了一顿后又老实了。
至于田里活干不完怎么办?三妮的原话就是,
干不完拉倒,说明这米它就不属于你!
我外婆一个人干着三亩半的地呢!也没见她跟你这样号丧啊!
没错,林家现在真正意义上来讲,变成了梁生娣一个人种地,这是为什么呢?
这就说来话长了,因为林国庆也进厂了。
林国庆其实没想进厂来着,家里三亩半地不够他累的呢!他要是进了厂,地咋办?
养殖场刚盖起来,利润却不容小觑,从家里移过去的成年鸡鸭就有七八十只,他俩又买了挺多苗苗放进去一起养。
就算小崽子们暂时还生不了蛋,现在一天也能有个六七十颗蛋,一个月下来两千颗不到,
更别说等下半年小鸡小鸭小鹅也都长大就能生了,每天鸡鸭鹅加起来能捡一百多颗蛋,一个月下来就是四五颗蛋。这可都是能真金白银换钱的。
沈春花接手了林国庆的三轮车运输工作,也不往食品站送了,她专送饭店。
一斤禽蛋的零售价,无论鸡鸭鹅早就都涨到一块钱以上了,私人饭店大大小小都开了起来,县里市里都有,更别说省城了,用蛋用菜的量与日俱增。
人家在食品站拿货的价格是多少,她就都比食品站低5分钱卖,而且她的蛋和菌子不是刚从窝里捡出来就是刚从蘑菇袋上摘下来的,比食品站那种经过运输放了不知道几天的新鲜多了。
蔬菜的量不多,但客人买蛋的时候顺便买点进去,也很顺手,生意不要太好。
每天早上拉着一车蛋和菜,按着前一天那些饭店定的量一家家送过去。偶尔有多下来的散货,再去观前巷蹲一会儿,保准全部卖完了再回家。
哦,顺嘴提一句,观前巷那块儿现在已经是县里最热闹自由交易小市场之一了,从早到晚叫卖声不断。原先半夜蹲那儿的同行们,都能正大光明的在那里摆摊坐一天了。
老吴的大饼生意特别好,现在也鸟枪换炮的买了辆三轮车,每天早上,先去各个厂、学校门口逛一圈,剩下那点再拿到观前巷坐着。他家老婆子一天到晚在家做饼都来不及,做的还不如他卖的多!
沈春花卖了蛋菜换来的钱刚好可以再买点孩子们和梁生娣前一天点单要吃的东西。一个月下来,刨去养殖场的成本,再分百分之四十给五六七妮,到她手里赚个小二百块,绝对没有问题。
所以林国庆一点都不想进厂,他就心心念念的惦记着生意了,要和沈春花一起把两人的养殖场生意发扬光大,外面不是到处都在摆摊了吗?他们也去啊!说不定以后还能租个档口下来,甚至买个铺子专门卖菜!
鸡蛋鸭蛋鹅蛋、菌子、蔬菜!鲜鱼、黄鳝、河虾、王八、小龙虾!只要你想买,他就给你找来!
然后又被沈春花骂了一顿,就知道把所有鸡蛋都扔在一个篮子里,一点都不懂什么叫做分流,叫做两手抓,黑白通吃……最后给一脚踹进了电镀厂。
没见几十年后最稳定的家庭分配是什么?一个当公务员一个去做生意。该闯闯该稳稳。
沈春花心大,不光想有个人稳,还想搏一搏,搏什么?她不能说,因为这都是十几年以后的事情了,这会儿早得很,连个影子都没有,说出来怕被人拉去游街。
林国庆有小学文化,算术也行,进了电镀厂以后,先做了半年会计,拿着每个月30块钱的工资,他觉得真不如去卖菜。沈春花骑着三轮车走街串巷一个月下来,收入是他好几倍。
这也是当初林国庆进厂进的心不甘情不愿的最大原因。叶俊才他爹也就他媳妇儿这个收入水平了吧,他得干到何年何月才能干到厂长的位置?
他这样在厂里待着,跟吃软饭又有什么区别?
男人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打击,但媳妇儿又不让他出厂,于是他申请了换科室,去了供销科,因为他听说供销科是有奖金的。
不得不说,有些人,或许天生就是做生意的料子,也或许是电镀厂的生意,就正好卡在他的舒适区。
一个叶俊才,自行车厂的,一个石志强,钢铁厂的。
两人或直接,或间接的,都能帮他介绍一些生意,为林国庆的年底奖金贡献了好大一份力。
【第124章第124章只要睁着眼就开始骂蠢货,】
林国庆和叶俊才之间一开始的交集也就去省城那段路,还有帮忙买了个车。
买完三轮,他俩其实就没啥可联系的了,但他没用完就把人甩脑后头了,逢年过节,都会去自行车厂给人送点家里的土特产。
年糕也好,菜籽油也好,还有他家最多的禽蛋,有时候还有梁生娣晒的笋干,甚至有一次还拿了只鸡去。
叶俊才一开始肯定都是往外推的,觉得他怎么能好意思拿林国庆的东西,但林国庆觉得他能啊。都是兄弟,走个亲戚串个门子不是很正常吗?除非你不当我是兄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