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还发现,用这种泥料,和碎石,黄沙混在一起之后,可以用来浇筑成任意形状的石头。
混合到适合塑造的湿度,可以做成石砖,石板。
这也是一个十分有创收潜力的项目。
传统的瓦片,便宜点的一个苏里,好点的两个苏里。
奥利维娅刚刚穿进游戏里就买过。
每块陶土瓦片的成本要分为原料和烧制两个部分。
而水泥瓦的原料大部分是细沙,小部分是混合泥料和干草纤维。
制作上十分方便,只需要倒模制作,晾干就行,都不用像传统的陶土瓦一样高温烧制,不用炭火,工价能省一大笔了。
所以水泥瓦售卖的价格比传统瓦片还便宜一些。
只不过,它在重量上比陶土瓦重,更考验建筑的结构强度。
使用年限上,都比不过陶土瓦轻便耐久,陶土瓦百年不用换,水泥瓦就放不了那么久了。
但是,就价格便宜这点,就已经足够吸引商人来使用了。
就例如正在城里建工坊,商铺,开发地产的商人,他们的需求量不小。
工坊主打算,在一个月内把陶土瓦和水泥瓦的生产量做到各一万五千片。
这些原材料,足够工坊用上大半年了。
奥利维娅继续翻动工坊的支出账。
这些工坊的支出和利润,平均来看能达到一比三,一比四,在维持正常运营的情况下,利润也是很可观的。
别的不说,照现在的情况,能够满足花销,还有一点余钱。
而城镇内部开发是个长线工程,支出是持续性的,很有可能,三年之后,城建还需要投钱。
整个城镇十五顷地,就是一千五百亩,光是把这些土地从植被和石头里挖出来,整平,就需要耗费两年的时间。
现在除了几条主干道,堡垒,港口附近之外的地方,还都是荒芜的平原。
但是,这些荒芜的地方也要提前挖排水沟渠,蓄雨池,挖水井,建设瞭望塔,挖冰库,整平未来需要铺设道路的土地,又或者在水域上架桥。
凯撒目前的工作就是管这个进度的。
大道铺路,与此同时,道路旁边还要挖有两米宽的明水渠主道。
洛斯奇采取了精妙的水渠设计,用地势高的河道水来冲刷水渠里的各种生活污秽物。
把污秽集中在城墙外,靠近海岸的人工池里储存。
这人工池的构造有些像三级沉降的巨大化粪池,占地面积颇大,足够一城几千人使用。
河水卷着污水来到第一个区域,粪便和泥沙就沉进了第一个池子里。
剩下的河水再经过两次沉降,等最外侧池子里的河水堆积到一定高度,河水就会排入海里。
而平时城内明渠里的水都是流动的,被河水推着走,也不容易臭味熏天,因为露天,又方便维护。
像是粪便这样的污秽物冲进了沉降池,腐熟之后还可以掏走做肥料。
主干道旁边的水渠宽,分叉路的水渠窄,但都是用来倾倒生活污物的,这样可以维护道路的干净。
至于饮用水,则依靠城内正在计划的六十口水井,以及二十座储雨池。
对于目前城内的这点人口来说,十来口井就已经够用了。
但等重要的基建部分完成,也要慢慢的把井都挖完,供给越来越多的人口。
看完城建的账簿,奥利维娅打开系统,查看了目前的繁荣度。
现在繁荣度已经达到了「20」
这代表着标准道路,以及各种公共设施的建设已经初见雏形。
而大小工坊的数量也增加到了七十二家,平均每个月增长六家。
这些四面八方来的工坊主,大多数用的都是自己带的工人。
这些工人要吃要喝要住,给这城镇带来了不小的人流量。
因此,集市也发展的分外繁荣,各种店铺的数量达到了五十二家。
其中光是餐馆酒馆,旅店,公共浴场,就占了二十家。
而相应的,「城镇」里的数据也变化了。
天赋者刷新率为1/3000
可征税收在原有基础上涨幅了30%。
这两个月,各种税收综合起来,也确实从十几个金币涨到了二十多金币,其中最主要的增长还是过港税。
可征兵员涨幅10%,以目前的人口基数来算,增加了一百二十人。
但实际这两个月征兵没有征这么多,现在军营的人数总共是二百五十人左右,以民兵为主,正规士兵还是初始的几十人。
而幸福指数,也从80增长到了85,达到了「稳定」的水平。
不过,等八月份过去,奥利维娅把夏季这三个月的账目盘清楚,又要提起精神,准备迎接秋收的到来。
…
第84章 ◎秋收过后◎
一晃八月下旬, 河岸边豆荚由绿变黄,水分渐渐干枯,无限接近可以采收的程度了。
贾格布挽着袖口, 穿着一件袍子, 亲自站在实验田里割第一刀。
今年种豆时,他用了许多不同配比的肥料和耕种手法各种了一亩地做实验。
这种笨办法, 也是最直观的,四块试验田,产量从低到高, 在二百五十磅至三百二十磅之间。
而今年大范围耕种的黄豆,亩产大约是二百八十磅左右,比去年增产三十磅。
这还多亏了土地荒芜的那一年,积攒了肥力。
去年种过一次, 有了经验, 今年也不慌了。
他大松一口气, 为黄豆稳定的高产而感到庆幸。
这样高产的豆类, 能够完成很多的粮食储存计划。
他身后, 还有十几个佃农也在收割豆荚。
今年是埃因威顿建镇的第一年, 贾格布自己的计划是,给城镇仓库里攒上十万磅的粮食。
同时还要覆盖给所有的佃农发薪水。
并且从十月份开始提供给军队食用。
今年存了粮,就不怕明年饥荒, 到时候以陈粮的便宜价格随时出售,调控市场。
贾格布算过了, 现在军队的二百多人, 各类蔬果鱼肉饮食均衡的情况下,最多每个月再吃掉一万磅主粮。
一年也就是十万磅。
除开这一部分必须拿出来的粮食。
今年要是能收获的三十五万磅粮食,就还能剩下二十五万。
起初只有三百个佃农要发工资, 从今年四月中旬开荒时到现在。
每人每天三苏里,是发了一百八十个金币。
后面佃农增多二百人,从六月七月,到现在,一共发了不到五十个金币。
从下个月起,五百个佃农每个月的薪水是四十五金币。
也就是说,每个月要卖掉一万五千磅谷物才够,合计一年是十八万磅。
这养军队和养佃农两项,就已经花掉了二十八万磅粮食。
仓库今年还剩下七万磅粮食,如果丰收,差不多十万磅。
贾格布并不知道夫人会怎么分配这些粮食,他只不过单纯的想,产量要能承担更多任务,并不天真的指望佃农们自己能糊好口。
有句话不是说的好吗,所谓种粮食的人自己吃不起粮食。
贾格布认为,夫人或许会把这些粮食卖给粮商,卖一个好价。
他能做的,也只是保证佃农的薪水照常发。
从八月下旬到九月初,他们把豆类收割完,晒干了,收拢起来称重。
四百亩豆类一共收割了十一万六千五百磅。
其中黄豆产量占了八成,平均亩产为三百磅左右,贾格布也不知道为何,每年黄豆的产量,都比他预计的最低产量多两成。
不过,他也来不及思考,就得把这些粮食送去城里的大仓库。
豆类收割完毕,秸秆焚烧还田,九月中旬开始,收割一千亩小麦。
收割小麦是个苦活儿,每个佃农每天只能割差不多一亩多地,五百个佃农干了两天,才把这些小麦收割完。
收割完之后,要晾晒,打麦子,把脱下来的带壳全粒送去称重。
一共是二十八万五千八百磅全粒。
亩产足足比去年的一百八十磅,增长了一百磅,算是大丰收了。
这事贾格布并不意外。
从土地上来说,这河边的土地休耕了一年,并且灌溉方便。
还使用了沤熟的人粪肥,且一个佃农只照顾四亩地,精耕细作。
接近十月,他将这二十八万五千磅八百磅粮食清点了几遍,全数送去城镇仓库入库。
顺便把丰收的消息通传到了拉沃森的庄园。
而拉沃森庄园里,奥利维娅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在心里打了一个草稿。
一千亩小麦二十八万磅,平均每亩就是二百八十磅,要是换算成市斤,也就二百五十四斤。
这个数字,勉强能与她上辈子那个世界的末代封建王朝中等小麦产量差不多。
要是比现代,更是有很多上升空间的。
奥利维娅也不着急,毕竟农业需要以年为基础来试验总结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