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选的四味本草……”林月初开始讲本草的特性,药食同源。
齐盈听地痴了,有点夸张地说,她的眼里还闪着晶莹。
“月初姐,你讲得太好了。我舅舅能请你来,真是大大的幸运。你不晓得,我以前让霹雳火叔叔、小温候叔叔配合讲几句,跟要了他们的命似的。为了凑视频的素材,我容易吗我?”
林月初心里暗笑,眼前的小姑娘,戏太多了,小嘴像机关炮,叭叭说不停。
林月初每操作一步,就配合她讲几句,话不多,提纲挈领。
这已经让齐盈欢天喜地了。“没关系的,视频录好了,我还要剪辑,配字幕。”
林月初工作那会,虽然也拍宣传片,也有视频,但制作周期动辄以月计算,哪像有现在这么普及。她对短视频萌生了些兴趣,问:“盈盈,我看你应该大学没毕业吧,还要上班,不会影响学业吗?”
“不会啊,”她脆生生地答道,“我学传媒的,分支里有传播学,广告学,就当提前实习了。而且我也不是每天都来,一周一到两天。有些素材网上找,有些还是自己拍的好,不会涉及到版权纠纷。”
短短的话语里,包含这么多信息。林月初感叹,现在的少年少女,真是太厉害了,崛起的后浪。
“我们的全媒体矩阵,大概一周更新一到两篇。有时候为了打造爆款,我还会找大V甚至营销号推一下。”齐盈将手抵在嘴边,声音也压低了很多,“不过这是要花钱的,舅舅通常不让我搞,害怕钱打了水漂。”齐盈又补充说。
矩阵、大V、爆款、营销号,这些字写出来,林月初都明白,可组合在一起,她就有些不明白了。与社会脱轨太久了,得抓紧交学费了。
“怎样算爆款呢?”林月初问。
“阅读量十万加,就算爆款。”
那是真的挺难的。
这时,配切的菜园子从旁边经过,笑呵呵调侃,“盈盈又在宣扬你那堆理论了。我们经常被她提着耳根子灌输,耳朵都要长茧子了。”
齐盈向他皱皱小鼻子,女孩的俏皮娇憨,全显露出来。
“我觉得她说得很好了,很,涨姿势。”林月初由衷赞道。
时间到了十一点,林月初的高汤接近尾声,汤逊又过来了,还带着菜谱。
“有顾客点了汤,你看你这边,能做吗?”
煲汤肯定没问题,只不过林月初的做法,自成一套体系。汤逊担心,如果是老顾客,可能无法接受,或者体验感有所不同。
林月初湿的手指在围裙上抹了一把,拿起菜单,“这样,我按照菜单的配料试一试。顾客用餐时,可以和他们打个招呼。”
汤逊打了个响指,很好,就这样。
在整个用餐高峰期,林月初做了十几份汤。
下午两点左右,最后一对点了汤的夫妻准备离席。
汤逊带着林月初,来到他们的餐桌旁。
“您好,耽搁你们两分钟,做个回访可以吗?”
夫妻俩是常客,热络地同意,“请说。”
“嗯,是这样的,我们餐厅的煲汤师傅请假了,今天是新的师傅上岗。你们对今天的汤品,感觉……怎么样?你们的客观点评,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汤逊儒雅地说道。
回答他的是丈夫。“换厨师了吗?我没尝出来,哈哈,挺好的。”
妻子用胳膊肘戳了下一下,又瞪了一眼,“当然有不同,你们男人就是大条。”
林月初紧紧凝视着顾客,很担心她会不习惯自己煲的汤。在家里徐洪涛赞美她,那是丈夫对妻子的鼓励,不作数。现在她的厨艺,要经历市场的考验了。“太太,您觉得怎么样?”
妻子歪着头,似乎在回味,“怎么说呢,汤好像更鲜美了。这不是最重要的,我喝到了'家'的味道。在这个阴寒的下雨天,一碗汤下肚,就感觉暖暖的。”
第19章 “信封巨款”的接力
国人吃货对美食,有独特的情感。
星级餐厅有星级餐厅的吃法,路边小吃有路边的风味,而家常的味道,最是令人感怀。
这一碗老火靓汤里,有广府人的人情激荡,也有入乡随俗的多汁多彩。
“真的,特别感谢您的认可。请慢走,欢迎下次再来。”汤逊送走了客人。
林月初常舒了一口气,上班第一天,画上了一个比较满意的句点。
“做自己擅长的事,也会有很大的压力吗?”汤逊看出了她的紧张状态,笑着问。
林月初转头,看他一眼,“当然啦。其实我煲汤做饭,一直都是野路子。自己摸索,自己总结。真正的顾客,只有我老公一个。他的口味不能代表大众嘛。你的餐厅这么高档,我还担心坠了你的名头。”
外面的雨停了,该到了林月初的下班时间。
汤逊却没有第一时间放人走,他说了句,“跟我来。”
林月初便跟了过去,进了个“顺兴”的包房,心里还有些好奇。
汤逊从边上抽屉,抽出了一个信封。在这个无纸化的时代,信封这种物件也很有时代感。
“国庆当天,三倍工资。谢谢你江湖救急。”
“这……”林月初犹豫了一息,这是老板的心意。得到老板的赏识,其成就感已经高过了物质奖励。“我们餐厅还采用这种原始的发工资法子吗?”她玩笑似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