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教授再闻到这种香瓜的味,甭说,还有些许怀念。
姜馨玉送东西送的落落大方,说的话也让人心里舒坦,众老师对她的印象还是挺好的。
回了宿舍就切了两个西瓜,把隔壁宿舍的也叫过来尝了尝,人多,一人也就是一牙,吃不了多少东西。
大家伙坐在下铺吃着瓜说着闲话。
“建筑系有个男生,她乡下的老婆带着孩子来了。”
姜馨玉懵懵的,“家里人带着孩子来看他不是挺正常?你歧视乡下人啊?”
姚欣白她一眼,“你太天真了,关键是他对外说自己还没结婚,和咱们系主任在外国语大学的闺女关系不错。”
姚欣的话挺委婉了,说是关系不错,实则俩人都谈上了对象,系主任还对外夸过他来着。
这事不止姚欣知道,小范围内都传开了。宿舍里也就姜馨玉这个不是在教室就是在图书室的人还不太清楚。
姜馨玉骂道:“人渣!”
骂了一会儿那位男生,隔壁宿舍的吃完瓜走了几个,姚欣碰了碰姜馨玉的肩头,“你男人也进计算机研究实验室了,最近我听到了一些流言。”
姜馨玉不明所以,“别卖关子,赶紧说。”
姚欣的话让众人都投过来了目光。
“也是陈奕他们系的,那个叫曲寅的,之前不是挺出名的么,研究室里的学长们说曲寅当初让老师们惊叹的设想是抄袭陈奕的。”
设想是设想,和动手实践总是有差距的,曲寅一个新生刚进研究室时表现一般大家都是能理解的,但有了陈奕的对比,他的表现就让人有些失望了。
怎么他之前提出的设想人家陈奕能上手付诸于实践并且有进展呢?哪怕曲寅之前说过,一些思路是来自于陈奕,可等对比下来,发现这个人差了陈奕不少。大家就认为这“一些思路”含了许多水份!
姜馨玉心里痛快,可算有人说曲寅坏话了,这个人的嘴脸总算是暴露了。
不过她也没做出小人得志的作态,压了压情绪说道:“一个月前他几乎天天和陈奕在图书馆里共同学习,后来他就进了研究所。”
好像什么都没说,又好像什么都说了。
姜馨玉又虚伪的补充了一句,“不过陈奕和我说过,曲同学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
姚欣又白她一眼,觉得自己的好意被辜负,“你这个人说话都不实诚!”
姜馨玉歪到自己叠起的被子上摸着肚子,笑眯眯说道:“你想听我骂他?之前他刚进研究所的时候我想骂他,但你们不知道内情,我要是骂他,估计你们还得说我嫉妒、说的是假话,过了这个把月了,我再骂他,那是落井下石,显得我嘴脸不好看,想想还是算了吧。”
当初她可是比陈奕生气多了,但事实证明,陈奕不会自怨自艾,他有处理好自己事情的能力,他的情绪向来是稳定的。
姚欣觉得她说的也是那么回事,也不再揪着她不放。
都是一个寝室的,一起住了三个多月了,同学之间的“革命”情谊是在各种小事中积累起来的,哪怕刚开始有过些许不愉快,但现在大家伙还算是相亲友爱的好舍友。
郭红在学校被说了那么久的嗓门大,已经学会了收敛,“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就知道有没有真才实学了,弄虚作假可要不得。我上次看了工程和电气力学相关专业的书,感觉自己像是傻子,还有馨玉你带回来的计算机方面的杂志期刊,也是晦涩难懂,你们说为啥他们都懂呢?”
郭红觉得自己能考上华清是祖坟上冒了青烟,但以前也是认可自己的优秀的。但这学校里,真是各方面的人才都有,和别人相比,她好像什么都不太行。她们这专业的难度也都比不上学校里其它工科专业。
赵小寒细声细气说道:“术业有专攻,专业领域不同,不能这么比较。”
姜馨玉点头说道:“都说革命队伍只有分工不同,咱们学科上也是相同的,你看别人的专业像是隔了一座山,别人看咱们,不也是一样?等毕了业,分配的工作在性质上也是不同的。”
郭红摇头,“我感觉我们专业偏文科,难度和那些工科没法比。”
姜馨玉知道,这个时候就已经流传着“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了。
宿舍里的姑娘们可不乐意听郭红说她们系的课程简单。哪里简单了?天天看书都头昏脑胀的!
“得了郭红,这学期毕业你考不了年级第一可对不起你刚才说的这些话,我们可都记住了。”
郭红一噎,她只是觉得自己不如学校的好多人,可没觉得自己能拿年级第一。
她一拍桌子,“咱们宿舍来比个塞吧,今年宿舍的倒数三名下学期开学轮流打扫宿舍卫生两个星期。”
三个人轮流两个星期就是一个半月了,大家伙心里一算,觉得可以。
宿舍里的活虽然不重,但也要动手不是?
姚欣伸出一根手指,“外加给需要的人带一个星期早饭。”
姜馨玉表示赞同,其实她也挺懒的,同是早上起床困难户,也就是平日里学习态度认真,经常去泡图书馆,才没被舍友们嫌弃。
下学期是前一个半月不用打扫宿舍还是连续打扫两个星期?这压根就不用选择。
宿舍倒数三名,丢人不说,还要干活呢。
这学期已经过去大半个学期了,差不多一个来月就要放假了,期末有考试,宿舍里又搞了个比赛,紧迫感瞬间就上来了。
第348章 咋阴魂不散呢
这周周末,同宿舍的一大早奋发图强都去图书馆占位置学习了,姜馨玉和陈奕先去电影制片厂给姜玉珠送了瓜。
今天姜玉珠难得休息,正在宿舍里复习,准备着七月份的高考。
拿起味道喷香的香瓜闻了闻,姜玉珠想着等周齐来找她,就让他把这些东西提一部分回他奶奶那。
姜馨玉和陈奕没耽误她复习,转公交车去看徐磊上周介绍的大杂院的那间小屋。
已经听陈奕说过一遍了,等亲眼看到这间屋子的模样,姜馨玉心里还是止不住的失望。
“你俩是住还是不住?要是不住的话,我就让我家外孙女来住了,她家可挤的很呢。”
大爷操着一口地道的首都口音,手上提着个鸟笼子,里头有只画眉鸟,一看就是要出去遛鸟的。
小屋里的床上头有睡过人的痕迹,这屋子一看就没空着过。
姜馨玉犯了难,新南院那边地理位置特别好,离学校近,条件看起来也比这边强不少,至少冬天屋里的温度是可以存的住的,不像这边,就是个漏风的屋子。
“大爷,这屋子冬天不会把人冻出什么毛病吧?”
大爷摇着头说道:“你说的什么话,我家的人可都活的好好的,等天凉了,我给你们抹上一层黄泥,门口再挂上厚布帘子,里头烧着煤,冻不着人!”
大杂院里不隔音,陈奕压低声音说道:“这房子是给我妈住的,等孩子生下来,她们帮我们看孩子,不是首都人,也搞不到煤球,这些您有办法解决吗?”
首都的冬天很冷,在最冷的天里,不烧煤的话,日子可没法过。但首都人民每家每户的煤球量也都是有数的,不管她们租哪里的房子,煤球都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这边搞不定煤球,他就只能从大队那边想办法了。不过离冬天还有好几个月,现在倒是不用急。
大爷犯了难,却还是说道:“我有个侄子在煤厂上班,每年我能让他多给一些碎的,你们要是出的起钱,我去给我们大院里的廖爷说说,让他帮忙弄些回来。要是不够,到时候你们白天别烧,抱着孩子就进我们屋里暖和暖和,咱们也不会说啥,冷的那几个月很快就过去了。”
姜馨玉对这大爷很有好感,比起新南院那对老夫妻的麻烦家人以及心术不正的姜宝琴,这位大爷看起来爽利又热心肠。
找房子也得看房东怎么样不是?
她和陈奕对视了一眼,眼睛眨了眨,他秒懂她的心思,“那行,方大爷,这屋子你们给我们留着吧,过一个月我妈才会从老家过来。”
方大爷点点头,“那行呢,屋子我给你们留着,这一个月里我家小的会继续住这,不过等人来了,我们肯定给你们把屋子腾利索了,到时候再给租金。”
简单商量完了,方大爷哼着小曲提着鸟笼子出去了。
大娘招呼着俩人进屋喝点水,又打听了俩人的情况,过了十来分钟俩人才出了这个大院。
姜馨玉心里不咋得劲。
这边的大杂院和南锣鼓巷就离了两条街的距离,到华清要转两趟公交车,算不上方便,也算不上特别远,好的一点是这家房东看起来不错。
看她眉头微微夹着,他安慰道:“先别急,我们再打听着别的地方。”
这房子他也不满意,不过首都的房子不好找,又有一个多月就快生了,总得先找个落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