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的闺女有她家小闺女大方?儿子娶了媳妇都是当父母的给操持他们的小家,像她这样已经开始享闺女福气的人可不多。
等再次回到屋里,她把门关上了。
楼道里本来看热闹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各自回了家,人家摆明不想让人看热闹,还站在楼道里就不合适了。
此时姜老头和马美丽的心境已经和之前大不相同。
马美丽酸不动了,姜老头想着出息的三个孙女,再想到陈秀云有改嫁的苗头,难受的想流泪。
可他知道,姜馨玉三个姐妹都不是他能操纵的,当年老婆子还在的时候闹的太难看,搞得他都不能摆爷爷威风!
他确信他要是敢找陈秀云的麻烦,陈秀云给自己闺女告状,那三个本来就没养熟的闺女肯定不会再认他。
他想像之前那样哭闹,却因为心有顾虑不敢再摆谱,心里不上不下的那叫一个难受。
陈秀云知道姜老头属于给点颜色就能开染房的人,这人就不能惯,一惯他就认不清自己在她们心里是什么地位了。
“你想干涉我的生活?”她直白问。
姜老头期期艾艾,“馨玉她爸去了还没几年…”
四年了,陈秀云知道四年了。
长时间不看他的照片,那张脸在她的记忆里都模糊了。
她犹豫过、彷徨过,可还是想改变一下现在的生活。
周顺义孤身一人,从前也结过婚,不过没有孩子,他出事后和前妻离了婚,十多年过去了,他的前妻都有了新的家庭和孩子。
在大队时二人还不太熟悉,等到了市里,偶然的机会下两人认出对方才有了来往。
在大队时周顺义也听说过老姜家的热闹,对她的情况不说了如指掌,大体确是全都知情的。
几回相处下来互生好感,陈秀云心中有罪恶感,可姜老头这样闹过后,反而让她的心坚定了下来。
“你要是不同意,以后再来闹,我就去首都投奔馨玉,她家里本来就没什么人,多我一个也就是多添一双碗筷的事,兴许陈奕他爸还能给我安排个工作,把我的户口也迁走。”
都知道王素梅和她外孙的户口都被迁走了,姜老头和马美丽觉得陈秀云说的话还真有可能。
陈秀云就是吓唬吓唬姜老头,告诉他,他敢闹,敢掺和她的生活,她就有能耐让他以后都找不到她。
姜老头脸上那个难看,“你咋这样?我可怜的建民,馨玉她们知道了不会愿意的。”
陈秀云冷哼一声,“她们知道了,都不反对。”
小闺女以前就说过不反对她再嫁,不过那时候老太婆时不时闹点事,她也没那想法。
姜老头真是没辙了。
陈秀云见他一脸丧气继续说:“你老老实实回去,以后该咋样还是咋样,馨玉她们还记着你,逢年过节的总不会少了你什么,我这人你了解,念旧情,但谁要让我不痛快,我也不会如了他的愿。”
日子过的好又有靠山的人说话自然有底气,马美丽和姜老头都不敢反驳一句。
说完了,陈秀云把姜馨玉寄来的东西拿进屋里,也没说要给两人分,又从里屋拿出王素梅寄回来的钱。
“这是给赵会计的,以前赵会计给她的地租。”
提起这事,马美丽才找回自己的声音,“还有她家那个宅基地,院子咋整的?她以后人都不回来了,你问问她卖不卖,村里有人想买。”
陈秀云点点头,“我会给她写信,没事你们就回去吧。”
连顿饭都没混上,姜馨玉寄回来的礼物跟他们也没关系了,俩人还不敢有怨言。
出了筒子楼,马美丽心情一点都不美丽。
她真真切切的感受到陈秀云因为三个闺女已经脱离了农村,不是老姜家和她们能掌控的人。
考大学多难啊,她家三个闺女和女婿都是大学生,不是闺女女婿都出息,她能进市里学校?
明明以前都在一个院里过活,怎么人家现在都能生活在城里买电视机了,她家还是老样子?
不行不行,比不了她就不比了,人还在市里她家就有一门出息的亲戚,人要是走的她们找不到够不着了,她家还有什么牌面?
现在再怎么说她家因为陈秀云家也被村里人都高看一眼。
一旁的姜老头难受的呦:“老二媳妇,陈秀云的事就这么着?”
马美丽撇嘴道:“不然还能咋样?不管咋说,馨玉丫头还是记着我们的,这关系断不了。”
姜老头叹着气点了一根烟,垂着头看着路边的枯草不再说话。
筒子楼里,陈秀云把姜馨玉寄来的东西规整了一下。
小川兴奋:“妈,咱们家是不是要有电视机看了?”
陈秀云点点头:“你三姐给了钱和票,咱们家确实可以买一台。”
小川兴奋:“三姐真好,她咋这么有钱?”
陈秀云白他一眼,“有没有钱那也不是你的,是你三姐孝敬我的,你可别想着你几个姐给我的东西以后都是你的。她们有出息是她们自己有本事,你是男孩,以后不能比你三个姐差了!”
小川鼓鼓嘴巴点点头,“我都知道,我和她们不是亲的人,是妈好心才同意收留我,她们都不该我的。”
小川能把话说的这么明白,自然是得益于陈秀云平日的言传身教。
不等她继续说,他又跟唱戏似的说道:“得记着她们不该我的,等以后我长大了还得回报她们,她们要是受了委屈,我必须给她们出头!”
“妈你放心,我都知道,也记住了。”
八九岁时的小川本来就比别的同龄小孩成熟,又过了两年,心智上懂的更多了。
陈秀云暂时还是满意的。
两个在首都的闺女回回寄东西回来,给她的占九成,小川的只有一点,至于信里,那是一个字没提过小川。
她们的态度挺明显,她没法忽略。
想要儿子的是她,但让亲生的闺女一心一意为小川的事她是没想过的。
小川年纪不大,但她也不把他当什么都不懂的孩子看,该说的都说了,也算是给他紧紧皮。
第586章 半路上的热闹
过年走亲访友告一段落,姜馨玉和王素梅开始着手往家里添电器家具。
刨除留出来进货周转的一万块钱,除去过年各种花销和人情往来,手头一共还有四万一千一百多。
这四万多自然没算婆母那张一万块的存折,上头的钱她都补齐了,这些钱怎么花婆母自己说了算。
前两天已经和婆母去百货大楼看好了各种电器,对各种电器的价格有所了解。
婆母的缝纫机之前都卖了,这次正好一并买回来。
王素梅在去的路上还犹豫的不行。
“冰箱太贵了,咱也用不到,不然就别买了。”
单开门125升的得六七百,双开门的一千二三,王素梅上次问好价后觉得她家不是非得有这些电器,家里几万块钱也不太多了。
姜馨玉态度坚决,她都过了好几年堪称“清贫”的日子,挣钱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改善生活,有了孩子后不想让他也过村里那种一分钱都要掰成两瓣花的日子。
姜馨玉在前头卖力蹬着三轮车,“妈,咱都说好了,今天必须把这些东西都买回去。挣钱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让家里日子越来越好?过几年电器的价钱也不会掉,咱们早买早用上。”
王素梅抱着裹的严实的孩子背着风坐在车斗里,咬咬牙说:“不然咱们给陈进华买个单开门的冰箱,咱们自家就不买冰箱了。”
姜馨玉挺服的,说她婆母抠吧,她还惦记着给陈进华买一台冰箱,你说她不抠,她给自己家不舍得买!
“妈,你咋还对陈奕爸这么好?”
王素梅哼道:“说了要给他买就不能食言,他没少帮忙,咱们索性大方一回,虽然现在家里和他走的近,但到底还算是外人。”
姜馨玉懂了,她婆母的这套理论大概就是要是只有一颗糖,在自家孩子和别家孩子之间先紧着别家孩子。
可明明手头的钱是足够的。
戴着皮帽子围着羊毛围巾,身上裹的严实,骑了两个多小时到百货大楼出了一身汗。
下车前王素梅摸了摸孩子的手套里的小手,暖和和的,这才放了心。
陈进华给了不少票,姜馨玉知道他家有电视机、收音机,柜子上还搁了台风扇,至于别的电器那是都没有的。
电冰箱和洗衣机的票都有两张,她打算各拉两台回去,一样给陈进华一台。
缝纫机一百七十五块四,双缸洗衣机三百五十二,单门冰箱六百七十九,电扇八十。
两台洗衣机,两台冰箱,光是电器就买了两千三百一十七块四的。
付款时王素梅心都在流血。
挣钱不容易,花起来好快!
新闻里都出现了万元户,有人闷声发了财,百货商店里的电器这一年的销量都比以前高了,不过受票据限制,再高也高不到哪去,想姜馨玉婆媳俩这样拿着票一口气花两千多的人还真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