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薛钰也搬去和裴宇同吃同住,从一个人忙得昏天黑地,到两个人忙得不知年月。
匪患难剿,主要在于山匪会跑,会藏,难找,摸不清底细。
若能摸清匪患的底细,事情就好办得多了。
三日后,查过无数折子,情报后,裴宇终于想出了法子,来找苏凤仪讨圣旨。
苏凤仪问他:
“什么样的圣旨?给谁的?”
裴宇忙了这么多天,看着人都是飘的,感觉一阵风都能吹倒似的,结果眼睛却闪闪发亮,闪烁着要坑蒙拐骗的光芒。
裴宇笑道:
“给谁的,还不确定,写的内容,倒是定的,招安的旨意或者通缉的旨意,恳求陛下,一样来个十几份,不,几十份吧。
另请陛下给个恩典,微臣需要陕甘地区所有锦衣卫暗桩,为微臣准备一样东西。”
第229章 集权
苏凤仪传了朱齐来,让他听裴宇安排,看看裴大人要什么。
能在陛下面前露脸,为陛下办差,朱齐那是开心极了,一经传召就来了。
但是一看到裴大人那双温柔地笑着的眼睛,朱齐不知道为什么觉得脑门刮起了凉风,连走都不敢往前走了,就担心前面有坑。
好在裴大人说的要求并不复杂,朱齐听了后,稍安了心,很客气地问道:
“裴大人,你说要陕甘地区所有匪患的详报?可是之前的那些还不够?不知要详到什么程度?”
裴宇随手打开渭南暗桩给的匪患详报,细细给朱齐解释,这个详细到底是怎么个详细法:
“朱大人,之前的情报里,稍微增补一二即可,比如这句,二当家常派人下山采购日需,这个常是多久一次,三日还是五日,十天还是半月?有没有具体的日子?
派的人都是什么人,几个人,姓什么叫什么,多大年纪,高矮胖瘦,讲什么地方的话,都讲了什么话?
采购的日需都是什么日需,米面粮油,果蔬肉茶,都在哪家买,买的什么,买多少人的分量,诸如此类,凡此种种……”
一串一串下来,朱齐听得脑瓜子嗡嗡地疼,这哪里是增补一二,简直是要给这个土匪们写起居注了。
苏凤仪问朱齐:
“可是有难处?”
陛下面前,朱齐哪里敢有难处,不住摇头:
“没有难处,微臣必定办妥!”
不过苏凤仪也没有空口就让朱齐去加班,暗桩不是锦衣卫正式的编制,平日里也有自己的日子要过,裴宇要的东西多,暗桩未必能顾全过来,办起来或许就会敷衍。
要让马儿跑,就要给马儿吃草。
于是苏凤仪对朱齐道:
“给暗桩的兄弟们说,谁的消息被用上了,赏十两银子,若最后靠谁的消息抓了匪首,赏千两银子,赐总旗之职。”
十两银子,平常一户人家一年的用度都够了。
千两银子,加一个总旗的铁饭碗,这辈子都可以躺平了。
这个旨意一出,还怕人不拼命?
这次朱齐那是真的半点难处都没有了,不仅没有难处,还笑嘻嘻地凑到裴宇身边:
“裴大人,来来来,你再看看,还缺什么不缺……”
朱齐这次细细把要求都记全乎了,然后道:
“好咧,裴大人,你就等着吧,必给你办得妥妥的,你到陕甘,必为你奉上。”
第二日,裴宇准备妥当,正式向苏凤仪行辞行。
苏凤仪不仅给了裴宇他要的东西,还给他准备了旁的,她对裴宇道:
“朕已密信沈大将军,让他陈兵山西黄河延岸渡口,等你的消息,随时可起兵,另,朕将梧桐也派去了陕西,也听你调遣,为你和沈大将军居中联络。”
裴宇给苏凤仪行了个大礼:
“谢陛下恩典,臣去了。”
苏凤仪走下去,亲自将他扶了起来,在他耳边说:
“裴昭明,哪怕陕甘匪患不平,你所求之事,朕也准了,活着回来。”
一个很轻的吻落在他的脸颊上,惊喜来的太突然,裴宇摸了摸自己的脸笑了,这好像是陛下第一次对他这么主动啊!
走了无数的弯路,无数次从头再来后,这次的路走对了!
裴大人笑着离开了养心殿,这个笑容是苏凤仪第一次见他时候的笑容,是成竹在胸,一切尽在掌握的笑容。
这个半点武功都不会的文弱书生,为了心中所愿,将只身前往陕甘,凭一己之力,平万千匪患。
……
裴宇去陕甘之后,苏凤仪把内阁和司礼监日常批折子的流程进行了一些调整。
以前因为皇上完全不管,所以内阁票拟完的折子会先到司礼监,秉笔太监抄录完再到薛钰这里盖章,然后象征性地在乾清宫放一晚,再发回给内阁。
现在内阁票拟的权力,苏凤仪暂时不准备动它,但每日内阁送过来的折子,都要先送到养心殿给她过目,由她来决定,朱批写什么。
就好像在长公主府一般,薛钰在养心殿也有了一张自己的桌子。
有些不太重要,苏凤仪看过也没有太大问题的折子,苏凤仪就会让薛钰照着内阁的意见写,开头写明:“内阁大臣奉旨”的字样,用墨批,而不是以前的朱批。
墨批完,当场用完印,发回给司礼监抄录,然后当天发还给内阁,绝不过夜。
重要的折子,或者苏凤仪觉得内阁意见并不妥当的,苏凤仪会亲自批,用朱批,按自己的意思批。
她没有去模仿皇上的笔迹,当然就算模仿也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皇上就没正经批过几个折子,认识皇上笔迹的人几乎没有。
朱批完的折子,同样也是先回司礼监抄录入档,然后发给内阁,同样不过夜。
她没有一开始就收回内阁和司礼监的权力,而是用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慢慢将权力收回来。
早上一般批折子,下午见大臣,从上次扶棺跪谏的大臣开始见,每天传召几个,从他们最近上的折子开始聊。
历经乔贵的时代还活过来的大臣,有一项能力是非同一般的,就是不认死理,认死理的早死得差不多了。
所以刚开始,奉召而来的大臣看到苏凤仪还会有些恍惚,然后不确定再看看,聊完后基本就如姚大人和贺大人一般,奉旨回去干活。
当然也有漏网之鱼,有那任死理的,苏凤仪也不搞什么感化那一套,直接让他罢官,然后当场他的下属官升一级,接着干活。
天底下会干活的人多的是,不愿意为朕效力的,滚蛋。
这样来回几次后,朝中大臣都看明白了,现在上位的陛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这个陛下,要的是服从,不服从的人就得滚蛋。
而不想滚蛋的人,总是占多数的。
苏凤仪在梳理前朝的同时,丹桂和惠贵妃开始清理宫里的人。
养心殿的人都是薛钰特意筛过的,问题不大,但宫里几千个人,保不齐谁就是平凉王的暗桩,比如之前侍奉庆阳王妃的宫女。
之前梧桐的事,平凉王能知道得这么清楚,靠得都是这些暗桩的功劳。
要识别暗桩,其实也容易,谁有事没事儿往养心殿凑,或者往养心殿的人身边凑,谁就有问题。
苏凤仪要管前朝的事儿,没这个功夫管这些人,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丹桂。
丹桂把苏凤仪的贴身事理出一个章程后,把霜叶接到了宫里,让她管着。
然后丹桂借着发赏钱为由,一个宫殿一个宫殿地认人,几乎把宫里所有的人的名字和脸都记住了。
所以有一个小太监在傍晚的时候,从养心殿的门外走过,丹桂一眼就认出来了,这是个不应该出现在这里的人,以他的身份,不管做什么差事,都不应该到养心殿来,从这条路过,于是当场就让人拿下,抓了起来。
第230章 天命
抓这个小太监的时候,丹桂因为担心自己搞不定,就让当天在御前当值的贺鸿飞动的手。
贺鸿飞不动声色走过去,都没看那个小太监,假装要从那里过,然后趁小太监不注意,一个刀柄就把他给拍晕了,都没给他服毒自尽的机会。
抓了人,贺鸿飞还回来跟苏凤仪邀功:
“陛下你说,微臣的武功是不是又精进了?死士哎,在我手下,一招拿下!”
苏凤仪问她:
“人关在哪里?”
贺鸿飞没当回事,回道:
“暴室审讯呢。”
然后贺鸿飞就见苏凤仪居然放下手上的折子,就要出门,惊诧地说道:
“陛下,这样个小角色,你还要亲自去见么?”
苏凤仪的确是想亲自去见见那个小太监。
在原书里,平凉王办坏事的时候,总是隐在后面的,为他冲在前头的,有很多死士。
意志坚定,时刻准备着为平凉王去死的人有很多。
一个人做一件事情一定会有动机,做死士这么高风险的事,一定是有很高预期的回报,那么平凉王承诺给这个死士的回报到底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