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他的退路,会变成他的死路?
难道是她?!
可是她为何会知道?!
为什么他竟然输给了她!
他到底哪里比不上她!
苏季衡不甘心啊!不甘心啊!不甘心啊!
可是再多的不甘,随着被炸飞的人头落地,人死灯灭,已是烟消云散,尘归尘,土归土,化为一场空。
过了一会儿,从小岛背面,一队人马撤掉伪装,往小屋走来,一人踩着火海,踩着苏季衡碎得到处都是的尸身,捡起了苏季衡的人头,装进了一个盒子里。
有人问道:
“谢指挥使,这个火要如何处置,可要救火?”
谢玄提了装着人头的盒子,看了看向外蔓延开的火光。
这座小岛,如此隐蔽,在他见过的所有的地图中,不论是官方的,还是民间的,他都未曾见过。
为什么陛下会知道这座岛,他无从得知,但陛下既然是陛下,知道什么都是应该的,包括北虏地宫的秘宝,自然也包括苏季衡的秘密退路。
谢玄从六月份接到京城来的旨意开始,就在这座岛上安排炸药,陛下的旨意说得非常明白,苏季衡逃跑功力深厚,很有可能会逃到这个岛,让他要做足准备,万无一失。
所以为了做到这个万无一失,谢玄几乎把整个岛下面都埋上了炸药,整座岛,就是一个巨大的炸药包。
看着陷入火海的小岛,谢玄回道:
“不必,陛下说了,既然他给自己选好了墓地,那这里就留着给他送葬。”
第245章 登基
苏季衡的船还在海上漂着,往他的墓地驶去的时候,苏凤仪的登基大典在太和殿如期举行了。
一个正统的登基大典,需要很多东西,其中最重要的,是上一个皇帝的遗诏,用来证明皇权继承的合法性,证明新皇登基的正统。
但苏凤仪没有这个遗诏。
登基大典前一日,流民退下后,苏凤仪亲自出城,找到了皇上已经被流民踩得惨不忍睹的尸身,为他收敛了遗容。
国丧早在一个月前就结束了,皇上死后应得的尊荣她已经提前给了他,一代帝王,在位七载,就这样被低调地送入皇陵,草草结束了他的一生。
一直到傍晚,宫门都快关了,还没有得到陛下的命令,一想到明日就是登基大典的正日子,礼部尚书姚大人终于坐不住了,单独来面见苏凤仪。
待陛下屏退左右后,姚大人很含蓄地跟苏凤仪科普了一下遗诏这件事:
“陛下,一般遗诏,都是大行皇帝临终前口述,由内阁大学士依照皇上口述写就,司礼监掌印太监依皇上口述的旨意用印,这个历朝历代,由皇上自己亲自写的,反而不多。”
姚大人一再强调口述二字,意思表达的很明白,陛下啊,这个遗诏呢,咱们最好还是有,这事儿办起来呢,也不难。
内阁大学士,是裴宇,皇上生前亲封的。
司礼监掌印太监,是薛钰,也是皇上生前亲封的。
既然是皇上亲封的,由他二人,写了遗诏,盖了御玺,那这遗诏就是合情合理合法合规的。
至于皇上到底死前有没有向裴大人和薛公公传达旨意传位给长公主,只要他二位说有,那自然就是有,一点毛病没有。
姚大人说完,眼巴巴地看着苏凤仪,希望陛下能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
平心而论,姚大人说这话,是对她的一片忠心。
但苏凤仪并不想这么做,她回道:
“不必,没有就没有,该如何就如何,这个皇位,本就不是他让给朕的,也不是天道施舍给朕的,明日祭告天地,昭告天下,这皇位,是朕苏凤仪取了即可。”
姚大人是真心为苏凤仪着想,还想再劝劝:
“陛下,没有遗诏,这以后史书上写起来,恐怕不太好看。”
她连天道都不放在眼里,何况后世乎?
苏凤仪并不在乎,回道:
“不好看就不好看,朕活这一世,不是为了活给谁看的。正是要让后世后代都知道,这皇位,是朕堂堂正正痛痛快快取来的。”
陛下一意孤行,姚大人也不好再劝,叹口气行礼告退。
第二日登基大典,百官已列于太和殿前,一切准备妥当,姚大人作为主礼官,正要宣读祭告天地的祭文,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出现了。
杨阁老杵着拐杖,由清风道长搀扶着,走进了太和殿广场,越过百官,走进了太和殿。
杨阁老德高望重,他这一路慢慢走上来,也没有人敢拦着,众人就这样看着杨阁老一路走上了金銮殿,走到了姚大人旁边。
姚大人都懵了,这杨阁老不会是老糊涂了吧,这个时候,就算他要来贺陛下登基称帝,也该站下面呀,站上来干嘛?
总不至于是因为陛下没有遗诏,要来阻止陛下登基的吧?
平心而论,以杨阁老的德高望重,以及在群臣中的号召力,他今日若真要以没有遗诏为由,阻止陛下登基,那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现场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众人不约而同地看向了站在一旁,等着登基的苏凤仪,想看看陛下会如何处置此事。
毕竟,在登基大典上,把一个开国老臣拿下,那场面就太难看了。
人人都在担忧,但身在其中的苏凤仪没有担忧。
她相信以杨阁老光明磊落的性格,他若要阻止她,不会等到这最后一刻为难她。
而且就算他今日真要阻止她,她也不会退缩,今日,无论是谁来,是天地,还是鬼神,她都绝不退让!
苏凤仪坦坦荡荡地看向杨阁老,杨阁老也笑着看向她。
这个已到风烛残年的老人家,眼神依旧睿智而清明。
杨阁老慢慢从怀中掏出一个东西,递给姚大人:
“来,小姚,先把这个读了。”
姚大人看杨阁老手中的东西,眼皮直跳,那东西的规置,是圣旨!
杨阁老手中,居然藏着一道圣旨!
是关于什么的?关于谁的?哪位皇上留下的?接还是不接?
这样的场合,众目睽睽之下,若是这封圣旨是对陛下不利的,该如何是好?
姚大人慌得心是七上八下,扑通扑通直跳,后背冷汗直流,一下就湿透了衣裳。
他实在是不敢接,看向苏凤仪,见苏凤仪点头,这才敢抖着双手接过,深吸一口气,慢慢将圣旨打开了。
打开圣旨,匆忙扫了一眼,姚大人觉得自己的心跳得都快死掉了。
四周静得一丝声响都没有,众人都在屏住呼吸,等着姚大人宣读这份不知是谁留下的关于什么的圣旨。
杨阁老杵着拐杖,慢腾腾地走下去,拐杖哒哒哒哒撞到大殿的金砖上,好像在敲打着众人的心。
杨阁老在清风道长旁边站定了,看向姚大人。
姚大人被杨阁老这么看了一眼,打了个哆嗦,然后展开圣旨,大声宣读道:
“太祖遗诏!”
除了宣旨的姚大人,所有人都跪下了,包括杨阁老,包括苏凤仪。
面对太祖的意志,苏凤仪跪得真心实意,她将头搁在自己跪拜的双手上,听着姚大人念道:
“若有万一……宁国公主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苏凤仪听着姚大人宣读的太祖遗诏,回归后这么久,第一次这么真心实意地流下了眼泪。
她的祖父,居然在驾崩前,给她留了一道遗诏,若她的父亲和弟弟都遭遇不测,苏家的江山,这个皇位,她的祖父就要交到她的手上。
太祖留给她的,是正统二字。
姚大人宣读完太祖遗诏,苏凤仪站起来的时候,所有人都跪下了,包括姚大人。
苏凤仪接过姚大人跪呈的玉玺,坐在龙椅上,眼神越过跪下高呼万岁的群臣,看向太和殿外的天空,好像又回到了小时候,太祖抱着她上朝的时候。
回想起来,好像从那个时候起,她就很喜欢这万民臣服的感觉呀。
爷爷,你留给我的,凤仪会珍而爱之,发扬光大的。
朕的江山。
朕的臣民。
朕的天下。
第246章 结局
天凤三年,春。
女帝登基后第三年,状元游街,万人空巷。
虽然新科状元薛大人是内官出身,但以薛大人的天人之姿,完全不妨碍京城的大姑娘小娘子们对薛大人的热烈追捧。
薛大人游街这一路,御街都快被香帕和头花给淹没了。
按理说这些都该是探花郎的待遇,但今科的探花是个女子,见了薛大人被花淹没的场景,不仅没有半点嫉妒,还在一旁直乐,甚至还跟着起哄也朝薛大人扔了张帕子。
薛钰从头上取下手帕,见上面是瑶华阁的纹样,颇为无奈地把手帕还给了探花,说道:
“瑶华阁所出,几十两银子一张的手帕,裴姑娘也真是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