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九就站在姜荷的身旁,寸步不离。
连成柏紧张担心地守在床前,忐忑地看向姜荷。
许久,姜荷才叹了一口气道:“连少爷,我救不了老夫人。”
连成柏的身子一晃。
“不过,我能让老夫人醒过来,不过,老夫人的时间不多了。”姜荷说了很多专业的话语,大致是因为老夫人本来就油尽灯枯了,情绪大起大落之下,就昏迷不醒。
如果她不用药的话,大概老夫人撑不过三天。
“姜姑娘,如果用药,我祖母,还有多少日子?”连成柏深吸了一口气,爹娘还在宁安府脱不开身,他已经连催了几封信了,也不知道爹娘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最多一个月。”姜荷抿着唇,望着病床上的老夫人,心里十分感慨。
生老病死,哪怕重活了一世,她还是不能完全看开。
从连家离开之后,燕九送她回家,姜秋看着非要挤到马车里的燕九,说:“燕少爷,你不是说男子要骑马吗?”
“小秋,我给人带了一套上等的笔墨纸砚回来,先前都忘记拿出来了。”
燕九的话音方落,姜秋的眼睛就亮了,随即道:“燕少爷,那不行,我不能因为这些,就把我姐卖了,这不合规矩。”
“姜秋。”燕九纠正道:“我和小荷马上就是未婚夫妻了,未婚夫妻,坐同一辆马车怎么就不行了?”
“王老的字帖,我刚得了一本,你要吗?”燕九直接从马车里拿了一本字帖出来。
姜秋眼馋得很,还是看向姜荷。
姜荷看着他心动的模样,哪里还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她故意这般道:“小秋,反正在你心里,这些字帖什么的,最重要了。”
“二姐,你最重要。”
姜秋接过字帖,宝贝似的放在怀里。
这模样,把姜荷逗笑了,她看向燕九说:“你这百宝箱里,还藏什么了?”
“小春爱的匕首,还有一些点心,你要吃吗?”
燕九说着,又拿出一个食盒,食盒打开,里面盛的是姜荷最爱的栗子糕。
“我看你祖母气色不错,你就不用担心了。”
姜荷看了他一眼,说:“说起来,你之前采的那些药,真的特别有好处,再加上这些年精心调理着,你祖母呀,身子骨硬朗得很。”
“那就好。”燕九听到祖母平安,这才松了一口气,看到连成柏因为连老夫人的事情而难受,他也有种感同身受的感觉,他也是祖母拉扯大的。
“不过,什么时候有空,再给祖母把把脉,看要不要调整一下药。”姜荷特意说着,燕老夫人身份尊贵,却十分的和蔼,她的目光睿智,慈祥又和蔼,看着她的时候,是真心的喜欢。
……
夜。
姜家家里热闹得很,方家两个舅舅还有方家顺他们都来了,姜兰和张成风带着儿子墩墩也在姜家,明天燕家就要正式来提亲,虽然时间紧了一些,可燕家人能大老远地从宁安府来,就让大家觉得姜家倍受重视。
“翠英,你放心,明儿个我们都过来帮忙,保准让中午能吃得顺顺心心的。”大舅娘马氏拍着胸脯说着,这些年的面馆生意,倒让她更自信了一些。
柳氏也道:“对,家里肉菜都有,菜园子萝卜白菜也不缺。”
“二位嫂子,明天就要辛苦你们了。”方翠英一想到要给姜荷订婚,她这心里啊,就激动又矛盾。
激动的是女儿要嫁人了,燕九待她的好,对她的重视,她都看在了眼里。
矛盾的是燕家门第太高了。
因为燕家明日上门提亲,姜秋、方家成和方兴华三个人从宁安府回来,本来是最该得到大家关心的人,反而是被大家给遗忘了。
“家成。”回去的路上,方兴华和方家成两个人并肩走着,披风穿在身上,依旧难以抵挡寒风的凛冽。
“兴华,我知道,我配不上她。”方家成垂着眸子,关于他的心思,同窗几年,还是偶然地被方兴华发现了。
第413章 谁怕被姜二连累
“家成,你们是表兄妹,小荷说了,表兄妹成亲不好。”方兴华叹了一口气,一边是堂哥,一边是表妹,他都不知道该怎么安慰。
方家成笑了笑,他和方兴华比姜秋大,如今已经是翩翩少年了,站在姜荷面前,也比姜荷高一截。
几年的宁安府求学,让方家成更加成熟,他道:“我现在只想着明年春闱,能考上秀才。”
“不,我一定要考上秀才。”方家成眉宇坚定。
“我们一起,肯定能考上秀才的。”
方兴华鼓励着。
方家成主动岔开了话题,两个人又绕回学业上来了,方家成回头看了姜家一眼,姜家的灯很明亮,廊上挂着灯笼,在黑夜中,格外明显。
等他考上秀才,中了举人,当了官,就能给表妹当靠山了。
隔天,燕家带着官媒登门。
前些日子,连家闹出来的事情,让村里人都在想着,姜荷往后最少要嫁个不比连家差的。
可是这会姜家和燕家的亲事一传来,顿时就把村里人砸懵了。
瞧瞧男方的身世。
亲爹是当朝二品尚书,亲娘是当朝的唯一的一位长公主,亲祖母是当今圣上的姑姑。
二品官,长公主,圣上的姑姑,哪一个身份搬出来,那都是村子里的人,踮着脚,仰着头都看不到的人物啊。
姜家,络绎不绝的人,来来往往的,大家都想问问,这消息是不是真的,方翠英只笑着默认。
村里人以前就觉得姜家往后有出息,现在一看,这哪里还用得着等以后啊,这女儿嫁得这么好,以后姜家还愁荣华富贵吗?
他们村里人,总能沾沾光吧?
因此,来姜家送东西的人格外多,都说是庆祝姜荷订亲的。
老姜家。
蔡婆子在院子里扫鸡屎,鸡飞狗跳的,姜栓柱瘫了之后,吃喝拉撒都要她伺候,姜贵在县里连人都见不到。
董氏带着姜福回了娘家,托人带了一两银子回来,可惜,借口亲娘身子不爽利,就在娘家住下了。
蔡婆子看着那一两银子,听着村里人对董氏的夸赞时,她气坏了,明明就是董氏不想留在家里了,还找的什么借口。
“姜婷,饭煮好没有?我都快饿死了。”
蔡婆子拿着扫把,看着哪哪都不舒服。
“奶,很快就好了。”姜婷灰头土脸的,娘不在家,奶奶指派着她干的活就多了,每日清早起来,一直忙到夜里才能睡。
“又是面条,米饭呢?”
蔡婆子看着姜婷煮的面,一脸嫌弃说:“清汤寡水的,姜婷你怎么连个面都煮不好?”
“奶,家里没有米,也没有蛋,我就放了一点白菜。”姜婷低垂着头,努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家里什么都没有,野猪肉挂在梁上,却因为姜青没有回家,不能做,她只能看着解馋。
“我去送给爷爷吃。”
姜云将面送到姜栓柱面前。
“爷爷,吃面了。”
姜云端着面,细心地给姜栓柱喂面。
姜栓柱问:“外头发生什么新鲜事了吗?”
姜云犹豫了一会,才道:“姜荷订亲了。”
村里人,走哪都在谈这事。
“订的谁家?不是说要十七岁才订?”姜栓柱病了,也没看到姜松一家子,姜栓柱心底是埋怨的。
“京都燕家。”姜云顿了一下,才说:“听说燕家在京都有头有脸。”
“真有头有脸,能看上村里的姑娘?”姜栓柱下意识地反驳着。
姜云道:“燕家是二品官员,燕少爷的娘还是长公主。”
“啥!”
姜栓柱连面都忘了吃。
夜。
蔡婆子和姜栓柱说起这事的时候,蔡婆子嘀咕道:“老头子,你说,当初大师说的会不会就是姜荷,不是姜婷?”
一想到姜荷有这个造化,蔡婆子可是连肠子都悔青了。
要是姜荷还在姜家,这门亲事能让她一辈子都过上好日子,哪里像现在,喂鸡养鸭,洗衣做饭还要挖空心思挣钱。
大孙子明年就要考试了,银钱还要准备好。
“说不定我们家婷丫头,也有大造化。”姜栓柱不愿意承认这些年,是他们看走了眼。
“老头子,你说,姜家能得到不少聘礼吧?”蔡婆子虽然没去看,可听村里人说,燕家往姜家送的东西,可是一车一车地搬呢。
姜栓柱睨了她一眼,说:“多少都和我们没关系。”
“唉。”蔡婆子一捶腿,说:“当然你干嘛要签断亲书呢?”
“那时候是谁说要断亲的?谁怕被姜二连累?”
姜栓柱和蔡婆子说着说着就吵了起来。
姜婷和姜云自在睡在自己的房间里,听着爷奶房间里的吵闹,那是见怪不怪了,姜云闷头大睡,最近天天在茶园里吃一顿,晚上再吃点面条,也是一点都不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