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成柏已经夹了一块尝了起来,吃了一块,又夹了一块,才总结说:“滑、嫩、鲜、香!”
“是道好菜。”连成柏夸赞着,看向姜荷问:“这道菜,你是听谁说的?”
“这道菜啊。”姜荷那双黑白分明的眼睛眨了眨,才说:“连少爷,这是我外婆家的祖传秘方。”
方翠英:她怎么不知道什么祖传秘方?
姜兰:小荷这张嘴就说瞎话的本事,可是越来越厉害了,瞧她那一副说得跟真的似的模样,要不是她连外婆都没见过,她差点就要信了!
“好。”连成柏没有再问,而是问:“那你这个,什么豆腐,怎么卖?”
“蘑芋豆腐!”姜荷解释道:“蘑菇的蘑,芋头的芋。”
“你还识字?”连成柏挑眉,视线落在姜荷的碎布头拼起来的衣裳上,不是他看不起她,而是她家看起来就穷,不像读得起书。
“我大伯是童生。”姜荷没说她不识字。
“原来如此。”连成柏一副了然的模样,现在很多人,齐一家之力,供一个孩子上学,考上了秀才,那就是光宗耀祖的。
姜荷见她误会了,也没解释,她们一家,要不是被姜贵这个读书人拖累,凭她爹挣钱的本事,怎么可能日子过得这么清苦?
“我家做的蘑芋豆腐,保准整个丰安县只有一家,只有我们会做。”姜荷这话,也是为蘑芋豆腐加码,昨天搓蘑芋的时候,她手都搓得通红的,可不能把这蘑芋豆腐给贱卖了。
“我在宁安府都没吃过。”连成柏看了一眼这蘑芋豆腐,味道好吃,而且,他自认见识过不少好东西,但,从未吃过这蘑芋豆腐。
“所以啊,连少爷,我家的蘑芋豆腐,做出来,也很不容易,所以,我家的蘑芋豆腐,十文钱一斤。”姜荷笑眯眯地说着。
一旁的方翠英咽了咽口水,简直惊呆了!
姜兰下意识地看向罐子里的蘑芋,还剩下大概四五斤吧?
别看这豆腐就一罐子,但,这豆腐格外压称。
“小丫头,肉才十文钱一斤呢!”连成柏没说这个价钱成不成,而是提了肉的价格。
这豆腐再好,那也是素菜。
姜荷摇了摇头说:“连少爷,肉是十文钱一斤,但,肉多啊,只要你给钱,就能买到,可蘑芋豆腐不一样,都是没吃过的,这价钱肯定不一样。”
“您说宁安府都没见过,要是这蘑芋卖到府城去,这价格怕是能出一个天价吧?”
十文钱一斤,是姜荷在心中算计好的价格,虽说物以稀为贵,但蘑芋豆腐,算起来还是一个蔬菜,一时间的高价,也许会让人尝个鲜,但高太多,谁也不是傻子。
连成柏再次打量着姜荷,之前的那两道菜,他只当小姑娘馋嘴,碰运气了,这回看到这个蘑芋豆腐,他觉得这丫头真不像是小孩子。
“连少爷要是不要,我再问问别人。”姜荷伸手抱着罐子就要走。
连成柏忙让人拦下说:“姜姑娘,我可没说不要,行,十文就十文,但,这东西,只会卖给我们十里香酒楼吧?”
若是只有十里香酒楼,那肯定不一样。
姜荷笑容更灿烂了,说:“连少爷,要是我们做得多,你们又要不了这么多,难道我们也不能卖给别家?”
她虽然没指望着一直做蘑芋生意,但,眼前来说,蘑芋豆腐的生意,能给她们带来银钱。
“你们做多少,我们就能要多少。”连成柏心里已经琢磨着自己把这蘑芋豆腐卖到府城去了!
“连少爷,我们只卖给你的话,是不是得多给点钱?”姜荷见连成柏没表示,主动提出来。
反正她们人力有限,每天做出来的蘑芋豆腐不会很多,再说,她还不知道山上有多少蘑芋呢,谁知道能做出多少蘑芋来?
“可以。”连成柏沉吟半晌,说:“五百文,一年之内,只能卖给十里香。”
“成交。”姜荷喜滋滋的,一张脸庞笑成了花,眼睛笑成了月牙形状。
连成柏问:“你们每天能做多少?”
姜荷敛起了笑容,正色道:“做蘑芋豆腐可费功夫了,所以,我收你十文一斤,一点儿也不多。”
连成柏:“……”
他问的是这个吗?
“一天,十多斤,等以后,可能会做得更多一些。”姜荷模糊地说着,并没有说一个准确的数字。
刘掌柜悄悄在连成柏耳旁说了一句话,连成柏才想起最重要的一件事,他问:“这蘑芋豆腐,能保存多久?”
“两三天,不过,水不能用普通的水。”姜荷补充道:“如果夏天,可能一两天,新鲜着吃更好。”
“那行,掌柜的,付钱。”连成柏让刘掌柜付钱。
“连少爷,还有野兔和野鸡,一起卖。”姜荷忙让姜兰把背篓放下来,说:“刘掌柜,这野兔和野鸡,您称称。”
“好。”刘掌柜将野兔和野鸡拿了出来,说:“这野兔挺沉的。”
第47章 合作
“刘掌柜,这只不卖的。”
姜荷看刘掌柜抓到了那只怀孕的野兔,连忙开口,小心翼翼地将野兔放了回去,解释说:“掌柜的,这只我们要留着自己养的。”
“好。”刘掌柜也没说什么,称完之后,又把剩下的蘑芋给称了,五斤整。
出了十里香酒楼,姜兰只觉得钱袋子都变沉了。
方翠英更像是做梦一样,很多话想说,但,现在大街上,也不是说话的好时机。
“娘,我们去买铁锅,没有铁锅,我们现在做得太少了。”姜荷心情格外地好。
“小丫头,你要买铁锅?”铁匠铺子里的铁匠看到姜荷在那挑挑捡捡的,有些好奇。
不一会,看到背着孩子的方翠英,这才上前介绍着每种铁锅的价钱:“这种小点的五百文,中等的六百文,大的七百文。”
“掌柜的,这个,能不能少点钱啊?”姜荷看中了那个中等的铁锅,不算特别大,但比起那个小铁锅来,又大了不少,
掌柜的看了看她们这身衣服,主动降了十文钱,无论姜荷怎么还价,都不愿意再出了。
姜兰心疼地看着刚刚进账六百多文呢,这一会工夫,就剩下几十文钱了。
“姐,你别心疼了,有了这口铁锅,我们能做更多的蘑芋豆腐,到时候,就能挣更多的钱了。”姜荷心里美滋滋,铁锅都有了,厨房还会远吗?
以后的日子肯定越来越美。
因为背了铁锅,回家的路上,也是格外怕碰上人。
平平安安地将铁锅背回家,大家才松了一口气。
“小荷。”方翠英将睡着的姜秋放下来,这才看向姜荷。
她还没问呢,姜荷就知道方翠英想问什么了,她垂着眸子,说:“娘,我是做梦,梦到一个老爷爷告诉我说,鬼芋能吃,能做成蘑芋豆腐吃,所以,我今天看到鬼芋,才,想着做蘑芋豆腐的!”
“真的?”方翠英总觉得哪不对。
“娘,当然是真的。”姜荷抬起头,诚恳得不能再诚恳了,说:“我要不跟连少爷说是外婆家的祖传秘方,和连少爷说是做梦梦到的,您觉得连少爷能信吗?”
“娘,小荷脑袋一向聪明,我觉得肯定是爹爹在天之灵保佑着我们呢。”姜兰替姜荷说话,说:“都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小荷之前烧得人都迷糊了,现在说不准就是福报来了呢。”
“小荷,我,我就是觉得……”方翠英想说连成柏看姜荷的眼神不一样,可,姜荷才七岁,她又觉得是她多想了,她拧着眉说:“小荷,往后这蘑芋豆腐,我来送。”
方翠英觉得,不能让姜荷总去县里。
“不成,娘,我们还要做蘑芋豆腐呢,去县里来来回回的时间太长了,我想着,要不,找张大哥吧。”姜荷早就想好了,说:“我们可以跟张大哥合作,张大哥送蘑芋去县里,我们可以给一点脚路费,比如说,五文钱?”
送点东西去县里,五文钱,再加上,张成风自己卖东西,也更划算吧?
“不成,我自己去送。”方翠英哪舍得这五文钱啊,她说:“小荷,我可以每天早上去县里,白天回来做蘑芋豆腐,再说了,张成风是个好孩子,但这结钱呢?每天结算这么多钱,张成风却只收五文钱?”
不是她不信,而是不敢信,她们现在孤儿寡母的,被姜家赶出来了,姜松又没了,谁知道,张成风会不会动别的心思?
“可是那样,娘就太累了。”姜荷心疼地看向方翠英。
“这有什么辛苦的,比我在浆洗房好多了。”方翠英觉得日子格外有奔头,一天做十斤,也能挣一百文钱!
一天挣一百文钱,这可是一大笔钱。
方翠英坐不住了,立刻拿着蘑芋就去洗了,这可都是钱啊!
“娘,你们别着急,你们说,这鬼芋山上,能有多少?”姜荷询问着。
方翠英想也不想地回答着:“多着呢,满山遍野的都是,因为不能吃,所以,也没有人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