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九,这都快到吃晚饭的时候了?要不吃了晚饭再走,也不差这一时半分会的。”
方翠英眼看着燕九上马,她提醒着,被拒绝之后,果断回厨房去拿了刚烙的一些饼子。
秦荷站在门口,他身上穿的墨色的披风,是她亲手做的,他腰间挂的荷包,是她亲手缝的,他戴的玉冠,是她亲自挑的。
理智告诉她,燕九这次的离开,是因为工作,感情却依旧不舍。
燕九和秦正松打过招呼之后,策马而去,快到大路上时,燕九回头,坚毅的目光看向秦荷,嘴形似乎在说:等我。
“一路顺风。”
秦荷大声喊着。
燕九的离开,让秦荷难过了几天,时常想着给他送点东西,最后,才记起来,他已经回京了。
当方家成中了状元,方兴华中了进士的消息传回村子里的时候,就像是一个巨石,砸进了平静的湖面中。
状元,进士,这可是大家想都不敢想的,可是现在,真真切切地出现在他们的周围!
一时间,媒婆都快把方家的门坎给踏破了,不止方家,就连秦家的门坎,也快踏破了。
秦荷订亲了没事,秦荷还有两个弟弟呢!
第581章 不同寻常的年
“娘,这得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秦荷喝着茶,耳边这会还是嗡嗡的呢,媒婆是一个接着一个,个个都在夸自家姑娘好,恨不得把自家的姑娘夸上天了。
“我已经放出话去了,小秋考上功名之后,才议亲事。”
方翠英幸好在京都见了世面,不然的话,纷至沓来的媒婆,她还真应付不了。
“舅母那边不知道怎么样了。”
秦荷想到两个舅母,因为这事,都恨不得躲在秦家,要不是祖母出了主意,怕是两个舅母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了。
“放心,你舅母他们肯定不会随意应承别人的。”
方翠英的眼角都笑出皱纹了,她道:“你两个表哥都考上进士了,家成还是状元,以后肯定前途无量,你外公啊,可高兴了。”
不仅方家高兴,就连方翠英也高兴啊。
眼看着姜松变成秦正松之后,方翠英的心里是很焦急的,哪怕娘家现在日子越来越好,可是和秦家来比,差距是很大的。
“娘,不管表哥他们有没有功名,我们永远都是一家人,爹爹也永远不会看轻你的。”秦荷挽着她的手臂,十七岁的她,也不再像之前那样,动不动就撒娇了。
“外公要摆三天的流水席,到时候我们去帮忙。”
秦荷细细说着:“我们收到信的时候,干娘说,两个表哥也该回家祭祖了,按脚程,最近些日子就能到家了,说不定,还能在半路上,见到燕九呢。”
“我们家里准备着,到时候肯定要县令亲自接待着。”方翠英一想到方家出了状元,心底那叫一个骄傲又激动。
方家成他们一到县里,方家和秦家就在县里迎接了,一身状元服的方家成,衬得他的身形更加修长,第一次就考中了状元,他的心里是激动的,可同时,他也清楚,这都是先生教得好。
如果最开始不是文老先生教他们,后来又在府城,到京都,再加上方家成的努力,别说考状元了,就是考上进士都够呛。
他们刚进城,鞭炮就燃放了起来,街道两旁,还得衙役维持秩序才行,想要瞻仰状元风采的人,数不胜数。
和状元相比的方兴华,嘴都快笑僵了,哪怕在方家成这个状元前面,衬得他这个二榜进士黯淡无光,他依旧是高兴的。
三天的流水席,秦荷也跟着操了不少心。
方家成他们祭祖之后,也没休息,直接就回了京都。
大桥学堂,因为有状元在这里上学,别说附近十里八乡了,就是丰安县,都想法子把自家孩子,塞进大桥学堂。
从最开始由秦正松出钱资助的学堂,现在大家都恨不得往里塞钱,重金交束修,哪怕沾沾状元的光,也是好的。
因此,想要搬来大桥村的人,又多了一波,大桥村,成功地成为丰安县最大的村子,村子里的屋子,从最开始的零散几十户,扩到后来的几百户,现在都有近千户了,村子里沿河两岸,新建了特别多的房子。
春天的雨,就像是不要钱一样,一直下着。
“这雨可千万别再下了。”秦正松看着这大雨发愁,眼看着芒种就要到了,大雨一下,水一泡,禾苗非得泡坏不可。
“天要下雨,这可做不了主。”
雨下得大,秦荷每日也只能呆在家里,特别是朱家出事之后,秦正松更是拘着她在家里,不许她出门。
“希望快点停。”
秦正松之前的茶叶都摘完了,现在就盼着雨停呢,可惜,雨水一直停,哪怕到了育苗的时候,也是倾盆大雨的,去县里的路,还滑坡了。
听着屋外淅沥的雨声,秦荷也有些焦急,她自从来到西楚之后,还是第一次,春天的雨水这么多的。
天灾。
这两个字在她的脑海中盘旋着,老话说得好,久涝必有久旱,如果夏天真的大旱,这对于收成来说,是极为的不利的。
“小九之前修堤坝,真是做了大好事。”
秦正松修路回来,就将这消息带了出来,好几个堤坝,要不是去年修缮过,只怕现在都要决堤了。
一旦决堤,就意味着要死很多人。
“如果再下下去……”秦荷后面的话没说,但意思十分地明显,如果真的再下下去,会不会决堤就不好说了。
新任的县令可不像燕九那样,真心实意地为老百姓着想。
六月初,雨停了,每日的大太阳晒着,如果不是地上的泥土全湿着,只怕秦荷都不敢相信,之前断断续续的,都快下了两个月的雨了。
“小熊,有没有想我?”
秦荷张手想抱小熊,可惜小熊身上脏兮兮的,她一脸嫌弃,拉着小熊到河里洗干净了,这才道:“快吃吧,以后到山上来的机会,就少了。”
“嗷嗷!”
小熊蹭着她。
秦荷也不介意它身上湿嗒嗒的毛发,笑道:“小熊,你再长胖点,都没人相信你是狗了。”
小熊长得圆滚滚的,如果不是特别熟悉的熊的人,倒真能把它认成狗。
去年跟着它在京都,可是一点祸事都没闯,乖巧又可爱。
“乖,我给你烤兔子吃。”
秦荷揉着它的脑袋,一边烤着兔子,一边想着燕九。
转眼间,燕九离开快两个月了,这期间,燕九给她回了信,表达着一切顺利的意思,而且,燕九升官了,从七品的县令,升到了知府。
这官升得也太快了。
秦荷嘀咕着,心里还是替燕九高兴的。
燕九是个有本事的,知府对他来说,那是绝对能胜任的。
炎热的夏季,加了冰的奶茶,成为了人们的最爱。
从之前期盼太阳,到现在,进入夏天之后,滴雨未落,又成了老百姓心中的担忧了。
去年的大雪,春日里的雨水,夏日的干旱,都预示着今年,不是寻常年。
不管是府城还是县里的粮食,也悄悄地涨了价格。
“我们地窖里有粮食,足够我们吃上一年有余的。”秦正松也备足了粮食,每年收粮的时候,他都喜欢囤粮食,表面上是卖了,但实际上,小部分的都留下来了。
别看小部分不起眼,秦家的田地多,这小部分的粮食,也是十分可观的。
第582章 难民
一滴雨都不下,天气热得晚上都睡不着。
秦荷坐在软榻边上,手上拿着扇子,有一下没一下的摇着,和后世的闷热相比,这里的夏天,明显好过了不少。
可,衣服穿得多啊!
在现代,她穿个小吊袋,短短的热裤。
在西楚?
那衣服别说短袖短裤了,还得长袖长裙,哪怕料子用得好,轻薄又透气,可还是热啊。
“夕照,你说,这天这么干下去,岂不是要有难民了?”秦荷看着窗外炽热的太阳,她连呼吸都觉得干的。
“嗯。”
夕照点头,这几年风调雨顺,难民并不多。
“难民不怕,可以施点粥之类的,保证不饿死就行,可,万一……”
不行。
秦荷坐不住了,立刻就去找秦正松了,将她心底的担忧说了出来,她没经历过天灾人祸,所知所晓的东西,也都是从书上,从电视剧里看来的。
“小荷,这才晴了两个月,未必就不会下雨,退一步说,就算今年收成不好,也不至于饿死。”秦正松觉得她的想法太夸张了一些。
秦荷却道:“爹,万一颗粒无收呢?”
颗粒无收?
秦正松想到这个可能,也敛容正色:“若真颗粒无收,百姓们就要遭殃了。”
“那我们家里,还有多少粮食?”秦荷问。
“每年新收的粮,大部分我都囤起来了,把去年的陈粮卖出去,算起来,家里的存粮,我们吃上两年都不用担心,不仅有粮食,还有红薯、土豆这些能存放的东西,地窖里,都存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