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荷莞尔浅笑,说:“师父才厉害呢,我才学了点皮毛。”
“你这点皮毛啊,可真不错。”许娘子打量着姜荷,以前在姜家的时候,特别不显眼,瘦瘦小小,她甚至记不住姜家二房有这么一个小姑娘,可,分家之后,姜荷的脸上长得圆润,有肉了,红通通的小脸,衬得肤色愈发地白皙,灵动的眼睛看人的时候,给人一种真诚信任感。
“多少钱?”周良问。
“我第一次给人看病,诊费就算了,药钱,我算一下。”姜荷将用到的几味药都报上了药名,每种药的价格都说了,最后,在单子上,注明了价格。
周良看到姜荷写得一手好字时,十分讶异,之前,就听村里人说,姜荷会认会写,倒没觉得什么,可亲眼看到姜荷写得一手好字,周良就觉得十分震惊了。
他身为里正,虽然说没考上秀才,但也是一个童生,识字认字是没问题的。
“周爷爷,您看看,要是没问题,您按个手印,等师父回来,你再来付钱?”姜荷脸上带着盈盈的笑意,和善的语气,让人非常乐意接受。
周良直接按上了手印,说:“那行,等胡郎中回来,我再来付钱。”
话落,周良带着家人离开,许娘子牵着大孙子,一路上都在夸姜荷有出息。
姜荷将按过手印的纸收好,便继续开始练字了。
从这天起,姜荷会医的事情,就在村子里传遍了,胡郎中不在,村子里的人有个头疼脑热的,都是由姜荷看的。
“小荷,今天你陈叔又夸你了,夸你厉害!”
姜松一脸骄傲地说:“小荷,好样的,要不是你医治及时,你陈叔的孩子,说不准……”
“爹,师父说,这是医者本份。”姜荷倒不觉得有什么好炫耀的,都是一些小感冒,只不过,在这个没有抗生素的朝代,一场风寒,也许就能把人命给夺了去。
姜荷越看师父留下来的日志,就愈发地觉得身上的担子特别的重,按她的说法来说,这本行医日记,就是胡郎中医治的一条条生命。
“爹,以后我们可不怕头疼脑热了,以后家里有个小神医啊。”姜兰晚上是最轻松的时候,白天的时候满山跑,晚上就拿着布纳鞋底。
有方翠英和姜兰监督着,姜兰纳出来的鞋底也是像模象样了。
“我希望你们一辈子都用不上我。”姜荷抿唇说着,她在给衣服绣上花样,给爹爹姜松的衣服上,绣上了竹报平安的暗纹。
按姜松的意思,有衣服穿就行,别整那些花纹了。
但姜荷不同意,她说得有理有据,说:“爹,干娘就是让我要多多练习,你想让我连个练习的机会都没有吗?”
闺女都这么说了,姜松乐呵呵地接受,心里得意得不行。
鬼芋收了满当当一个房间,作坊也建得差不多了,在三个院子里,全部都挖上了地窖,这些事,都是姜松带着方兴来他们几个偷偷在晚上挖的。
鬼芋作坊建了起来,还没做出蘑芋豆腐,方兴来他们家里,依旧是每天做蘑芋豆腐送到十里香酒楼。
“姑,姑父,这作坊建起来了,我们的蘑芋豆腐……”方兴来的话还没说出口,就被姜松打断道:“兴来,你们全家依旧做蘑芋豆腐,依旧卖给十里香酒楼,和作坊里做的蘑芋粉,不搭架的,不过,兴来,我和连家少爷商量的意思是,请你们到作坊里做蘑芋豆腐。”
“你也知道,外人都以为,这作坊是十里香酒楼的少东家做的,你们全家在家里做蘑芋豆腐,日久天长的,肯定会让人发现,所以……”
姜松解释着,说:“作坊有三个院子,最头上第一个院子,就是留给你们做蘑芋豆腐的。”
“行啊,我们在哪里做蘑芋豆腐都成。”方兴来和方家顺对视一眼,姑姑和姑父他们在帮方家,他们心里都是记着的。
“到时候,你们也不用每天送蘑芋豆腐去十里香酒楼了,到时候直接有马车来接,对外也好说,就说你们在作坊工作。”姜松补充着。
方兴来笑道:“姑父,你们是什么都替我们考虑好了,我们高兴还来不及呢。”
方家兄弟离开之后,姜松就和方翠英琢磨起作坊人手的事来了。
不管是清洗鬼芋,还是鬼芋切片再晒干,都是需要人手的,在这人手上,就得精挑细选了。
“爹娘,我有一个法子,不知道当不当说。”姜荷出声。
姜松:“想说就说,要不是你,哪来的这作坊。”
“爹,姜婶子、张婶子和刘婶子,跟我们家关系最好。”姜荷嘴里的姜婶子是姜花,张婶子是张秀,刘婶子则是刘敏,那都是有雪中送炭的情谊的。
“对。”方翠英点头,又道:“松哥,我们刚到这里的时候,连粮食都没几个,可都是她们又是送吃的,又是送柴禾,才熬过冬天的。”
“你放心,这份情,我记着呢。”姜松轻拍了拍她的手,陈大有、吴春根和朱进宝他们三个的这一份恩情,他是一直记在心底的,因此,茶园里有好事,他可是一点都没忘了他们仨。
“张婶子力气大,搓鬼芋是最合适不过了,到时候,她可以领着一帮人搓鬼芋,保准都搓得很好。”
“姜婶子性格好,可以洗鬼芋,至于刘婶子最为细致认真,让她管最后的切片和晒鬼芋,肯定错不了。”
姜荷对三位婶子的个性,那是摸得透透的,三位婶子的为人也好,委以重任之后,她们都能独当一面。
第143章 镇场子的
作坊准备开始的那一天,姜家人特意请了连家少爷过来。
本来,按姜荷的意思,是让连成柏派一个人过来,做个代表就行,谁知道,连成柏亲自来了。
“姜叔,你家……挺不错的。”连成柏看到姜家修建的房子,虽然小,但处处看着温馨,生活气息十足。
院子里,姜秋撒欢跑,方翠英在厨房忙碌着早饭。
姜兰跟姜荷姐妹在石缸边洗菜,这样的画面,看起来,让连成柏的眼底,透着一丝丝的羡慕。
“连少爷?”姜荷看到连成柏的时候,也是吓了一大跳。
“怎么,看到我这么惊讶?”连成柏轻笑着,走上前,好奇地问:“这是笋?”
“笋不是春天才有得吃?”连成柏有些好奇,春天的笋做出来汤还是挺鲜美的。
姜荷解释道:“我爹挖鬼芋的时候,挖到竹笋了,这不,今天拿来炖汤,试试好吃不好吃。”她想:这年头,大家还不知道冬天有竹笋?
冬天的竹笋,比春天的竹笋,更为的鲜美呢!
“那我今天有口福了。”连成柏说着。
姜荷笑着回道:“连少爷能到寒舍吃饭,真是蓬荜生辉。”
“像个读书了,你要是个男子,可以去考秀才。”连成柏夸赞着。
姜荷清了清嗓子,谦虚道:“我学的这点东西,离考秀才还远着呢。”
“连少爷,你早上吃了吗?”姜松问。
他们今天早上喝粥,配上一碟辣椒炒萝卜干,别提味道多美了。
连成柏看着桌上的粥和小菜,回:“没吃。”
一旁的小路讶异地瞪圆了眼,想:少爷明明在家里吃了两个肉包子。
“不错,这粥炖得好喝。”连成柏吃了两顿,把肚子撑得滚圆,他站起身子,端着茶水,小口抿着:“姜叔,好茶叶,是不是你们都留着了?怎么这茶喝着比我家的香呢?”
连成柏喝了几口,十分确定,这茶叶比他家的香甜。
“可能我家的井水好?”
姜松不确定地回答着。
知内情的姜荷默默地低下了头,她家的开水,可都是稀释过的灵液水,这泡出来的味道,自然就更胜一层楼了。
这还只是普通的茶叶,等她将碧螺春炒出来,用灵液浇灌出来的碧螺春,再用灵液浸泡,炒制,冲泡出来的茶叶,肯定味道更佳。
“姜叔,我回头,厚着脸皮装一桶水回家,成吗?”连成柏立刻说着,解释道:“我祖母爱喝茶,这水泡出来的茶叶,我祖母肯定爱喝。”
姜松满口答应说:“行,别说一桶,十桶也行。”
姜荷嘴角一抽:“……”
爹,亲爹,这水稀释过很多回,但,再稀释,也是灵液水。
有连成柏在,今天招收工人的事情,进行得格外顺利,没办法,连成柏这次可是带着排场来的,除了贴身小厮之外,还另外带了六个家丁,清一色的黑色衣服,个个五大三粗的,哪怕不说话,往那一站,也给人一种威慑感。
保密协议,是姜荷早就拟好的,姜松背了几个晚上,今天站在凳子上,看着乌泱泱的人群,不管是有没有被选上,村子里的人,几乎都来了,男女老少,都挤在一起。
姜松还从来没有当着这么多的人说话,一紧张,原本想好的词,这会,也一片浆糊。
姜松想起女儿的话,不由得深吸了一口气,一抬头,就见前面的大树上,姜荷正坐在大树上,给他加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