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之宿主只想种田养娃_饼饼不吃饼【完结】(26)

  其他村子、县城的学堂,一年的束脩都在一二两银子以上,赵家村的学堂则只要八百铜钱,如果是赵家的孩子,则只要六百铜钱。

  但就是这一年六百铜钱,还是有很多孩子读不起,现在在学堂里读书的,只有小二十个孩子。

  当然了,在别的村子里,读书的孩子可能只有几个,甚至一个也没有。

  因着族里的这个举措,这么些年,倒还真培养出了几个读书人,最有出息的一个如今正在京都,是从六品的编修,还有几个在本地做小吏的。

  虽都不是什么大官,但也庇护着他们赵家能在这小地方过安生日子,不至于像其他的村子家族一样受到排挤暗地里吃亏。

  老族长看着时候到了,适时打断了族老们对未来的美好幻想,面色威严起来。

  “这肥皂方子是石头娘,也是我们赵氏发展的根基,若是让我知道有人吃里扒外、做些见不得人的事,别怪我翻脸不认人!”

  族老们都沉默了片刻,族长自年纪大了之后许久不曾这般疾言厉色,可见对这事的重视。

  也是,这是事关家族兴旺的大事,如何能不重视?

  于是纷纷表示一定会约束好自己的小辈,绝不会出岔子。

  “那就好,我们是多少年的兄弟,我自然信你们,只是你们各自家里的人也要注意鉴别,若是谁家里的人出了纰漏,谁那一房其他的人也都要受罚!”

  眼见着会议到了尾声,族长询问云芃有没有什么要说的。

  云芃站起身来,取出二十两银子放在桌上。

  “我对建造一事懂得不多,又要忙着做肥皂抽不出时间,建造作坊的事就麻烦族中长辈代劳了,建造作坊的开支,便从这二十两银子里出。”

  祠堂里出现了片刻的沉默,在坐的都是族中长者,几十年几代人的积攒,部分人的积蓄还是有些的,但是要这么直接拿出二十两银子来做事,那还是不太行的。

  这二十两银子震住了他们,为这次本就很成功的会议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

  建造作坊的事情交给族里了,云芃照旧回家过着和以前一样的生活,做肥皂、送肥皂、再做肥皂。

  因着不怎么出门,所以对村里建造作坊的进度了解全靠村里的妇人来她家八卦。

  “石头娘你还不知道吧,村里要建大作坊呢,划了老大一块地,还买了很多大铁锅,也不知道是干什么的作坊。”

  这时候距离在祠堂开会已经过去五六天时间了,云芃出门的时候都已经隐隐能看到作坊的高墙了,村里的人竟然还不知道作坊是做什么的,可见族里对这事管的是真严格,是真能守住秘密。

  她没有选错。

  正如族长那天说的,人多的话,这作坊要建起来也不过就几天时间罢了。

  这天她一如既往地在家里和王月月做肥皂,忽然黑子对着门外汪汪叫个不停,这说明门外不是常来串门的那几个妇人。

  果然,来的是村长的大儿子。

  “婶子,族长让我喊您过去一趟。”

  语气很是恭敬,来之前特地被村长提点过。

  云芃跟他去了作坊,不过短短几天时间,她想象中的作坊已经完全建造出来了。

  高高的院墙、宽敞的作坊、一口口的铁锅、流水线般的安排……

  族长跟着其他几个长辈朝她看来,笑道,“石头娘,你看看,还差什么?”

  云芃看族长的样子就知道,这必然是他们把她所有的安排都办好了才叫她过来的,一路所见也确实如此。

  “不差什么了。接下来就可以招工了。”

  第34章 农门寡母和好大儿(34)

  “对于招工,我只有一个要求。”

  族长认真起来,其他人也是一脸肃然,“石头娘,你说,族里一定尽力答应你的要求。”

  “前来做工的人必须绝对可靠,不会泄密,不会出纰漏。”

  “这是自然,你不说我们也会这么做的。”

  云芃当然知道这一点,之所以再提,只是想再度引起族人的重视。

  “那便麻烦族长了,作坊暂时需要三十人,男女皆可。”

  族长一愣,作坊招工一向要求颇多,对男人都横挑鼻子竖挑眼的,更不要说是对女人了,除了秀坊这种地方,几乎就没地方招女工。

  不过既然她提了,答应下来就是,虽然这三十个人的名额,光男人都不够分。

  “放心,明天你就能见到这三十个人,不耽误作坊开工。”

  云芃点了点头,留下继续参观作坊,族长则吩咐身边的后辈去办这事。

  很快,不少村民就明里暗里得到了村里招工的消息,尽管八卦传的飞快,各种猜测层出不穷,但得到消息做出行动,或者说及时做出行动的人并没有几个。

  而族老们在建造作坊时便大概估计出了作坊需要的人数,早在心里有了合适的人选,如今数目一出,只要稍微增减一番便是。

  于是第二天云芃来到作坊时,便见到了作坊的第一批工人。

  毫不意外,都是熟面孔,多是之前来建造作坊的那些人。

  作坊就这么开工了。

  云芃把做肥皂的几个步骤拆解开来,每一步都很简单,她给工人们分配了任务,所有人很快都学会了,简单尝试过一两次后便都能上手。

  正午所有人在作坊食堂吃过午饭,下午便热火朝天地投入到肥皂生产中去。

  而此时,村里对于作坊招工的关注也到达了一个顶峰。

  外姓人倒罢了,知道这种事赵家本家都分不过来,不会有他们的份儿,心里活络的主要是赵家本家的人。

  去作坊做工赚钱谁不想?

  这算下来可比种地划算多了,再者说,一个人去做工也不影响什么,家里的地也不是种不过来。

  消息灵通的妇人们到处打听作坊还收不收人,工钱怎么算,想要把自己的丈夫、儿子送去打工,奈何都没什么进展。

  托家里的长辈说和呢,就被推脱敷衍,说人家暂时已经够人了,等以后再帮着想办法。

  谁也不傻,都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但偏偏这是家中长辈说的,又不能闹得太难看,只得勉强接受了。

  去家里有人在作坊的人家打听呢,这个更绝,直接一问三不知。

  是什么作坊呀?不知道。

  待遇怎么样呀?不知道。

  还要人不?不知道。

  有不少人直接恼了,毕竟这可不是长辈,闹翻了吵一架也没什么,但谁也不是吃素的不是,要么就两两大吵一架,要么就直接把人赶出去。

  老铁匠的三儿媳就是这么做的,她丈夫就是被选中的三十人之一。

  到底年轻,她把人赶走后还是气呼呼的,婆婆安慰她,“行了,老三得了这么好的差事,他们心里不平衡也能理解,不理他们就是。”

  “娘,我省的,这么好的事,我高兴还来不及呢,谁有功夫和他们吵嘴去。”

  “你能这么想就最好了。”

  “我当然这么想,老三说了,在作坊里活计轻,赚的却不少,还管一餐饭,这么好的差事,打着灯笼都找不到!他们就羡慕去吧!”

  村里人当然羡慕,尤其在过了两天亲眼见识到作坊待遇一角的时候,更是羡慕到发狂,但再羡慕也只能看着了。

  张氏自然听说了这事,知道去作坊做事有不少钱拿,便撺掇着赵老二找人打听在里面找份活计,能给她那两个儿子一并安排进去最好。

  奈何打听了一阵,知道要有族老或是家中长辈推荐才行,张氏便只能不情不愿地拉着赵老二去婆婆金氏面前伏低做小,奈何金氏如今不吃她这一套,就连赵老二亲自开口也不行。

  “儿啊,不是娘见不得你好,是娘也没办法啊。你也听说了,这作坊只要了三十个人,都是哪三十个人你也有数,不管按什么标准,咱家是差了点意思。”

  赵老二低着头没说话,张氏却不认可这说法。

  “咱家差哪儿了?凭什么用他们不用咱们?”

  金氏没搭理张氏,继续说道,“便是你爹活着,在族长和族老们面前也说不上什么话,何况我一个寡妇了。再者说,那几年你大嫂那事,咱做的是不地道,族里也对我有意见,便是我真的腆着老脸去提了,也是自找没趣。”

  “凭什么?娘你就是想得太多,大嫂那算什么事?现在不也好好的?都是一家人,那早都过去了……”

  赵老二头却是更低了,闷闷地说了句,“我知道了。”

  当时赵老大从军前,嘱咐他要照顾好爹娘和大嫂侄子,但他并没有那么做,任凭大嫂一个人扛起一切,甚至后来赵老大死讯传来,大嫂守了寡一个人照料爹娘撑不下去来求助时,他也无动于衷。

  一开始,他会唾弃自己的自私,到后来,却渐渐适应了这一切,甚至觉得这根本没什么,遗忘掉这一切。

  但他可以遗忘,村里人却是不会忘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系统 种田文 快穿文 无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