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菜做了许多,袁氏端着菜走过时看见宋迢迢半干的裤腿,登时便觉的心里有些不妙,但见四个小人围坐在一起的模样不禁有些好笑,上一茬的小小担忧瞬间被抛向脑后。
几个大人坐一桌,四个小人坐一桌,两张桌子一张稍大,一张稍小,这是来客人才这样坐的,一般自家人吃饭,因为人少,一张桌子便也够了,有时甚至不需要桌子,抱碗饭在哪里都可以吃。
袁晴有些热情,叽里咕噜的跟宋迢迢说着什么,但她语言含糊语速还快,小嘴叭叭的停不下来,宋迢迢努力的去听,仍旧迷茫着一大部分内容,不过这并不耽搁她来附和。
就是这样奇妙,一顿饭便在这愉快又温馨的时光中度过了。
饭后,袁氏去串门子,她从小就长在这里,对这里的婶子叔叔熟悉极了,饭后聊聊些琐事,顺带着把宋迢迢的来历说出来,说是她母亲的远房亲戚的孩子,正好与自家儿子同辈便养在家中。反正她母亲的娘家已经很少有联系了,据说是当年闹得不愉快,村子里也不是很清楚这里面的关系。
第15章
杜家一家来得快,去的也早。下午的时候就打算走,因为他们临了要去一趟杜家,见一下那一大家子。
杜家所在的村子是袁家村的邻村,距离不远,驾着牛车转一条路就到了。
一路上袁氏脸上变来变去,最终挂上了一张笑脸,宋迢迢看到这样的袁姨觉得不一样,像是整个人竖起来了一样,昂首挺胸。
进来村子,杜父袁姨与熟识的人打招呼,村子里的人谁不知道杜家小儿子出息了搬到城里住了,不用再在地里踩泥了,因着是同村的关系,杜家的小杂货铺他们还时常关照呢,因此十分热情。
回杜家没有通知,但杜家的人早早的便听到邻居传来的消息了,再加上杜父他们走的慢,于是杜父他们还未到杜家,便远远看见了站作一堆的一大家子。
杜父的爹年纪大了,在屋里躺着,惯会钻营的二哥杜西游脖子伸的老长,比起揣手站在旁边的大哥杜北游,他好像更像是是主事的人似的,积极的很。
没错,杜家除了小儿子和已经嫁出去的两个女儿外,剩下的两个兄弟还住在一起,当初要不是闹了那么一起事,杜父也不会顺利的搬到城里去,但这些年众人似乎都忘记了那件事一样,默契的闭口不提,这其中不乏怎么也踩不断的亲情和更为诱人的银子的关系。
袁氏摸了摸怀里的一袋银子,里面装着二两银子和一些铜板,这是要给这一家子的钱,一想到这个,她心里就心疼的直滴血,可是能单独过,心里还是有些安慰的。
“四弟来了啊!”杜父的二哥率先开口,上前走了几步,又道:“快进去吧,咱爹在屋里等着呢。”接着看向杜虞骋比划了一下道:“哎呦,虞骋又长高了,虎子和狗蛋可想你了,一会儿你们一起去玩啊!”
杜虞骋冷着脸,听到他二叔说话直接无视,心里觉的可笑,扭头牵上宋迢迢的手就往里面走。
宋迢迢觉得耳旁的话有些熟悉,但遍寻不得,只能跟着杜虞骋走。
袁氏这边被名义上的大嫂拦住了,与懒散无所事事的大哥不同,当初这大嫂是杜家老爷子与当时还在世的杜家老太太给亲自张罗的,杜家老爷子是个极重脸面与规矩的人,可是却可以为了他那心爱的大儿子亲自张罗。这个大嫂当初说的便是能干,她也确实勤快,但令人厌恶的是嘴碎善妒还善于找别人麻烦,当初可把袁氏恶心坏了。
当初脱离杜家,这大嫂出力不少!
袁氏有些不咸不淡,但面上还是笑呵呵的模样,心里想的自然是另外一回事了,对着扬起虚伪笑脸的大嫂先发制人道:“大嫂,我还要先去看看咱爹呢,有什么事咱待会再说。”
“哎,弟妹不急,跟大嫂说说话,都多长时间没见了,城里的生活就是好,看看你都胖了,真有福气,不像我家那口,啧啧……”杜家大嫂是大嗓门,她素来在外蛮横,谁家有个什么事都要说上好长时间,在村子里跟人吵架从来都不落下风。
杜家大嫂用眼睛将袁氏从上到下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小到袁氏头上的木簪子都要瞅上两眼,防着自己眼睛不好瞅错过了金银,最终将眼睛落在袁氏腰上,那里轻微鼓起了一块,她毒辣的眼睛断定这绝对是钱袋。
于是眼睛一刻不错的钉死在上面,嘴里叭叭的说个不停诉苦道:“村子里的生活苦啊,地里刨食,喂饱自己都难,更何况让孩子们跟着我们受苦,孝敬爷们都难,更不用说孝顺咱爹了……”
杜家大嫂多希望袁氏能懂点事,主动说将上交给杜家的钱交她自己,所以她自己说的欲言又止,眼睛又是急切又是贪婪。
袁氏怎么会不知道她“亲”大嫂的心思,腰间的钱袋似乎都要硌了一点,明白归明白,但她表现的颇为为难,似乎是听明白了意思,又不好做主。
杜家大嫂忍不住了,她嗓子都要被她咚咚跳的心脏压的有些剌剌的疼,她心情激动又刺激,被着众人,尤其是她那二弟先拿到钱,这不就是反压了二弟那一家的人吗。
她干涩着嗓子道:“弟妹啊,那钱,就先交给我吧。”声音被压得很低,确保正在寒暄的二弟听不到,更不用说她丈夫还横在她和二弟中间,二弟往这边一扫并不会注意到什么。
袁氏迟迟疑疑,最终像是心一横,仔细着掏出钱袋,道:“那大嫂就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