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你11岁的尽头,阳光终于从紧闭的窗户缝隙中费劲地钻进来,身后的阴影一直挥之不去。你却没有像之前一样,想去那条美丽的小河。因为你的生命里终于出现了值得你期待的东西,那个东西叫希望。
希望就是只要阿姨出现,那些针对你的行为就不会出现。
希望就是只要熬过今晚的黑夜,明天太阳又会照到你身上。
第7章 6
齐龄将苏明雪的指甲送去检测,裴适回到局里将苏军、樊惠和苏望生三个人的文档打印出来。直觉已经告诉裴适,这具蜷缩在水泥块中二十年的骸骨毋庸置疑就是苏军。
就在裴适将三个人的档案全部写在黑板上,将他们的资料翻来覆去背了很多遍时,检测结果终于传来。
“还真是苏军。”齐龄打开报告,同时小声对着裴适说道。
裴适看着黑板的资料,没有转头。齐龄默契地站到黑板前和她一起看着三人的档案。
三个人之中,樊惠的资料是最简单的。
[
出生时间:1953年7月8日
出生地址:潭县桥村
性别:女
婚姻状况:已婚
]
不满一张A4纸的资料,最有存在感的仅仅是那张摄于2004年的身份证照片。那年全国开始更换二代身份证,当时已经居住在疗养院的樊惠在院方的协助下照了新的身份证照。那张彩色的身份证照中,樊惠的姿态比现在年轻些,神态依旧混浊。却也明白宣示着她伴随着社会的进步,走到了二十一世纪。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苏军那张摄于第一次领取身份证拍摄的黑白照片。
黑白色下,苏军的脸上毫无笑意,眼神也毫无生气。就像那副骸骨一样,永远的留在了20世纪末。
[
姓名:苏军
出生时间:1950年2月1日
户籍地址:潭县坊村
性别:男
婚姻状况:已婚
学历:小学
就业时间:1980-1985年
就业单位:潭县纺织厂
]
就像50年代的那一代人一样,苏军和樊惠能录入档案的信息非常有限。毕竟在那个时代,他们大部分人拥有的都是非常千篇一律的人生。除非是在1990年后,那群人参与了90年代经济腾飞的潮流,自己成立了个体户或是从事新兴行业。才会在他们有限的档案中添加与众不同的一笔。
但显然苏军和樊惠不属于向新时代迈进的那一批人,他们留在了那个浓重集体主义的社会里,再也没有往外走一步。
裴适的视线终于落到最新出现在她眼前的苏望生的照片上,照片里的苏望生大约是17岁的样子,照片里的她嘴边有着浅浅笑意。她看起来是这家人里最能闯进新时代里的人,但她的档案却依旧延续了父母的乏善可陈。
[
姓名:苏望生
性别:女
户籍地址:广东省A市新华区棉纱大院4栋304房
]
[
新华师范学院两年制毕业生
]
没有就业记录,也没有婚姻状态的更新,她就像那张照片一样,彩色却模糊,留在了20世纪到21世纪之间。
看着这三人,再结合苏明雪的话,裴适不难推断出这并不是幸福美满的一家。只是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又是谁把苏军的尸体砌在水泥之间。
多年精神疾病折磨下的樊惠显然已经无法清晰还原当年发生的事实,那么目前毫无踪迹的苏望生反而成为是最有机会了解全部事实的人。
苏军的死亡时间是90年代前后,那时的苏望生已经有12岁甚至更年长,是已经能清晰知道发生了什么的年纪了。
裴适看着对着电脑的齐龄,他已经开始查询当年苏望生就读的新华师范学院现在的管理单位。
十年过去,新华师范学院已经废址另建,原址改建成现在的潭县高中。幸好当初学院的老师建档完善,当时的教师现在已经退休了,还是可以根据教育局的信息找到苏望生上学时的班主任。
姓秦的老师现年58岁,给齐龄和裴适开门的时候带着老花镜,披着灰色的针织外套礼貌地将两人迎进门。茶桌上摆着老人刚冲好的热茶,一派老人家待客的姿态。
面对老人的一番好意,齐龄和裴适不好拒绝,只好坐下和老人聊了一会儿天气,才说:“秦老师,你看看这张照片看你还有没有什么印象?”
齐龄边说边递给秦老师那张苏望生拍的身份证照,他一边补充说:“按我们查到的记录,她是1995年入学,两年后毕业的,是您的学生。”
秦老师接过照片,隔着老花镜端详了好一会儿,又起身回到房里找了好几个本子,慢慢出来道:“一开始我还真没认出来,过去都好多年了。”
她扶着椅背重新坐下,才开口:“刚刚记得了,才想起来她妈妈是有精神疾病的是吧?”秦老师确认似得问裴适。
看到裴适点点头了,秦老师继续说:“就是因为她妈妈有精神病,家里爸爸又不负责任一走了之了,她才最后没能和我们班上那个男孩子一起的。男孩子家里的母亲不让啊。”说着秦老师眼里透出几分遗憾。
裴适和齐龄都齐刷刷安静下来,等秦老师讲述当年发生的故事。
秦老师开始对苏望生有记忆的时候,是她第二年刚开学不久的事。苏望生斯斯文文的,说话小声。师范学院里,那两届刚好男生女生的比例是很平均的,那时候女孩子嫁人也早。能在师范学院读书的,家里也算是有学识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