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应该没那么生气了吧。
“呜.....不敢了,小侄再也不敢了。”
......
三日后的清晨,马车辚辚,驶向皇城西郊的乡间小道。
车内,叶泽与俞三省对面而坐,叶泽身着淡雅粉裙,轻纱遮面,不发一言。对面的俞三省则是一身黑袍,眉宇间透露出几分局促与紧张。
二人此行目的,是前往皇城以西的泽化镇,西同庄,安木乡这几地查办一系列年轻男子离奇死亡的怪案。
俞三省虽有预感这案子说不定会落到他头上,但万万没想到这次出皇都查案的同行人竟是太女殿下。
早晨从大理寺出发前,刑部尚书林云芝拖着他的手千叮咛万嘱咐,查不查的清案子不重要,太女殿下的安全最重要。因而此行除了他,还有刑部一票人马,以及摄政王派出的人马均跟随暗中保护。
俞三省有心同太女殿下攀谈一二,可太女殿下一路都冷着脸,高高在上。俞三省嘴巴动了动,还是将所有的话都吞了回去。
车厢里安安静静,仿佛坐了两个哑巴。
良久后,俞三省突然出声打破沉默:“殿下,您看过卷宗了吗,对那些年轻男子离奇死亡案可有想法?”
叶泽闻言抬眸望来,目光犀利无比,直射他的眼睛,捏着嗓子道:“俞少卿,本宫若是有想法,还要你们这些大理寺的人干什么?”
被太女殿下直视,俞三省只觉如芒刺背,额角微微冒汗,忙低头道歉:“殿下恕罪,属下并非故意冒犯殿下,只是......”
“只是什么?”叶泽继续追问。
“对不起,是下官失言了。”俞三省闭上了嘴。
叶泽冷哼一声,收回了目光,继续闭目养神。
他也没想到最后出宫的同路人竟是俞三省,说起来两人是情敌,可这俞三省目前跟苏明卿没有发生任何超出摄政王与下属官员的事,叶泽虽明白这点,但心里还是酸溜溜的。
对于这件案子,他已经通过俞三省的笔记了解了大概,心里有了些许推测,只是眼下那股看情敌的别扭劲儿还没过,不想与他多说一个字。
俞三省见状,偷偷舒了口气,也放松下来,心里却是越发忐忑不安,不知自己到底该说些什么才好。
半晌,马车终于停了下来,抵达了泽化镇县衙的官家驿馆,县衙的女官与几名捕头已经等候多时,将叶泽一行人迎入馆中安顿。
“昨夜小安村又新死了一个年轻男子,人还停在屋里,已有一名捕头同一名仵作前去现场,俞大人是否要与这位.....”县衙女官并不知太女殿下在此次破案队伍中,但见俞三省对叶泽十分恭敬,也不知如何称呼,因而问道。
俞三省立刻道:“这是苏姑娘,是摄政王身边的人,此次与咱们大理寺联合办事。”
女县官满面忧愁,朝叶泽点头:“苏姑娘好。”
叶泽捏着嗓子:“既然又有新案,不如现在出发去看看。”
俞三省也心急破案,立刻同意了。
待稍微休整后,叶泽令多数随从继续在驿馆整理行囊,其余人则跟随熟悉道路的一名林姓捕头出发。泽化镇山路多,远离官道路段时马车更是颠的人心慌。
一个多时辰后:“太女殿下,到了。”
叶泽睁开双眼,俞三省吩咐车夫将马匹牵到一旁山道,然后掀起帘子下了车。
这里是一处山脚下,四周都是杂草丛生的山壁,一条窄窄的小路通往深山老林,四周寂静无声。
俞三省看到这样的地方,脸色微微变了变。
他虽然是文官,却下意识觉得这山路暗藏杀机,扭头看了一眼此次跟出来的侍卫们,不过才五六人,不由得担心起太女殿下安危。
俞三省忙伸手挡住叶泽去路:“殿下,您一路舟车劳顿不如就留在马车中休息,再说尸体有什么好看的,等下官勘察完现场回来写个节略给殿下过目,下官保证,所述内容跟您亲自去看见到是一样的。”
叶泽冷冷看他一眼:“怎么,余少卿是瞧不起本宫,担心本宫害怕看尸体?”
“下官不敢。”
叶泽目光瞥向他的手掌,俞三省只得讪讪收了手臂,硬着头皮陪着太女殿下往前走去。
走过崎岖的山路,穿过茂密的森林,没一会儿众人就抵达了山腰上的一座小村落。
第三十七章
眼前的村落的房屋都十分陈旧, 据带路的林捕头说,这小安村是泽化镇下最小的村落。村中屋舍零星散落着,路过好几户都大门紧锁, 院子里杂草丛生。
村民们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 有的在空荡的晒谷场上烤火,有的围坐在一起吃着野果和干粮。看到有捕头带着穿锦衣华服的陌生人来访, 纷纷停下手里的活, 各自回了屋子。
没一会儿, 林捕头带着他们来到一处破落的民宅前。
一名身材佝偻, 穿着灰布衣裳,满头白发稀疏的老婆婆正坐在房檐下剥蒜, 看见捕头跟叶泽一行来人,忙上前跪拜道:“老太婆给官爷们磕头了, 老天爷有眼啊, 林捕头, 他们是京中来的查案官差吧!”
叶泽一惊,朝俞三省使了个眼色,俞三省忙上前扶起老婆婆:“阿婆, 您这是做什么呢?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