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郡主站在朝堂内,好整以暇地看过去,垂在身侧的手指柔软细嫩,像是未出阁的少女。
如果是她的十五岁,或许会因为这些视线而感到不安自责,可现在她已经能够视若无睹。
第233章 何所幸
云卷云舒,曦光落在她的裙摆上。她风情万种的面容愈发娇艳,抬起眼眸,声音清亮:“长宁已是残花败柳之身,恐怕不能胜任此事。只是,和亲的人选,长宁倒还真是有个合适的人选。”
身穿红色龙袍的皇帝听完此言,倒是生出来些许好奇心,看了过来:“哦?长宁有合适的人选,不妨说来给朕听听。”
长宁故作迟疑,须臾,巧笑嫣然道:“如今朝内温长昀温大将军的二位千金被合称为京城二妹。不管是品貌还是才学,都是贵女中的数一数二,长宁记得这二位都未曾婚配,和大夏四王爷倒也算年龄相仿,更何况温将军乃是武将第一,身份地位,并不算悬殊,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三言两语之间,几乎把二人的好处说得明明白白,又刻意点明温长昀如今身份地位正高。
听闻此言,皇帝的脸色变得愈发凝重,双眉紧锁。
他在思索,眼底深处有了一丝松动。
若说如今朝廷之上,文武群臣早就得到抑制,彼此之间互相牵制,倒是无人敢僭越。重文抑武更是让这些武将没有办法拥有更高的品阶,不能像前朝那样拥有实权,拥有拥兵自重的机会。可即便如此,唯有一人,是他心中深深的忌惮。
不管是才学,还是将才,亦或者是名声,都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有这样一个人存在,哪怕没有封王封侯,也始终像一根深深的刺,陷在心脏的肉里,短时间内即便没有致命的危害,可长此以往,指不定什么时候会被反咬一口。
而温长昀的声名已经够旺盛了,本就因为带兵打仗无所不胜,而被人称为不败之将,但凡带兵打仗,从来没有失手的时候。无数次九死一生,也能安然无恙回归。
可大夙需要他,需要他牵制临近的几个国家。
如今的大夙,就像一块肥肉,人人都在虎视眈眈,却因为温长昀在,哪怕眼馋,也只能把那些心思深深压在心底。
龙椅之上的帝王在电光火石之间,便已经权衡利弊,不得不承认,长宁郡主的话的确点醒了他。
之所以还能放心任用温长昀,其中一个原因便是因为他并无子嗣,只有两个待字闺中的女儿。可若是将他的女儿送去和亲,将大夙深深地绑定在他身上,或许就没有那么多夜长梦多。
底下群臣也纷纷应和,若是温长昀的两个女儿,不失为一个好的人选。谁也不想让自己的女儿嫁去那蛮荒之地,他们都知道那边风俗如何,若是自家女儿被嫁去,指不定被如何磋磨。
“虎夫无犬子,想来这二位女郎,应当也愿意为国分忧,陛下,如今朝内并无适龄的女郎,依臣之见,温家女郎再合适不过,还望陛下早做定夺,莫要伤了二国的和气。”穿着朝服的官员面上满是忧心,唇角微微翘起,眼底眸光闪烁,他深深躬下身子。
朝堂之上一片肃穆,皇帝终于缓缓开口,“诸位爱卿之言,都有理。既如此,传朕旨意,令温将军携家人回京述职。若无其他的事情,今日早朝到此为止,都退下吧。”
终归是上了年纪,开个早朝的功夫,皇帝的脸上已经多了几分倦容。
站在最前列的萧策眸光晦暗不定,只是垂在身侧的手不知何时紧握成拳,他的眼底滑过一丝失落。
便是那般的女子,终归也无法摆脱和亲的命运吗?
他的眼前逐渐浮现出一张明艳的笑靥,那般英姿飒爽的女子,岂会是池中物,终有一日会一飞冲天。
他在心里想,若是和亲那人,不是她就好了。
*
初春,山上不少地方都生出嫩芽。
竹林生出大片的竹笋,不少野菜也逐渐萌发,春耕的谷物已经种下,到处一片忙碌之象。
不需要忧心百姓,也是时候到了离开的日子。
“回京述职?”温绮罗挑了挑眉,眼底划过惊异之色,这个时间,怎会如此突然。
她脱下厚厚的冬装,换上更为轻便的春装,衣裙飘飘如仙,嫩黄色的衣衫愈发衬得她面容精致、夭桃秾李,眉宇之间依稀还有淡淡的英气。
温长昀面色正肃,他也是不久前才收到圣旨。
八百里加急送来宫中的旨意,令他带领全家人回京述职。回京述职本是朝臣个人之事,本不会牵动其家人。
温长昀英俊的面庞有几分冷冽严肃,他声音中带着几分凉意,“大夏四王爷近些时日要携使臣进京,恐怕是打着和亲的主意。”
哪怕是武将,温长昀心细如发,更是在朝堂浸淫多年,稍微一想,便知道朝廷意欲何为。
如今朝廷适龄的女子实在不多,几位公主尚且年幼,想来想去,便会想到他身上。如今他身上积累的赫赫战功,早已封无可封,那位表面看重,恐怕心底仍是对他感到忌惮。
温长昀深深叹了一口气,眼底透着几分无奈。
明明已经远离京城,自愿来到这边关,远离朝廷纷扰,可即便如此,仍是逃不开被忌惮猜疑的下场。
自己这两个女儿,都万分重视,哪怕诗河娇纵,硬生生把这苦吃下。不管是哪一个女儿,他都舍不得送到大夏吃苦,可君上这心思,硬生生逼迫她选择。
温绮罗抬头看向父亲,眸光亦是浮动着复杂的光彩。
难怪一夕之间,父亲仿佛衰老了十岁,两鬓间夹杂着几缕白发,她看到后亦是心疼不已。
难怪都说伴君如伴虎,可父亲戎马一生,换来大夙的安宁,以及周围几个国家的忌惮。到头来,居然只落得一个这般下场,当真无情最是帝王家。
前一世,温诗河便是嫁给了赫连觉予为妻,和亲大夏。莫非这一世,她重活一世,所尝试着改变的一切仍是无法逃开既定的结局。
温绮罗眼眸微垂,沉默不语。
前世种种,宛如走马灯一般从她脑海中闪过。难道她真的对温诗河之间并无情分。
并非如此。
从她被人围攻,温诗河带人将她救出重围时,温绮罗已经并不怨恨她了。
倘若真的看到那样的下场,温绮罗眼底闪过一丝怨意,她怕是不愿的。
第234章 回京之路
心中仿佛被火灼烧一般,落下一个深深的洞。
温绮罗眼底一片晦暗,她喃喃自语:“朝廷对温家,当真公平吗?”
记忆中,父亲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征战之中,要么便是戍守边关,甚少会有归家的日子,往往回来,身上总要添上几道新伤。
她知道父亲的背上新旧伤痕复杂,象征着父亲戎马一生的缩影。
有的伤口已经退变成灰褐色,有的还是新鲜的红色。
那些见不得人的、旁人做不得的事情,总是父亲出面在做。可到头来,荣华富贵、安然一生,哪一件都未曾获得。
温长昀带着几分愧疚,看着温绮罗的脸,语气笃定:“若是你们不愿,哪怕拼了我这条命,也断然不会把你们送大夏和亲。事情总有周旋的法子,为父为朝廷呕心沥血、无愧于心,陛下定然不会连这份薄面都不给。”
想到前世温家的下场,父亲为国鞠躬尽瘁,却落得如此下场。她鼻尖一酸,眼眶发热,沉默片刻后,轻轻摇摇头:“也罢,这京城,我与父亲同去,便是狼潭虎穴,我也分毫不惧。”
温长昀看着温绮罗,眸中溢出一丝心疼。
曾几何时,小女儿天真娇蛮,眉宇之间总带着一丝天真,不知何时,究竟发生了何事,才会蜕变为如今的模样。
“为父害苦了你们。”温长昀收拾行囊,整个人愈发沉默。
温绮罗轻轻摇头,挤出一个勉强的笑:“这都不是父亲的错。”
夜色彻底降临。
来之时行囊并不算多,离开时亦是轻装离开。
温绮罗垂下眼帘,默默收拾行囊。她低垂着眼帘,心底有着潮水似的潮润。
脑海中猛然想起江知寂的脸,若有所思地回过头。
却看到江知寂站在夜色之中,衣摆带着月光,勾勒出月光的影子,整个人几乎要和黑夜融为一体。他的面容清俊中带着几分浓浓的郁气,是温绮罗从未在他面上看到过的神情。
“知寂,我要回京了。”温绮罗张了张嘴,却不知该从何说起。
他们之间两情相悦,可若是龙椅上那位,要将她和亲大夏。为了大夙,为了父亲,为了温家所信守的忠义,可是……她的内心深处,当真毫无怨言吗?
“因为和亲?”江知寂一步步走向她,眼底是她读不懂的情绪,“朝廷想要你父亲回京述职,实则是盯上了你和温诗河。”
不用多想,便知道其中的弯弯绕绕。
江知寂的出身,本就是在阴谋诡谲之中,他深深看了一眼温绮罗,双手扶着温绮罗的肩膀,过去怎么从未觉得,这单薄的肩膀上,还压着重重的大山,每一座大山都足以压垮一个人,可温绮罗却却负重前行,从未有过分毫的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