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天眼风水师_道之光【完结+番外】(410)

  虽然隋巧花的行为让我们知道她是一个很感恩的人,但是如果送礼送到让对方感觉到了压力,那这个礼送的是不合适的。

  【交换的本质,是互通有无。】

  你拿你有(但别人没有)的去换别人有(你没有)的,这才是有意义的交换。

  隋巧花一年的薪水还没有我一个月高,她要拿钱给我买礼物,那种压力你们能理解吗?

  她想表达心意我可以接受,但她选择的方式真的是亚历山大。

  我宁可她有空时来帮我家擦擦玻璃表达感谢,我也不希望收到她用钱买的礼物。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每个人也都有不同的需求。

  用自己的特长去满足别人的需求,这才是交换的意义。

  比方说大家给我打赏礼物。

  如果你有收获想表达感谢又有经济能力,那么你的礼物我收的会很开心。大家的认可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

  这是马斯洛需求理论里面讲的自我实现的需求。

  但如果你自己还负着债呢,你非要花钱给我发礼物,那这个礼物就太沉重了。

  表达感谢可以有很多种方式,不一定非要用钱。

  点点免费的用爱发电,或者在书荒广场推推书,或者在评论区公开留言互动,都是很好的表达方式啊。

  能量是相互的。

  你舒服,对方才会舒服。

  让彼此都舒服的选择,才是可持续性的。

  所以,“我穷=我没有价值=我不能付出”,这个观点不成立。

  天生我才必有用,不必妄自菲薄自己没有价值。

  退一万步讲,就算你没有特别能拿得出手的优势,你会的,你的贵人全都会,那还有【时间成本】的差别呢。

  贵人忙的时候,你可不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他分担呢?

  不能付出,不是因为穷,也不是因为自己没有价值,而是因为没有那个意识。

  一位友友说,一个圈子有一个圈的氛围,何必硬挤不属于自己的圈子?

  这话说的……

  如果种粮食的人和缝衣服的人都不去挤对方的圈子,会怎样?

  要不要挤进去,关键要看你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你挤进去是想占人家的便宜,那确实不能硬挤,这会让彼此都不舒服。

  但如果挤进去是为了满足对方的需求呢?

  要想破圈,必须要向上社交。

  我说的这个向上社交,不是热脸去贴冷屁股,而是互通有无,合理的交换。

  一个圈子有一个圈子的需求。

  上面的圈子也有吃喝拉撒睡的需求,也有社交的需求,也有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

  有钱人抑郁的比没钱的人多的多,如果你有让人快乐的能力,你还会缺贵人吗?

  所以,与其抱怨“穷在闹市无人问”,不如问问自己,【我能为他人提供什么样的价值。】

  让心自由,得打破思维模式。

  所有的不行和没有,都是禁锢。

  我没有钱,我没有特长,我没有能力,我没有办法……

  丹霞禅师连佛像都能烧,人生还有什么不能?

  我长得胖,我可不可以少吃多运动?

  我不会做家务,我可不可以去学?

  我白头发,我可不可以搞成黑的?

  哪有什么不可以?

  只是自己的选择罢了。

  不是不能,而是我们选择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我们认为更重要的方面。

  就像我跟大家分享面部的调整一样,调不调其实也没那么重要。

  相由心生,心变了,脸自然就变了。

  之所以分享,是因为不少友友有容貌焦虑。

  我颧骨高怎么办?

  我有悬针纹怎么办?

  我夫妻宫凹陷怎么办?

  ……只有问题,没有方法。

  分享调骨,只是为了让大家多一个选择。

  至于要不要把时间花在变美上,这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

  我们可以不在乎形象,但我们得有选择的自由。

  就像丹霞烧佛一样。

  我可以不烧佛像,但不是必须不能烧。

  我可以不杀生,但不是必须不能杀。

  我可以读经书,但不是必须要读经。

  所有的必须和不能,都是禁锢。

  我可以这样做,但不代表我必须这样做。

  当你心中有“必须”的时候,就有了执念。

  找到那个“必须”,找到那个“不能”,打破它,回归本真。

  像婴儿一样,用无限可能性的眼睛看待这个世界。

  第856章 【篇外:】利他即是利己

  “穷在闹市无人问”这句话,很多人认为没毛病。

  大家之所以认同,是因为确实有很多“穷人”,住在“闹市”,“无人问”。

  这是一个事实。

  但归因方向错了。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两句话连在一起,表达的是别人都是势利眼。

  这就好比说,自己考试没及格,去骂老师,谁让她打分低!

  分数确实是老师给打出来的,但修行,修的是自己。

  遇到问题,责怪别人,还是提升自己?

  我们不讨论对错,只讨论利弊。

  如果向内求,提升自己,随着自己越来越优秀,人会越活越开心,因为自我实现是快乐的本质。

  如果怪别人,这个人也不好,那个人也不好,怪来怪去容易抑郁。

  别人都不是个好东西,就自己是个好东西?

  一旦有了这种偏见,还会想在这个肮脏的世界上活着吗?

  也就是说,一旦把问题归因于外在,会容易产生轻生的念头,这就是入魔。

  天堂与地狱,就在一念之间。

  所以圣人才会提醒我们,“吾日三省吾身”。

  把注意力收回来,放在自己的身上。

  这种思维模式很重要,可以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有人懊恼:别人都不喜欢我。

  喜欢,是一种需要。

  向内求,问问自己:我身上有哪些特质,可以满足别人的需要?

  或者说,你能为别人提供怎样的价值?

  是让人赏心悦目的容貌?

  还是让人如沐春风的谈吐?

  是活泼开朗的性格?

  还是替人解决问题的能力……

  喜欢,没有固定的标准。

  任何特点都可以。

  可能有人仅仅因为说话大嗓门,便让某些人感觉特别爷们、特别有安全感,所以喜欢。(当然,也可能有人感觉这样特别粗鲁,所以说,各花入各眼。)

  找到我们自身的特质,再遇到欣赏我们的人,问题便解决了。

  我们的优点越多,被欣赏的可能性就越大。

  比如,一个五官精致的男人,同时还特别的有学问。事业有成多金,还特别的会做饭。不但肌肉紧实,里面还装了一个非常趣的灵魂……

  这种人,会发愁没人喜欢自己吗?

  能提供的价值越多(利他属性越强),我们就越容易被需要,自然就会被更多的人喜欢。

  所有的问题,落实在【我】的身上。

  【我可以做什么,让彼此变得更好?】

  我们也不需要变得特别完美。

  即使没有好看的外表,没有有趣的灵魂,没有矫健的身材,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但只要有积极乐观的思维模式,也足够吸引到一些需要正能量的人喜欢我们。

  也不必贪多,能满足基本的社交需求就好。

  主耶稣和佛菩萨都不能让所有人都喜欢,我们又何必太贪心呢?不拘于数量,有人喜欢就行。

  但是,如果所有人都不喜欢自己,那就要好好的反思一下自己,看看能为别人提供的价值到底有哪些?

  就算什么都不会,打扫个卫生总可以吧?

  我们有多少价值,就匹配多少的喜欢。

  一阴一阳之谓道。

  如果啥也不是还期望让别人喜欢自己,那就是太贪了。

  你只想获得你想要的,却拿不出别人想要的,讲理吗?

  在意别人喜不喜欢自己的时候,注意力是放在了别人的身上。

  别人喜不喜欢,那是【别人的事】。

  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才是【自己的事】。

  只要能帮助到足够多的人,总会有人喜欢自己的。

  【一切的利他,最终都是利己。】

  提升利他的能力,就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这就是阴阳之道。

  第857章 【篇外:】捡了个大元宝

  一位友友说,用五行杵啄肉垫,好了几天又出现了。

  “而且连续啄了一个多星期了呀”!

  书“看了好几遍啊”,还是不懂本书讲的“根本是什么”。

  先给大家当个小练习吧。

  大家在评论区里留个言看看,你认为这个问题出在哪里。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