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懂了水厂和发电厂工作的基本原理之后,再来理解蒸汽火车,是相当的简单。
火箱,顾名思义,就是专门用来点火燃烧燃料的箱子。当燃料在火箱中释放大量热能,使得火箱周围的水被加热至沸腾,大量水蒸气将在锅炉的顶部形成高压。
接下来是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关键。气缸为双动式,即可以前进冲程和返回冲程。当高压蒸汽将通过阀门进入气缸,蒸汽推动活塞向一端移动,切换蒸汽入口后,蒸汽再把活塞朝反方向移动。
这一过程所产生的机械能将通过连杆传递至驱动轮。
活塞的往复直线运动会经过连杆的曲轴转化为旋转运动,通过连接杆可以同步多个驱动轮,确保车轮同步转动。
当这一切能够正常运转之后,还需要建一条火车可以行驶的铁轨,车轮与铁轨之间的摩擦力会推动火车的前进。
第一版火车并不需要太快的速度,甚至除了火车头,后面拉的火车车厢都不需要是个完整的、遮风避雨的车厢,能装货物运输就行。
为了赶在罗乐的成年礼之前火车能够投入使用,南诏王难得发徭役,使得铁轨的修建、电线的铺设几乎是跟春耕同时进行。
南诏虽然不大,但一家出一个人来修路还是可行的。
罗乐这边也派出了工程队的人。事实上,在罗乐有意无意的干涉下,工程队的人基本不再参与家里的农耕,可家里没了青壮,只靠家里人委实为难人了,怎么办?
早在陈小泉为罗乐打理农田的时候,罗乐就已经让她建立了一个属于罗乐的种地小组,这个小组成员除了陈小泉她大哥外,没有一个是长日村的人。
他们是做什么的呢?
除了在春耕期间帮陈小泉、陈小泉她哥两家种他们的田地之外,主要帮忙制作鸡饲料和农肥。
不过在罗乐的刻意授意下,这些人并不知道他们是罗乐的人,只知道他们以前的组长是陈小泉,现在的组长是陈小泉她大嫂,叶桃儿。
组长的主要工作除了安排组员的工作,还要负责组员的营养和工钱,以前,这一部分的日常餐补和工钱全部由罗乐提供,现在小组的工钱则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为罗乐提供,一部分为员工的福利补贴,剩下一部分,则为各村的雇佣佣金。
长日商队回来之后,罗乐为手底下的员工提供了福利升级,即增加了数项补贴,其中包含了水费补贴,电费补贴,春耕补贴及农肥饲料补贴。
其中,水费补贴只有长日村落实了;电费补贴暂时存在,但大伙儿都不知道什么是电费;而最得人心的就是春耕补贴和农肥饲料补贴了。
春耕补贴与水费补贴一样,需要自己申请,不申请即自动放弃这一项补贴。而申请了春耕补贴的员工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到长日村的陈大义家进行春耕登记,按照抽签决定种地的先后顺序。
这先后顺序原本是按照时间的先后来安排的,但出现了有的人为了先人一步,大半夜就跑陈大义家蹲守,结果把自己冻高烧的事情之后,这种地的顺序就改成了抽签。
对于员工们来说,是春耕的补贴,对于罗乐而言,其实是把应该给员工们涨的工资分给了种地小组的成员……
咳,不是罗乐抠门,而是这些钱发给老员工,他们也只会把钱存起来,这样一来,资金不流动,怎么让大伙儿共同富裕呢?
在市场上流通的钱,才能叫钱不是?
所以,罗乐从一开始就不提涨薪,而是用补贴替代了涨薪,这样一来,不仅扩大了就业市场,大家还都得了便宜,共赢,才是真的胜利嘛……
种地小组除了帮罗乐手底下的员工们以‘员工福利’的形式种地,还能有额外的收入,毕竟长日商队的员工不都是长日村的人,既然要去其他村,怎么能不顺手接一接别家种地的活儿呢?
这时候一定有人觉得雇佣种地小组的人来自己家种地太傻了。
可如果种地小组还带来了南边需要修建铁路,去干活的人不仅包吃、住、衣服和三餐,每人每日还可以得二十文工钱的消息呢?
三个月,每天二十文,总计一千八百文的工钱,还连吃带拿……
这谁能不心动?
如果是别人,这些其他村的人还会犹豫,可领头的人是罗乐!
那可是长日商队的罗东家牵头的修路,能作假?
这种地小组虽然不是罗乐的人,可他们的大本营在长日村,据说他们的原本的头头,现在是罗乐手底下非常顶用的厂长了……
哪怕这种地小组表面上没有被罗乐承认,大伙儿、包括他们自己也默认了他们是罗乐的人……
怎么能不是呢?
种地小组如是想。
罗乐手底下的员工有的福利,他们也有!
嗯,春耕补贴除外。
但他们也有别的员工没有的,比如他们每个季度都可以光明正大从罗乐自个儿的地里挑选不低于三框的时令蔬果……咳。
总之,种地小组的消息不作假,而如果想要去南边修路,只需要去罗乐的食堂处找食堂监督洪礡报名就可以了。
洪礡是何人?但凡有点人脉的都知道,是长日村洪铁匠的二儿子。
而这位洪铁匠,就是罗乐的得力干将!据说长日村的水管、水表,甚至是修路需要的铁轨,都是他带人研究出来的!
如此一来,溪虎山范围内不少人都愿意雇佣种地小组来自个儿家种地,反正种一亩地才花五十文,且只要成功在洪礡那里报了名,还可以先赊账,后付款。
若非去修路有名额限制,溪虎山南侧的地能全部包给种地小组!
对此,叶桃儿和种地小组的全体员工不由得松了口气,这地再包下去,怕是要种不过来了!
而修铁路的这边,主要分了三拨人。
一拨修建铁路,一拨修建沿路房屋,还有一拨负责众人的伙食。
负责的项目不同,每日的工钱,甚至是发放工钱的时间不太一样。
第169章
历史上发徭役的时候,很少有官府配合发放餐食。首先是人数太多,其次需要耗费的食物体量太大,难组织也不划算。
故而一开始南诏发徭役的时候,百姓们可谓是叫苦连天,家里更是一个推一个,谁都不想去。不怪百姓们推搡,往年去徭役的人回来,几乎不成人形,他们都有心理阴影了,哪里愿意去?
但罗乐不是走寻常路的人,她发的徭役,当然是符合半个现代人最基本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以人为本的徭役……
为什么是半个?因为她现在在南诏确实正儿八经处于封建地主阶级,且暂时还没有自己插自己一刀的打算。
罗乐想得简单,既然这块地早晚要是她的,她也不打算做一个剥削人的奴隶主,那现成摆在这儿的好名声,凭何不要?
她不仅要,还要以现任昭贤郡主的名义大力宣传给她做徭役的好处。
什么包吃包住啦,每日发工钱啦,总之,徭役的好处多多,鼓励大伙儿积极报名,要是干得好,下回再发徭役的时候,说不定还能得个小队长来当一当。
昭贤郡主在南诏的地位相当于大安的太子爷,太子爷是什么?是储君,是未来的南诏王,能忽悠大家吗?
再加上南诏那百年出一位女王的传统,有了南诏王的宣发,南诏百姓虽然将信将疑,但身体还是积极得很,原本的推搡变成了争抢,纷纷踊跃报名。
这可是女王诶,他们南诏的历史上的女王可能身体不太行,但就是没出现过昏庸的女王!
虽说不是每个村都有一位百岁老人,见证过上一任女王的辉煌成就,可每个村一定有那么一两户乘上了女王的发展东风,成为村子里数一数二的大户!
能变得有钱,谁不想发达?
故而修建事宜比罗乐想象中发展得还要顺利。
人一多,为了让大伙儿都有参与感,这负责每个部分的人的工作时间也各有不一。比如大锅饭,只要是个人都能上手的,所以工钱是一日七文,每日一结,人也是每日一换。
而修建房屋的,房屋还没建好,换来换去也不妥当,工钱的发放规律与做饭的也不一样,如果按照天,有人拖延工程进度,怎么办?故而是以修建好一间屋子为更换周期,修建好一间屋子得一百文,房屋质量决定人员的去留。
至于修建铁路,这活儿不是谁想上就能上的,想修路还得学习三天,通过考试后,才能上岗,其待遇也比前二者更好,不仅提供工钱、吃住和三餐,还会为修建小队的成员发衣服,等修建工程结束,衣服可以由成员自由选择带走或不带走。
如果选择带走,但衣服破损了,还可以免费更换崭新,当然,衣服旧了的也可以选择免费换新。但这儿有一个坑,虽然铁路修建小队的成员拥有下一次徭役时争当的小队长的权利,但官方会优先考虑当初选择带旧衣服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