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宴琢都看在眼里,但修建水渠也是一门学问,在哪里修建也需要深思熟虑。如果地势过低,来年到了雨季就会容易形成洪涝灾害,如果地势过高,再碰上干旱天气照样会容易枯水。
他去实地考察了一圈,最后发现东边的地势比较适合,随即下令,在东边修建一条水渠,以便农户浇灌庄稼。
一部分士兵在书院照顾那些染上疫症的百姓,另一部分也没闲着,开槽、填土、修筑都是力气活,他们从天亮干到天黑,却连声累都没有喊过。当地的百姓看在眼里,深受感动,那些年轻力壮恢复的好一些的百姓自发的加入他们修筑水渠的队伍。众志成城之下,水渠很快便修好了。
听完景流的回答,宴琢点点头嘴角露出一丝笑意,目光朝景流之前拿来的包裹扫去。
景流应勤地将包裹递了过去,包裹里面装着珩王让他找的一件披风,他翻找了好久才从箱子底下找出来。景流一边往外递包裹一边道:“最近天气有些转冷了,王爷是该多穿一些。”
宴琢接过包裹,平静地看了他一眼,道:“不是我穿。”
不是王爷自己穿,那是给谁穿?
景流脑子一转,顿时打了一个激灵反应过来。
“哦,王爷最近都忙着修筑水渠的事,眼下水渠也修好了,要不要抽空去书院那边看一下患者的情况。”
“嗯。”
男人淡淡的应了,然后从书案前起身,稍微舒展了下筋骨就朝门口走去,走的时候还不忘抓紧了手中的包裹。
第115章
宴琢来到书院,却不见赵明笙的身影。
询问之下才得知是去了厨房。
几场秋雨下来,原本被薅秃了的野菜又突突地冒了出来,让人感叹生命力顽强的同时,泪水不争气的从嘴角流下。
绿油油的野菜!
是绿菜啊!
朝廷运来的粮食,像米和面这一类暂时是不缺的,但绿菜就没办法了,到底条件有限,从京城到兖州路途遥远,绿菜根本存放不住,只有土豆白菜一类的能经得住放。
吃了大半个月的土豆,大家的面色都快和土豆差不多了。
这雨后冒出来野菜简直就是希望之光!
刚长出来的荠菜最嫩,和肥瘦相间的猪前腿肉一起剁成馅,无论是包饺子还是包包子都好吃。
曲曲芽清洗干净后用开水焯上一遍,泼上油再淋上蒜汁也是一绝。
赵明笙正指挥着厨房里的伙计,将清洗干净的野菜下锅,忽然听到门口有人在喊珩王殿下安。
一转头,看见宴琢杵在门口。
“殿下怎么来了,水渠那边已经修好了吗?”
赵明笙知道宴琢准备修筑水渠的事,对此她也是十分赞成。有了水渠,那兖州百姓今后的农业灌溉问题就容易多了,一想到水渠修成以后兖州百姓不用再为缺水浇地的事发愁,她便忍不住粉唇微弯,笑嫣生动。
宴琢也被她的笑容所感染,嘴角微勾:“嗯,已经修好了。你这边情况如何,那些患者的情况怎么样了?”
“大家的病情都有在好转,有几位患者今天就可以痊愈离开书院了。”
赵明笙轻描淡写的说着,但宴琢知道她背后为之付的艰辛却一点也不少。
这段时间要不是有赵明笙和那些郎中在,黄富仁的那些伙计根本忙不过来,书院恐怕也早就乱成一锅粥了。
赵明笙带着那些郎中,白日里在书院忙上忙下的救治病人,夜里还要和众位医者聚在一起,探讨医方。不分白天黑夜的忙碌,日以继夜的研究,一天也不曾松懈过。正是他们这份不懈的努力,多次挑灯夜战的钻研,不断的调配,才最终成功提炼出治疗最有效的配方。
“辛苦了。”
宴琢没再多说什么,该说的他都已经在送往京城的信中说明,相信皇上一定会对他们有所嘉奖。
他看着赵明笙挽起的袖口,问道:“今天怎么想着到厨房来了?”
“这几天雨水丰盈,伙计今天在后院发现了一些刚长出来的野菜,便采了回来。我准备给那些痊愈准备离开书院的患者做顿好吃的,就当作为他们祝贺和践行了。”
男人点了点头,顺手挽起袖口。
“有什么我能帮忙的吗?”
赵明笙想起他之前的“丰功伟绩”,顿时头摇的跟个拨浪鼓似的。
一个能把白粥煮成黑粥的男人,怎么敢让他进厨房啊!
“不用不用,这都快弄好了”
“好。”
宴琢也不勉强,放下袖子乖乖等在一旁,只是眼帘有些微垂。
看到他这副有些落寞的神情,赵明笙顿时有些于心不忍,他只不过是想帮忙而已。
赵明笙心软了。
她想了想,从一旁的桌子上拿出来一个石头制成的捣蒜罐子,还有一根用来捣蒜的石杵,拍了几瓣蒜扔进去,然后一股脑地塞给宴琢。想到还有饺子,她又多准备了一些蒜瓣扔进去。
吃饺子哪有不沾蒜汁的道理。
“捣蒜会吗?”
怕宴琢不会,她还比划了下捣蒜的动作。
宴琢认真地观摩了一下她的动作,然后自信地点了点头。
看着那双复又明亮起来的眼睛,赵明笙松了口气,放心的把捣蒜这个任务交给他,转过身去继续忙活她的事。
焯过水的野菜变得格外翠绿,散发出清新的气息,就等浇上蒜汁拌匀了就可以吃了。
就在此时,赵明笙突然听到背后传来咔嚓一声,她猛地扭头去看。
只见捣蒜用的石罐,从底部碎裂开来,裂成了两半,一半顺着桌沿咕噜噜地滚了下来,嗵的一声砸在了地上,把地面都砸出一个小坑。
而始作俑者正举着裂开另一半,呆愣在原地。
石罐:我裂开了.jpg
赵明笙:!!
捣个蒜都能把石碾子捣碎,您这是用了多大的力气啊!
石罐自己可能也没想到,本来能传承几代人的它会如此“英年早逝”,只可惜它遇见了宴琢。
她觉得自己刚才就不该心软,她不心软,石罐也不会“英年早逝”。
不愧是厨房杀手!
宴琢呆愣了一会儿,皱眉看向手中的石罐,似乎是在嫌弃石罐怎么这么不经用。
对上赵明笙视线的一瞬间,宴琢的眼神有些闪烁,他不过是用了十分之一的力气,是这石罐自己裂开的。
“那个......是不是我太用力了。”
男人低沉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犯了错的小心翼翼,又像是干了坏事被发现的狗狗。
赵明笙扶额。
不是你太用力,难道是石罐自己想开了?
她正想说些什么,一抬头撞进一双墨色的眸子,墨如水的眸中倒映着她的身影,那张俊美到极致的脸庞配上那有些迷茫的神情,令赵明笙心头一跳,她还是头一次见这张一贯冷脸示人的珩王殿下露出这样的表情。
就像是山中不谙世事的神仙,初遇凡尘的事情所困。
赵明笙艰难地撇开眼,呼了一口气。
嗯,一定是厨房的烟火太浓了,才会产生这种错觉。
赵明笙一边这样想着,从宴琢手上接过碎裂的石罐,甚至还开口安慰道:“没关系,一定是这个石罐质量不好,这个碎了也没事,我这里还有备用的石罐。”
赵明笙打开柜子,发现就剩下一个备用的了,要是在被霍霍了可就真的没有了。
她拿出最后一个石罐,有些犹豫的看了宴琢一眼。
“要不......”
就在她想保住这最后一个岌岌可危的石罐时,宴琢突然很通情达理道:“我突然想起来,有些事情要和黄富仁交代一下,我先去找他了*。”
赵明笙松了一口气,如释重负:“好,那你先去找黄伯父吧,他就在外面。”
宴琢颔首后转身准备离开。
赵明笙瞅着他这些日子以来有些消瘦的背影,忍不住开口道:“对了,再过一会儿就能开饭了,殿下要是不嫌弃的话,一会儿也来尝尝吧。”
宴琢回想了一下那段日子在山中品尝过的手艺,那些鲜美的滋味他恐怕一辈子都忘不了,他甚至不由自主的咽了咽口水,头也不自觉的点了点。
“好。”
送走了宴琢,赵明笙这才专心下来好好准备她的午饭。
蒜瓣剥洗干净后捣成蒜泥,一部分留出来用来做凉拌野菜,一部分加入醋汁调味。准备好这些以后,那边负责包饺子的伙计也已经包完了。
这个时候赵明笙才发现,饺子包的有些多,厨房里的灶台有些小了,一锅煮不下这么多的饺子,分批煮的话要多费一些时间,恐怕会耽误了用饭的时间,二锅的饺子也不如头锅的好吃。
她想了想,索性让伙计将施粥的锅拿了过来,就在院子里架起了火,直接用这口大锅来煮。
水还未开锅,便引得众人前来围观。
不足五岁的孩童摇晃着头上的两个小啾啾凑了过来,天真的发问,“姐姐这是在做什么啊?是在准备煮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