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完脉,赵明笙的眉头松快了一些。祖母身子没什么大问题,就是上次病后还是有些虚,胃口也难免会受影响。
赵明笙重新端起鸡丝粥,诱惑道:“这么香的鸡丝粥,祖母确定不要尝一尝吗?”
顾老太君连连摆手。
“午睡醒那会儿想吃,这会儿嘴里没味又不想吃了。”
老了老了,倒是越活越像个小孩了。
见祖母是真的不想用鸡丝粥,赵明笙将带回来的糕点拿了出来。
“那这些糕点呢?”
解开油纸包的瞬间,栗子糕的香气顿时弥漫了整个厢房,让人心甜意洽。
纵使嗅觉有些退化了的顾老太君也被这股香气所吸引,有些怀念道:“是东街上那家点心铺子的板栗糕吧,自从你离开侯府后我也好久没吃过了,快拿一个我尝尝。”
见顾老太君主动要吃,一旁的李妈妈连忙命人布置上了。
说来赵明笙曾经也和小厨房一起研究过这栗子糕的做法。要将板栗剥壳取栗,清水淘洗后上锅蒸至熟烂,用石杵捣成栗子泥,拌入炒香的瓜子仁,再淋上两勺蜂蜜,搅拌均匀后栗子糕的内馅就做好了。再选取上好的糯米磨成粉,滚水烫熟后揉成面饼做成外皮。
步骤是对的,可就是怎么也做不出来外面糕点铺子那味,索性还是买来吃,花不了几个银钱还图个方便省事。
赵明笙恰时地递上,“光吃糕点有些干噎,配上这鸡丝粥岂不是正好?”
“哟,在这等着我呢?你个小机灵鬼。”顾老太君嘴上笑骂着,手上却乖乖端起了那碗鸡丝粥,确实光吃糕点有些干,配上这鸡丝粥刚刚好。
不用老夫人吩咐,李妈妈就连忙差人去小厨房又做了一碗鸡丝粥来,亲自端至赵明笙的跟前,笑道:“还是五娘子您有办法。”
赵明笙也冲她一笑:“多谢李妈妈,小厨房这碗鸡丝粥我可是想了很久了。”
“你听听,原来是想吃粥了这才想起回来看看我。”顾老太君打趣道。
“哪能啊!”赵明笙连忙哄道:“祖母您放心,等过段时间我一定天天都来看您。”
赵明笙心里盘算着,是该在京中买个院子了,在京郊大批量种植药材的事,她少不了得在这边盯着。明年开春就是会试了,过几日哥哥那边也该准备进京备考了。
她将自己的想法同祖母一说。
顾老太君起初还有些不乐意。
“买什么院子,偌大的侯府难不成还没你个小丫头住的地方了?再说你之前的院子不还在呢,另买院子做什么。”
赵明笙解释道:“我一个人住倒是不打紧,但是我家哥哥过段时间要来京中参加会试,总归是要有个住处的,他毕竟是外男,住到侯府里也不太妥当。”
顾老太君微微一愣,赵家这些小辈中,除了大房家的长子还算争气,大前年考上了举人,替家族争了一回光,其他小辈中到了二十五六连个秀才都考不中的比比皆是,说出来都觉得丢人。
没想到笙丫头那哥哥倒是如此争气,年纪轻轻便考中了举人。
考中举人后便已经有资格做官,继续往上考,通过会试那便是进士。对于大多数寒门子弟来说,趁早担任教县丞、主薄是他们最好的选择。也有那不甘心止步于此的,就会选择继续参加会试,但那是多少人终其一生也达不到的地步。
“能走到会试这一步不容易,确实该提前来京中熟悉熟悉环境。”顾老太君点点头道。
先不说能不能考上,这份拼劲还是值得肯定的。
“正是呢。”
赵明笙咽下最后一口粥,道:“我想着就在侯府周边盘下个院子,让哥哥先过来适应适应,免得到时候出了什么岔子,也不枉费这寒窗苦读十几载。我也想离祖母近一些,好天天到您这来讨粥喝,到时候您别嫌我吃的多才好!”
“好好好。”顾老太君一听她打算将院子买在侯府周围,顿时喜笑颜开,“李妈妈,你明天就带人去周围打听打听,看有哪家想要卖院子的。”
“哟!听说笙丫头回来了。”
正说着,一道有些尖细的女声自身后响起,赵明笙回头,二伯母李氏牵着赵明婧笑吟吟地走了进来。
顾老太君瞧着匆匆赶来的李氏,笑道,“这府上就属你耳朵最灵。”
这句一语双关既是调侃,也未尝不是一种敲打。这府中没有不透风的墙,像通个风、报个信这样的事也没少过,只要做的不要太过分,她平日里倒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
这边赵明笙刚来,不过喝一碗粥的功夫,二房那边就得了消息,还来的这般及时,难免让人多想。
李氏讪笑着将赵明婧往前推了推:“母亲这样说可是折煞儿媳了,是婧丫头听闻妹妹回来了,非闹着要过来见一见。”
李氏的这番话,真假参半。
经过之前的那些事,姐妹俩的关系缓和了不少,赵明婧从母亲那听闻赵明笙回来了自然是要见一见。
但这不代表李氏就没有着自己的小心思。老夫人虽不喜她的这些小动作,但对儿孙一辈的却格外宽容。
果然,她这样一说,顾老太君就没再追究这件事,只命人撤了碗碟,抬抬手召唤赵明婧也坐到她身边去。
李氏悄悄松了口气,也找了位置坐下来。
赵明婧向祖母问了安,落座后转头对赵明笙笑道:“许久未见五妹妹,今日一见越发水灵了。”
原本只是闺阁女子间互相吹捧的话,赵明婧信手拈来,可等她仔细去瞧,整个人都愣住了。
眼前少女的眉眼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只是更精细了些,要非说容貌变的更美了一些,倒不如说是整个人的气质都变得灵动,是一种洗净铅尘灵动的美。
出去这一趟,赵明笙见过人间疾苦,也见过人性温暖;见识过荒芜大地寸草不生,也见识过山河辽阔风草雨露;曾与漫天星辰相拥未眠,也曾任冰凉溪水打湿鞋袜。
没有高宅大院,也没有迷茫的前程,兖州一行,好的坏的,都化作一点点的回忆,充实着她的阅历,心灵上的充实令她整个人的气质更加令人着迷。
“三姐姐近来气色看着也不错,可是用了什么好东西。”
谙熟这一套的赵明笙立马就回夸了回去,可赵明婧那边却迟迟没有反应,她狐疑的看去,只见赵明婧直勾勾地盯着自己,似乎走了神。
“三姐姐?”
赵明婧猛然回过神来,意识到自己刚刚居然盯着五妹妹看呆了,她唰的一下红了脸。“没、没什么,只是觉得五妹妹越发好看了。”
赵明笙笑了笑,回了一句:“三姐姐也是。”
商业互吹嘛,谁不会呢。
一旁的李氏眼睛转了转,突然道:“刚刚听闻笙丫头打算在这附近买一套院子?”
“是,祖母已安排李妈妈明日帮我去打听打听。”赵明笙又笑将刚刚的说辞又说了一遍。
“哪里还需要这般麻烦。”李氏话音一转,“正好我嫁妆里刚好就有套二进二出的小院子空闲着,离侯府也不远,就隔了一条街,笙丫头若喜欢伯母便送你了。”
赵明笙微愣,这地界,一套二进二出的院子,起码得卖个1000两。
以她对李氏的了解,她的这位二伯母,可是个无利不起早的人。如今这般大方,倒是令她打起了十二分警惕。
于是她嘴角含笑,委婉的拒绝:“这地界的院子也不便宜,怎好令二伯母破费。”
被拒绝了一次的李氏也不气馁,脸上的笑容越发灿烂:“左右不过是个闲置的院子,都是一家人,说什么破不破费的话。那院子离崇山书院也挺近的,你那哥哥若是来住倒也方便。”
这回赵明笙沉默了,没一口回绝。
看出了赵明笙的犹豫,李氏再接再厉道:“据我所知,附近这些院子里主家都住了好些年了,怕是不会轻易卖院子。”
一旁的赵明婧眨了眨眼睛,她这母亲,今天怎么变了个人似的,母亲平日里不是最在意那些黄白之物了吗?
说起母亲刚刚提到的那个院子,赵明婧也有些印象,院子位置格局确实不错,离侯府近,离京中最有名的崇山书院也不远。只是......
离那丧了妻又爱吃喝玩乐的表哥家也不远,就隔了一条街。
赵明婧心底叹了口气,看来母亲还是没有死心。
第124章
这世上最难还的便是人情,有些人情可以欠,有些人情欠不得。
顾老太君显然看出来赵明笙对这院子心动,但她并不想欠这个人情,随即开口道:“行了,亲兄弟还明算账呢,也别说什么送不送的了,就卖给笙丫头吧。”
顾老太君都发了话,李氏只好报出了一个中规中矩的价格。
赵明笙又主动添了点,最终院子以一千五百两的价格被她买下。
人情没送出去,李氏却一点也不恼,反而嘴角都快咧到耳根子。她之所以极力推销这套院子,正是因为她侄家就在隔壁。她那侄子长得也不赖,除了有些不务正业、贪玩好色以外,也没什么大毛病,正好丧期已过可以另外续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