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茂错愕,“你不怪我?”
徐蘅露出奇怪的神情,困惑道:“我为什么要怪阿姐?且不说沈起元推我们下车,未曾将我们放在心上,枉顾性命,而今阿姐乃义军首领,晋州、江州和北地百姓的性命、利益皆维系在阿姐身上,我们与卫王势力敌对,争夺江山,牵扯极大,动辄死伤千万,可不是讲究感情的时候。”
跟随徐茂人的越多,她就不仅仅再是她了,别人愿意为她效力,正是因为她们利益一致,有共同目标,绝不能因私情而废。
否则不是追随徐茂的人杀了她,另举明主,就是卫王势力吞噬她们,所有人都没有好下场。
徐茂心神微动,目光停留在徐蘅脸上,隐隐有种莫名的感觉,仿佛看到成年后的徐蘅,默默倾听时,偶尔蹦出几句,为她出谋划策。
两个时空的影子重叠,徐茂倏地激灵。
徐蘅的手在她面前挥舞两下,拉回徐茂的神思,徐蘅问道:“阿姐,怎么了?”
徐茂道:“没事,就是有点惊讶。”
见此,徐蘅骄傲地抬起头,“阿姐别小看我,我可是每日都有认真听课,完成功课,假以时日,能做阿姐身边的大军师!”
这番举动倒是显露几分稚气,徐茂打消怀疑,揉揉徐蘅的脑袋说:“好,大军师的位置留给你。”
严肃的氛围一扫而空,徐茂放松下来,题归正转,徐蘅给她提供灵感,弑父的名声,必须由她来背。
徐茂道:“沈起元的事情,你就不要操心了,我自有安排,不会让你代我顶罪的。”
徐蘅以为徐茂是想到什么借刀杀人的法子,也不坚持,只是担忧道:“不知娘亲可跟他是否在一处……如若沈起元利用娘亲给阿姐下圈套,应当如何是好?”
说到这个,徐茂想起前面几局,她母亲徐明珠述说的经历,不禁冷哼一声。
出事那天徐明珠不在家,去赴钱娘子的宴席,沈起元逃走的时候就没管她,也没叫他朋友给徐明珠捎口信,幸亏徐茂让仆奴跑到钱娘子家报信。
钱娘子听闻官府四处抓捕沈起元,紧忙将徐明珠藏起来,躲过官府搜捕。
官差离开后,徐明珠害怕牵连钱娘子,连夜逃出鹿城,根据仆奴给的消息,准备前往晋阳,但路途艰险,她怕自己过去时,徐公孺和沈起元没有停歇,又不知逃去哪里。
顾虑到许多因素,徐明珠转道去了银平姐姐家,等形势安稳些许,能够跟沈起元通信,她才去找沈起元,一家团聚。
而今沈起元早将妻女抛诸脑后,失踪,在他眼里,如同死亡,一点不用担心他主动寻找徐明珠,并且找了,在晋阳寻几天,找不到,他自己就放弃,徐明珠在银平待着,反而安全。
徐茂道:“无需忧心,我已打听到母亲下落,母亲不在晋阳,而在银平姨母家,沈起元一时半刻找不到那里,眼下幽州也并不安稳,我给母亲写封信,叫她避着点沈起元,等过段时间,我把沈起元解决了,再命吕飞燕接母亲到晋州。”
但是转念一想,万一沈起元狗急跳墙,全力搜寻徐明珠下落,又恰好运气爆棚,误打误撞找到人,那就是白白将致命弱点送到沈起元手里,叫人不爽。
这一回合,徐茂自己赢不了,她更不想看到沈起元笑到最后,登基称帝。
她就是死,高低也要将所谓的天命之子一起带走。
徐茂改口道:“罢了,我派人乔装打扮,秘密去银平保护母亲,如若沈起元寻到母亲下落,那就迅速转移到晋州。”
徐蘅放心地点点头。
“别说我了,快喝绿豆汤。”徐茂把徐蘅跟前的那碗绿豆汤往她那边推了推,轻声催促。
徐蘅捧碗,咕咚咕咚,牛饮两大口。
徐茂暗自筹谋杀沈起元,又广而宣之的具体实施步骤,将此事提上日程。
接着拆林舒娘的信,徐茂又发现一个拉仇恨的好机会。
图书馆选址,树灵庙。
推倒颂安百姓供奉的树灵庙,在此修建九层阁楼,存放书籍,所有人都有机会进入阅览,既惹恼百姓,又得罪世家大族,藏以万卷珍贵典籍的清流人家,一举两得,岂不乐哉?
徐茂抚掌,突然发现自己停滞不前的退游大业迎来新机,处处都在帮她。
又能安心躺平了。
徐茂美滋滋地研墨,给林舒娘回信,说道:“树灵庙地广而平,连接坊市,位置优越,且本受百姓供奉香火,而图书馆利国利民,神仙愿见,百姓拥护,修筑其上,最为适宜,当建图书馆以代之。”
有了树灵庙,徐茂便不在意其他事,大手一挥,答应修建驿站,以江州作为贯通南北的枢纽,收传消息。
邓绿华和宋得雪正在忙碌修建幽州和晋州之间道路的事情,开工几个月,应是有些经验,徐茂将她们二人叫过来,准备分一个人,清理幽、江沿途匪盗,铺设道路,定点修建驿站以方便信使休息,更换马匹。
而且可以增派人手,驻守驿站,每人负责一段距离,通过接力的方式来传递信件和包裹,这样就不会太累。
徐茂想好大概方向,问邓绿华和宋得雪二人:“我准备在幽州、晋州和江州休整道路,清理沿途匪盗,修建驿站,派人前去把守,并且信使分段送信,提高效率,也减轻信使压力,你们觉得如何?”
宋得雪思忖道:“元帅的意思是增设幽州与晋州、江州之间的驿站,开辟一条忠义军传递消息、物件的专用道路?”
徐茂颔首,“如若建成,并且清剿那些惹人厌烦的匪徒,我们来回传信的时间,或可缩短至七日。”
“这是好事啊。”邓绿华表示赞同。
她们修路的目的本就是畅通消息,同时方便百姓行走,而今铺设专道,对她们更加有利,运送粮草供给便捷之余,最重要的是足够安全。
徐茂道:“那你们分别负责一条路,是去晋州还是江州,二选一,幽州这边,修到新高,建驿站,定此为起始点,从新高开始划分,前段民用,后段作为军用专道。”
幽州到新高,民用道,不限制身份,大家都可以上路通行,但新高到晋州、江州这一部分,当前时期,不再向民众开放,仅忠义军传信专用。
邓绿华和宋得雪惊讶地互相看一眼对方,未料徐茂会让她们分开,两条道路同时修建。
宋得雪主动站出来说:“元帅,由我负责江州线路吧,晋州方向,人员、规划等大体已安排妥当,不会出岔子,并且邓娘子也跟劳工们熟悉了,让我去主持另一条道路,更为适宜。”
徐茂想了想,道:“你说的有道理,那就按你的意思办。”
“此外,此路以快捷为先,需要择选最短距离,避不开难缠的匪盗、叛军,我让火箭班诸位,加增其他几个班级,与你们同行,路途中遇到匪贼,先礼后兵,报上忠义军的名号,能够互不干扰,相安无事最好,如若不然,那就动手只有铲除这个麻烦了。”
邓绿华和宋得雪领命。
任务交代完毕,徐茂听闻宋得雪每日出工,忙到脚不沾地,时常连饭都顾不上吃,招呼她们留下,让人再送几碗绿豆汤,监督她们俩喝完再走。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再好的身体也经不起你这么造,身体是本钱,别仗着年轻就不当回事,要按时吃饭啊。”徐茂嘱咐宋得雪。
宋得雪紧忙笑笑说是,旁边的邓绿华害怕徐茂接着说她,索性先下手为强,询问徐茂增加江州线的缘由。
徐茂将林舒娘的意思转述给她,以后江州就是她们收集消息以及对外宣传的窗口,疏通南北阻碍。
邓绿华了然,她忽然搁下碗盏,惊喜地跳起来,转头看向徐茂身后的母亲,邓婵。
邓婵记录徐茂她们的对话,屋室静默,她抬头,对上女儿的视线,知晓邓绿华话里所指的那个人是谁。
在众人未曾注意时,邓婵轻轻点头,在沉默无言里支持邓绿华。
邓绿华得到许可,眼睛晶亮,走到空地中间,语调欢快,出声道:“元帅想要南边的消息?那不用元帅另外派人出去打探,我有一个人选。”
徐茂疑惑道:“你欲举荐谁?”
邓绿华不好意思地微微低头,说:“回禀元帅,常言道:‘举贤不避亲。’那我就厚着脸皮举荐自家姨母了。”
“姨母姓邓,单名一个娥字,为青州刺史夫人,为人豪爽洒脱,友人广泛,又常常行走宴席间,可以搜罗新闻,请姨母帮忙打探消息,再合适不过。”
“原来是她。”
邓绿华说的时候,徐茂记起来,她推荐的这个人正是邓婵之妹,先前邓婵还给邓娥写过信。
徐蘅面露明悟神色,显然记起此人,拉起徐茂的衣袖说道:“阿姐,邓夫人家的郎君就在御前行走,能帮咱们监视皇帝动向,我也觉得没人比邓夫人更合适。”
监视皇帝。
貌似是个不错的选择,安插眼线在君王身侧,最后清算罪名时,岂不多给她戴上一顶藐视君威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