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妙妙顿时来了兴趣,“灯会?”
她自从穿越到古代还没逛过灯会。
赵伯承嗯,“不仅有灯会,还有很多七夕的美食。”
李妙妙的眼睛都亮了,抱着赵伯承的胳膊晃了晃,“都有什么美食?”
赵伯承写字的手一顿,卡壳了。
他也不知道,他这辈子活到现在都还没逛过七夕灯会,主要在跟李妙妙成亲之前,也没人能让他陪,所以,赵伯承也不知道都有哪些七夕美食。
赵伯承:“等我打听打听再告诉你。”
李妙妙:“……”
李妙妙继而重新趴到桌案上,小猫一样,“殿下,你以前的生活是不是很枯燥?”
赵伯承想了想,点头。
但其实赵伯承在跟李妙妙成亲之前并没有觉得他自己的生活枯燥,因为在赵伯承看来,男人就该有一番作为,上报君主,下为百姓,征战沙场,保家卫国。至于什么儿女私情,那些都不重要。但是现在,赵伯承觉得他以前的想法不对,至少不全对。
李妙妙歪了歪小脑瓜,“殿下你放心吧,从今往后有我在,你的生活就不会枯燥啦!”
赵伯承弯了下嘴角,“嗯。”
李妙妙又喜滋滋想着后天可以过七夕的事情问赵伯承:“殿下,后天我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去逛灯会呀?”
赵伯承:“你喜欢什么颜色的衣服?”
李妙妙想了想,“那就浅蓝色吧!”
赵伯承有些意外,“浅蓝色?”
他还以为李妙妙会穿粉红色。
李妙妙抱住赵伯承的胳膊,“七夕那天我想跟殿下穿一样颜色的衣服,那样别人一看就知道我们是夫妻啦。”
李妙妙是挺喜欢穿粉红色,但赵伯承总不能穿粉红色,而浅蓝色李妙妙和赵伯承都可以穿,正好能凑成情侣装。
赵伯承心里软软的,“好,那就一起穿浅蓝色。”
李妙妙眉眼弯弯,“那再让芸双帮我们做两个一模一样的香囊。”
赵伯承依旧顺着李妙妙,“好,都依你。”
李妙妙很开心,这才又松开赵伯承的胳膊让赵伯承继续给她写历史故事,而她则趴回桌案上,小猫一样乖巧地看着赵伯承写。
这之后的第二天,李妙妙就去拜托芸双帮她和赵伯承做香囊了。芸双很高兴赵伯承能带李妙妙一起去海城过七夕,连忙找了合适的布料开始认真刺绣。
李妙妙则窝在主帐的软榻上看赵伯承给她写的那些历史故事,都是些有趣的小故事,赵伯承没用文言文,都写的大白话,方便李妙妙阅读。
李妙妙每隔一会儿都会哈哈哈。
芸双坐在旁边一边绣香囊一边问李妙妙,“王妃,殿下都写的什么呀?看您这么开心。”
李妙妙就挑了几个她觉得最好笑的故事讲给芸双听,然后芸双也觉得好笑,主仆二人便一起坐在软榻上笑,整个主帐中都显得很是欢乐。
中午的时候赵伯承没有回来,芸双便陪着李妙妙在主帐里面用午膳。李妙妙问芸双,“你有什么想要的吗?我从灯会帮你买回来。”
芸双哪敢让李妙妙帮忙买东西,连忙道:“奴婢没有想要的东西,王妃不必记挂奴婢。”
李妙妙想了想,“那我帮你带灯会的小吃好不好?”
芸双很是感激,“奴婢谢王妃赏赐。”
李妙妙继而喜滋滋咬了口包子,“对了,七夕一般会有什么好吃的?你知道吗?”
昨天赵伯承说了会打听一下再告诉她,但今天一大早就见不到这号人了。李妙妙虽然有点小失望,但也不会因为这么点小事去打扰赵伯承。
芸双道:“奴婢不知道海城的七夕跟京城是不是一样,但京城的七夕一般会有乞巧果、巧酥、江米条、花糕、糖水、糯米藕,以及各种瓜果。”
李妙妙顿时惊讶睁大了眼睛,“这么多啊!”
芸双点头。
李妙妙这会儿就更加期待明天的七夕节了,她原本就是个小吃货,有这么多美食等着她,这也太幸福了!
李妙妙又问芸双,“哪一种美食最好吃?”
芸双想了想李妙妙平时的口味,恭敬道:“奴婢觉得王妃您可能会喜欢吃花糕。”
李妙妙喜欢吃那种软软的糕点,但不太喜欢吃那些干巴巴的东西。
芸双又道:“巧酥和江米条有点干,乞巧果是酥软的。”
李妙妙还从没吃过乞巧果,她问芸双,“乞巧果长什么样子?甜的还是咸的?”
芸双道:“是甜的,
至于形状,不同的地方做法不同,京城那边是圆的,像个苹果。”
李妙妙想象了一下乞巧果的样子,然后点了点头。
芸双眉眼弯弯,“奴婢觉得王妃应该也会喜欢吃乞巧果。”
李妙妙很开心,双手托腮嘴角上扬,“等明天我要把所有的美食都尝一遍!”
芸双附和笑着。
李妙妙起身跑到赵伯承的桌案前拿了纸和笔,又巴巴地跑回软榻上,然后用笔开始画乞巧果,画花糕,画江米条。李妙妙的画功不好,所以即便是吃过的花糕和江米条画得也不像,不过没关系,她就是喜欢画着玩。
晚上赵伯承依旧没有回来用晚膳,李妙妙自己用了晚膳又跟芸双玩了会儿就早早休息了。
赵伯承回来的时候已经是亥时末刻,他走进帐篷一片漆黑,李妙妙已经睡熟了。赵伯承放轻了脚步走到屏风后面换下铠甲去洗漱一番。洗漱完也没有点灯,就那么借着帐篷外面的月色摸黑走到了床边。
李妙妙侧躺着身子躺在床上,手里还拿了一张画纸。赵伯承俯身轻轻从李妙妙的手里把画纸拿出来,上面乱七八糟画了好多糕点。因为李妙妙的画功不好,赵伯承一开始都没看出来李妙妙画的什么。但李妙妙很仔细在糕点旁边标注了文字,赵伯承一一去看,这才看明白李妙妙画的是乞巧果、花糕、江米条、糖水、糯米藕,以及各种瓜果。
赵伯承无声弯了下嘴角。
他今天很忙,上午巡军,下午跟镇北侯一起根据周军大部队向南移动的情况做了具体部署,所以才回来到现在。但即便如此,赵伯承也没忘了向人打听一下七夕节都有什么美食。
乞巧果、花糕、江米条、糖水、糯米藕,以及各种瓜果,其实还有水饺、豆芽,赵伯承想着明天一早醒来就跟李妙妙说说这些美食,但看样子李妙妙已经知道了,而且还特意留了画给他。
赵伯承仔细将李妙妙的画收好,然后躺到床上,轻轻把人抱进了怀里。
次日赵伯承并没有抽出一整天的时间陪李妙妙去海城逛灯会。一则灯会是晚上,白天去了也只是逛街,二则赵伯承毕竟是主帅,即便是陪李妙妙出去玩,也要先把军队这边的事情部署安排好才行。
李妙妙便乖乖在主帐里跟芸双玩,等到下午的时候,才跟赵伯承一起骑马去了海城。
是李妙妙想骑马,秋天天气凉爽舒适,坐在马车里面太闷了。
赵伯承便也由着她,两个人一人一匹马,慢慢地骑,等到海城驿站寄存马的时候正好到了晚膳的时间。
赵伯承握着李妙妙的小手步行往海城的灯会里面走。天色已经擦黑,海城的灯都亮了,它们形态各异高高挂着,从南向北,自西向东,连成纵横交错的光亮,把整个海城都照得灯火通明。
李妙妙抬眸望向那些灯,万千灯火都映入了她的眼帘,她满眼都是惊艳,“殿下,好漂亮啊!”
赵伯承不置可否,“先去买点吃的,一边吃一边看。”
李妙妙嗯嗯嗯。
两个人便先去了之前那家最熟悉的烤肉铺子,因为是过七夕,铺子也装饰了好多漂亮的彩灯。李妙妙仔细看了眼,有小羊造型的灯,还有小猪的。
李妙妙笑着问店老板,“老板,这是你自己选的灯吗?”
店老板憨厚笑着,“不是,是太守老爷给安排的。因为我是烤羊肉和猪肉,太守老爷就给了我这两种灯。”
李妙妙哈哈笑。
店老板又笑着道:“往年没有这么热闹过,就今年,听说是有一位姓赵的土财主给捐了银子,太守老爷亲自选了很多灯,包括各家铺子都有,这才把灯会办得格外漂亮。”
李妙妙捕捉到“姓赵的土财主”几个字,下意识扭头看向赵伯承。
赵伯承:“……”
他的确是自掏腰包给了海城太守银子,让海城太守把灯会办得好一些,但至于为什么传出来的话是“姓赵的土财主”,赵伯承也有点郁闷。
李妙妙超小声:“殿下,那位姓赵的土财主是你吗?”
赵伯承:“……大概。”
李妙妙:“……”
店老板很快就把肉串烤好了,依旧是十串纯瘦的。但店老板已经认识了赵伯承,再加上赵伯承上次给了他一锭银子,所以这次店老板说什么也不肯收赵伯承的钱。
店老板:“今天过节,就不收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