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妙妙有理有据,“别管什么关系,你这样污蔑别人就是不对!而且晋王殿下是朝中重臣,你随口污蔑朝中重臣按律当斩!”
卖凉皮的老板刚才也只不过就是随口一说,因为晋王的名声最差,他就是跟风。但没想到遇到李妙妙这么个较真儿的,卖凉皮的老板不想多惹是非,便直接转身回了屋。
赵伯承轻轻握了握李妙妙的小手,“不生气。”
李妙妙小脸一抬,理直气壮,“我才不生气!”
赵伯承唇角轻牵。
他继而又跟李妙妙帮那家卖核桃的老板娘把核桃都捡起来,但有些核桃直接碎了,根本就没法再卖。
赵伯承不着痕迹留了一锭银子放在核桃堆里,然后才握着李妙妙的小手离开。
李妙妙一边溜达一边对赵伯承道:“殿下,我们也养几个读书人吧?”
赵伯承:“?”
李妙妙:“别人能写文章诋毁殿下,那我们也可以养几个读书人写文章赞扬殿下呀!”
舆论战不就是看谁的水军多吗?
赵伯承:“……”
李妙妙开始琢磨,“顺便再联系几家书铺,把殿下如何带兵出征保家卫国,如何勤政爱民都给写进去,然后免费发放给所有的百姓们看!”
赵伯承:“……”
李妙妙抬起小脸看向赵伯承,“殿下你觉得怎么样?”
赵伯承:“……”
他觉得不怎么样,有那些银子做点什么不行?非要去打舆论战?但他又不想惹李妙妙不开心。
赵伯承哄道:“好,我会考虑。”
李妙妙开心抱住赵伯承的胳膊,“殿下你放心,我一定会保护好殿下!”
赵伯承心里微暖,“好。”
两个人继而又去了一家酒楼用膳,等酒足饭饱之后才又一起溜达着回了王府。
之后的几天,赵伯承就一心扑在了朝堂的政事上面。北川发来八百里加急,说是李成献起兵了,不过不是造反,而是清君侧。
李成献发出檄文,称赵伯承迁都安州这事儿是挟持天子,欲进京勤王保护小皇帝。
赵伯承便以小皇帝的名义发了一道诏书,在诏书上面一一列举了迁都安州的各种好处,要求李成献退兵,并单独进京请罪。
李成献不听,直接抗命继续率军进京。
赵伯承便又以小皇帝的名义定罪李成献为乱臣贼子,并派了贺将军挂帅出征平叛。
李成献是齐国诸多诸侯中仅剩的一个对赵伯承有威胁的人,赵伯承一开始还真有点担心李成献不起兵,因为如果李成献跟赵伯承玩政治周旋,时间一长,周国那边安王的事情平定了,齐国和周国就会再起战事,到时候,李成献起兵造反,赵伯承将会腹背受敌。
不过李成献没那份城府,他现在起兵,赵伯承有的是人马和时间跟他玩。
赵伯承心情不错,下朝回府的时候,眼角眉梢都染着笑,但这份笑意在他踏进王府的时候就卡住了。
李妙妙真给赵伯承弄来了一堆读书人,这会儿正在院子里面写文章,极尽华丽之言辞,歌颂着赵伯承的丰功伟绩。
赵伯承默了一秒,站在原地问仆人,“王妃这事儿做了多久了?”
第69章
仆人连忙恭敬道:“回殿下的话,有两天了,您这两天忙,王妃说不必打扰您。”
赵伯承:“……”
他继而迈步走到前堂,那里一屋子的读书人正倾尽才华奋笔疾书赞扬着赵伯承。
赵伯承一走进去,所有人立刻就把手里的笔放下了,连忙起身向赵伯承恭敬行礼。
“拜见晋王殿下!”
赵伯承语气无波,“起。”
众人又是一礼,“谢殿下!”
赵伯承随手拿了一张已经写好的文稿,上面的言辞极为夸张,比如当初赵伯承率领五百骑兵夜袭韩江的粮草,这不过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军事行动,但这张纸上愣是写出了天降神兵的感觉。
赵伯承:“……”
这时门外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赵伯承抬眸,李妙妙刚好蹦蹦跳跳从门外跑进来。
李妙妙没想到赵伯承居然在前堂,她愣了一秒,又欢快地跑过去抱住赵伯承的胳膊,“殿下你怎么来了?”
赵伯承将手里的文稿放到一边,然后吩咐那些读书人,“都先下去。”
所有人立刻又恭敬行礼称是,然后整齐有序
离开前堂。
偌大的前堂顿时就只剩了赵伯承和李妙妙两个人,李妙妙不解看向赵伯承,“怎么都让人走了?”
赵伯承握着李妙妙的小手坐到软榻上,“还真找人给我写文章?”
李妙妙双手掐腰,“总不能只准别人诋毁殿下,不准殿下澄清吧?”
赵伯承唇角轻牵,“这么厉害?”
李妙妙得意仰起小脸,“那当然!”
赵伯承把李妙妙抱到腿上,“今天东街有两家铺子的店老板打起来了,听说可热闹了。”
李妙妙顿时来了兴趣,“真的假的?因为什么事?”
赵伯承:“不知道,只是听说。”
李妙妙:“那我回头让芸双去打听打听。”
赵伯承:“为什么打听?”
李妙妙嘴善如流,“吃瓜啊!”
赵伯承:“一般这种事情会跟芸双讨论多久?”
李妙妙:“这种事还要讨论多久?知道是怎么回事就不讨论了。”
赵伯承:“是这样吗?”
李妙妙嗯嗯嗯。
赵伯承握着李妙妙的小手捏了捏,语气更柔缓,“你看,别人的事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图个热闹,那本王的事对于百姓们来说其实也是一样的,不过就是茶余饭后的闲话而已,说说就忘在脑后了。但我们现在这样又写文章又写书,不是持续给他们讨论的话题吗?”
李妙妙卡了卡。
赵伯承轻轻摸了摸李妙妙的小脑瓜,“现在边境不稳,很多地方还在经历战乱,我们可以把这些写书写文章的钱用在更重要的地方。”
李妙妙扭头看向赵伯承,“可是他们一直都在诋毁殿下。”
赵伯承知道,但他不在乎。一个上位者,连几句闲话都受不了,还能成什么事?
赵伯承轻轻亲了亲李妙妙的小脸颊,“这样好不好,正好你找来这么多读书人,我们可以用晋王府的名义建一所学堂,然后让所有安州的孩子都可以念书,不收束脩。”
李妙妙:“!”
赵伯承轻轻捏了下李妙妙的小肉脸,语气更哄,“好不好?”
建学堂是善事,不收学费更是善事,要树立赵伯承在百姓们心中的好形象,建学堂不比到处发“营销广告”强多了?
李妙妙的眼睛顿时亮了亮,“还是殿下靠谱!”
赵伯承浅浅笑。
李妙妙“蹭”地一下从赵伯承的怀里站起来,然后拍了下小手,“那就建学堂!现在很多家里贫困的孩子都不能念书,如果殿下亲自建一所学堂,又不收束脩的话,大家肯定会觉得殿下是一个好人!”
赵伯承只是含笑看着李妙妙,但并没有言语。
他不介意百姓们怎么看他,但原本赵伯承就是想建一所学堂,还有一些关于民生的事情,比如道路拓宽,破旧房屋重新修缮以防止下雨天造成坍塌等,这些都要一点一点去落实。但是,如果能在做这些事情的同时还能顺便哄他的小王妃开心,也算是一举两得。
赵伯承:“建学堂的事情可以由我们一起来督办。”
李妙妙惊讶指了指自己的小鼻子,“还有我吗?”
赵伯承嗯,“那些读书人都是你找来的,而且学堂最重要的就是教书先生。本王的王妃把最重要的教书先生都已经找好了,头功一件。”
李妙妙巴巴跑进赵伯承的怀里,“殿下就知道哄我开心。”
赵伯承把李妙妙又抱到腿上,“那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建学堂?”
李妙妙连忙点头点头再点头。
赵伯承弯了下嘴角,“那等过两天本王就把建学堂的文书发下去,到时候我们一起督办。”
李妙妙眉眼弯弯,开心说好。
之后的几天,修建学堂的事情就真的被赵伯承提上了日程。李妙妙没事儿就跟赵伯承一起溜达着去施工地看看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但其实也没什么真正需要帮忙的地方,毕竟这种工程都有专业人员负责。
但李妙妙很开心,她就是喜欢玩,坐马车往学堂这边跑就跟踏青一样。
赵伯承其实挺忙,前两天贺将军发回来战报,说他率领的大军一路北上势如破竹,打得李成献又重新退回北川,把城门一关,只守不战。赵伯承下令贺将军直接攻城,而且抓到李成献后也不必带回安州,直接就地正法。
除此之外,赵伯承还要忙碌朝政,比如批阅奏折,但即便如此,他还是会努力抽出空来陪李妙妙去学堂监工。
这天刚下完雨,地面有些湿,学堂的门前有一洼水,赵伯承跟李妙妙走到学堂门口,赵伯承直接单臂把李妙妙抱起来大步迈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