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田凤英去找大房,被霍大娘和霍老太太阴阳怪气骂了一顿。
霍明谦不在家,她又不能去书院找人。
就那么几亩地,总不能花钱雇人种。
田凤英气不过,今天再一次找到大房。
霍大娘掐腰站在二门口和田凤英对骂:“田凤英,整个霍家村我就佩服你,女儿女儿能送出去,儿媳妇儿媳妇能送出去,说是做学徒,谁知道打的什么算盘。”
田凤英不想跟她扯那么多:“你家那个短命鬼把二哥撞了,明谦可是跟我们保证的,我家今年的地让你们给种上,你这人怎么不讲理呢!
也不给子孙积点福,别哪天遭了报应。”
两个人一个嗓门比一个大,吵得半个村子都能听见。
谁也不让谁,整整一个多时辰,还没分出胜负。
宁玉婵和桃花刚拐进霍老二家所在街头,就听到了霍大娘的大嗓门。
“好像是大娘。”
下一刻,田凤英更高的声音传来,桃花心里一惊,“娘吵架呢,快点走。”
宁玉婵和桃花两个急急忙忙赶到大房门口。
果然看见田凤英站在大房院里和霍大娘红着眼睛争吵。
霍老太太站在不远处,时不时帮着霍大娘吵上两句。
桃花一下红了眼睛,赶过去拉住田凤英往外走。
“娘,我们回去。”
霍大娘和霍老太太在整个霍家村都是战斗力超强的存在。
田凤英一个人怎么可能吵过两个。
桃花心疼田凤英,狠狠瞪了霍大娘和霍老太太一眼。
田凤英还没反应过来,“桃花?”
“桃花,玉婵,你们怎么回来了?”
她不知道药堂有休假的规矩,又看两个人拿着包袱,心里咯噔一下,“你们两个不是没做好,被师父赶出来了吧。”
桃花只管把人拉回去,“娘,回去说。”
霍老太太接触到桃花充满愤怒的眼神,作为祖母的权威被挑衅,张口就骂:“真是什么样的女人生出什么样的孩子,一点教养都没有。”
霍大娘跟着骂:“他们二房不是一直这样吗,大的小的都不懂事,整天拉着脸,好像谁欠他们一样。”
……
田凤英没听见霍老太太和霍大娘后边的脏话。
因为她被桃花和宁玉婵拉回了二房。
霍大娘还想追过去继续吵,被霍老太太喊住了,“行了,桃花和玉婵都被赶出来,他们今晚有的气生呢,你跟过去干什么。”
霍大娘忽然反应过来田凤英见到桃花说的第一句话。
忍不住笑开了:“就知道糊弄人的,果然被赶出来吧,那崔大夫是那么好拜师的,以为什么阿猫阿狗都能行呢,才几天就赶回来了,啧啧。”
田凤英担心桃花和宁玉婵,又后悔刚才嘴太快了。
两个孩子真被赶出来,她也得想个好的说辞。
否则,还不知道被大房埋汰成什么样。
“你们两个老实说的,到底怎么回事?怎么忽然回来了?”
崔大夫也是,怎么说也是两个女孩子,就算做的不好,也不能直接把人赶出来。
早看出他黑心肠了,药费收那么贵。
担心两个孩子羞愧,不好意思说实话,她严肃道:“不许骗我。”
桃花忍不住笑道:“娘,你怎么这么想,我学的可好了,师父可喜欢我了,怎么可能把我赶回来。”
田凤英不信,看向宁玉婵:“玉婵,你说到底怎么怎么回事。”
宁玉婵如实回道:“师父每个月让我们回来两次,一次能住两晚,每月十五和三十是回来的日子。”
田凤英简直不敢相信,“一个月能住四天?”
宁玉婵点头:“是能住四天。”
田凤英高兴了,“就说崔大夫是好人,果然。”
注意到两个孩子身上都背着包裹,桃花怀里还抱着一只酒坛子,“这是什么?”
桃花将酒坛子放到炕上,把包裹打开,拿出一块花布。
“娘,这是我给你买的,酒是给我爹买的。”
霍老二刚才去园子里翻地,打算种点小白菜。
看见女儿和儿媳妇回来,放下锄头往屋里走。
一只脚才迈进门,就听桃花说酒是买给他的。
心里高兴的同时,更多的是担心。
两个孩子出去当学徒,他们一分银子没给过,两个孩子哪来的银子?
田凤英也是这个心思。
花布是这两年流行的新款式,很漂亮,她早想买一块了。
身上的衣服也确实有些年月。
人到中年开始发福,穿着都紧吧了。
“桃花,你哪来的银子,我和你爹可不稀罕这个,你从哪要的,快给人家退回去。”
桃花看了宁玉婵一眼,有些得意。
她从怀里摸出二两半散碎银子,又摸出二十个铜板。
稀里哗啦全撒到了炕上。
“娘,我这里还有呢。”
田凤英好些日子没见过这么多银子,眼里放光,两只眼睛都变成了元宝形。
“桃花,你和玉婵两个打劫去了?”
霍老二咽了口吐沫,“是呢,桃花你快点告诉爹,这银子哪来的,爹心里不踏实。”
桃花故意不说。
田凤英着急,催着宁玉婵快点告诉他们真相。
宁玉婵解释道:“这是师父给的,我这里也有三两,药堂的规矩,每个徒弟都有月银,我和桃花都是三两。”
世上还有被馅饼砸到的大好事。
田凤英舔了舔嘴唇,将银子拿到手里,像桃花一样,也使劲咬了一口。
真的。
桃花忍不住笑:“我昨晚才咬完。”
田凤英怎么都不敢相信。
“天底下还有这样的好事,崔大夫人也太好了点,收你们两个为徒,竟然还发银子。”
桃花得意道:“每个月都发呢。”
田凤英更惊讶了:“还每个月都发?”
桃花第一次赚银子,看见父母这么高兴,如果长了小尾巴这会肯定翘得老高。
“这算什么,大师兄一个月三十两呢,等我们以后学好,能给人看病不了,赶不上大师兄,那一个月十两银子总有吧。”
田凤英掰着手指头算,“一个月十两,一年十二个月,那不就是一百二十两!”
霍老二还是宁玉婵进门和老太太过寿时喝过酒。
像他这个年纪的农村男人,哪个不馋酒的。
可是日子穷啊,他又干不了力气活,整天觉得对不起媳妇和孩子,哪好意思提喝酒的事。
今天女儿给他买回一大坛,恨不得抱着坛子去大门口喝。
让全村人都看见。
田凤英咳了一声:“你这孩子得了银子,只记得我们,你们两个买什么了吗?”
看两个孩子没再往外拿东西,已经明白了,“一点东西都没给自己买啊。”
桃花干咳了一声:“买了,嫂子买了两串糖葫芦,我们两个路上吃了。”
田凤英叹了口气。
“咱家地今年很难种上了,短命鬼把你爹撞了,你三叔说好的,种地时让大房帮忙,吵两天了,唉,我也累了,不想吵了,实在不行,请人种吧。”
桃花想起奶奶和大娘一起欺负她娘的事就生气。
“要我说,地也别种了,我看城里很多人家请做工的,爹娘年轻,肯定能找到活干,不比种地强么。”
她还有一个心思,那就是父母都进城里,她就能每天见到父母了。
田凤英笑着戳了一下女儿的脑袋,“你开什么玩笑,我们进城,找到活了还行,找不到活吃什么喝什么,指着你这三两银子啊!”
桃花张了张嘴,“不是还有嫂子三两吗。”
田凤英无语道:“你嫂子是你嫂子的,我们哪能用。再说我们住哪,咱家不要了?你大哥要是回来的话,他去哪找我们?”
桃花心里不舒服,说话的口气也有些冲,“大哥没长嘴吗,他不会打听,崔善堂多出名,他连崔善堂都找不到的话,那也别回来了。”
不光田凤英觉得桃花开玩笑,霍老二也觉得桃花是个小孩子,想什么说什么,根本就不现实。
宁玉婵却有了别的想法。
她从小荷包里摸出两张银票,递到田凤英面前。
田凤英没见过银票。
农村谁家能拿出两个银元宝就很新奇了。
至于银票,那是戏台子里的说法。
“这什么?”
桃花这几天跟着崔青城的时候多,很多病人带银钱不方便,就给崔青城付银票。
桃花一眼认出来了。
“嫂子,这是银票?”
宁玉婵点了点头。
田凤英还没明白什么意思,“什么是银票?”
桃花指着上边的字说:“这上边写多少就相当于多少银子,城里人带银子不方便,或者用的多就花银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