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当着这么多人,侄子被人嘲讽,自己这个当大伯娘的,必须要给侄子出头!
“说起来,妾身这个三侄子,自小就聪慧好学,当初他的几个哥哥弟弟们,整日的爬树下河,调皮捣蛋,他却整日的拿着书本,在心里默诵……”
苏大嫂越说,脸上的表情越是得意。
目光直直的盯着那位夫人,护犊子简直不要太明显。
那位夫人:“……”
脸色涨得通红。
她哪里想到,就随口说了一句话,就引来了苏家这么多人的围攻。
瞧这一个个支棱的!
四周围的人也呆愣了。
她们原本震惊于,苏承耀秀才的聪慧,现在却觉得,这苏家人说话,也太直白了吧?
懂不懂什么叫谦虚?
不得不说,在老苏家,谦虚这个词,从苏老头那里就不知道咋写的。
苏承耀小秀才,被自家人这么一通夸赞,原本严肃的小脸上,泛出了红色,端正的样子也显得有些无措了。
“大伯母,五叔,小姑姑,大哥,二哥,你们过誉了。”苏承耀红着脸,有些窘迫的说道:“我哪里有你们说的那么聪明?不过是勤能补拙,笨鸟先飞罢了。”
苏承耀说完,看向苏老五,又道:“我听爹说过,五叔入学晚,起初是在私塾打杂,每天利用给夫子和学生备茶水的机会,在窗外听夫子讲课,及至十几岁,才真正入学读书。”
“至于大哥和二哥,启蒙之时便已经十来岁了,而我三岁便开始启蒙,及至去岁才考中秀才,实在是算不得什么的。”
四周围的人听了苏承耀小秀才这番换,心里那个感慨呀。
这苏家,可算是有个知道谦虚的了!
众人正在感叹呢,画风又变了。
苏承耀又说道:“若说到聪慧,我是不及小姑姑十之一二的!”
苏承耀说到这儿,窘迫的表情,没了。
小尾巴也支棱起来了。
“这些年,小姑姑不但和华神医学习医术,还和古姨学习刺绣,更和虞夫子学习读书绘画。”苏承耀小秀才,侃侃而谈的说道:“小姑姑的年纪,比我还小,如今却尽得华神医、古姨、虞夫子的真传。”
“华神医言,毕生所学,已经全部被小姑姑琢磨透了,没有什么可以再教给小姑姑的了,所以离开了大柳树村,云游天下。”
“古姨说,小姑姑在刺绣的技艺上,已经青出于蓝,古氏飞针有了传人,不至于在她手里失传,她这辈子再无憾事了。”
“虞夫子讲,小姑姑在作画的造诣上,天下间已经少有人能及……”
“试问天下间,有谁能比得上小姑姑聪慧?!”
苏承耀说到最后,下巴难得的扬起来了。
不得不说,这个扬下巴的姿势,和糖宝扬下巴的姿态,几乎一模一样。
糖宝:“……”
怎么到我身了?
这流程有点儿熟悉了哈。
四周围的人:“……”
目瞪口呆!
震惊于小秀才的嘚瑟劲儿,更震惊于糖宝的本事。
震惊之后,更多的则是怀疑。
这个苏家的小丫头,有这么厉害吗?
医术,刺绣,绘画……
这就是秀才的口才?
怕不是这位小秀才,满口胡言乱语,说大话吧?
她们自然知道,糖宝有小神医的美名。
不过,许多人对于糖宝这个名头,并不是太承认。
她们私下里觉得,糖宝都是借了华神医的势。
即便是糖宝拿出来的养生丸,怕也是华神医调配的,特意拿出来给小徒弟造势。
说起来,大户人家为了自家女儿嫁的好,有许多会在女儿定亲前,给女儿炒作一番。
比如,冠上个才女、贤淑、貌美无双等等噱头。
如此一来,女儿有了美名,亲事上自然会更上一层。
原本,她们觉得,苏家应该也是这样的。
现如今,苏承耀小秀才,却是巴拉巴拉的一通话,抖搂出这么多事情来。
诸如,糖宝习得古氏的飞针针法,跟随虞芝兰学画。
这些事情,在场的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
糖宝也没有想到,自己这个最端方严谨的小侄子,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说出了这么一通话。
特别是,这还当着皇后娘娘和宁王妃。
这不怕被人家,当成王婆卖瓜吗?
“那个、承耀呀……”糖宝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小姑姑哪里有你说的那么好?不过是略习得一些皮毛罢了。”
“小姑姑,侄子从来不说妄言!”苏承耀小秀才,一本正经的说道。
糖宝:“……”
“三弟说的对,小姑姑最聪明,学啥会啥!”大盼和二盼异口同声。
他们兄弟二人在这上面,向来默契十足。
第1256章 :你们家咋不上天呢
不得不说,大盼和二盼,在夸赞自家小姑姑上,那是手到擒来,默契十足。
这份默契,不但大盼和二盼有,苏家人差不多养成本能了。
即便是苏老五,也不例外。
只不过,苏老五倒是含蓄一些。
“妹妹不必谦虚,虞夫子曾言,妹妹若是为男儿身,今次的状元之位,便于五哥无缘了。”
苏老五脸上带着温润如玉的笑容,嗓音清润,神态却不容人质疑。
糖宝:“……”
默了默,有一种牛皮越吹越大的感觉。
“小姑,大嫂活到这般年纪,就没有见过比你再聪明的姑娘。”苏大嫂骄傲的说道。
此时已经忘了当着皇后娘娘,忘了原本的拘谨。
开口夸赞小姑子这种事情,已经根深蒂固了。
不论场合!
“小姑你说说,咱们村子里那些孩子们,无论是比你大的,还是比你小的,哪个不喊你老大?”苏大嫂说道:“当年你才四岁,便带着她们摆摊赚钱。”
“那些原本只知道调皮捣蛋,人嫌狗厌的熊孩子们,哪个在你面前不是服服帖帖,老老实实的?”
糖宝:“……”
其实,那都是用糖衣炮弹换来的。
苏大嫂却是满脸骄傲的,继续说道:“原本大丫和春草她们,都快被她们老子娘换彩礼了,结果跟在你后面,硬是自己攒了大笔嫁妆,个个嫁了个好婆家!”
“旺财他们就更别说了,自己读书的束脩,都提前赚出来了,根本就不用花爹娘的钱!”
“小姑,你自己说说,谁家的闺女四五岁上,便有你那等本事?”
“娘(大伯娘),绝对没有人,有小姑姑这般本事!”大盼和二盼,再次异口同声。
糖宝:“……”
咱有点拉仇恨了哈。
不过,这画风,这走向,越来越熟悉了。
看来,自己大嫂和几个侄子,第一次面对如此大的场面,都没有怯场哈。
糖宝哪里知道,只要是事关她的,苏家人就没有怯场一说。
“大嫂,你别说了,天下间比我有本事的女子,比比皆是。”糖宝连忙说道:“我当年就是瞎胡闹,不过是运气好了一点儿罢了。”
糖宝的话音一落,一直没有开口的苏老太太,开口了。
“糖宝说的对,哪里有你们说的那么夸张?”
苏老太太看了看儿媳妇和儿子、孙子,摇了摇头。
随即,看向皇后娘娘等人,一脸歉意的又道:“让娘娘见笑了,我家这个小闺女,自小受宠,被全家人宠的快上天了。”
四周围的人:“……”
这都快夸出花儿来了,总算是有了个明理的。
不过,一个四岁多的小丫头,就知道领着一群孩子们赚钱?
而且,还攒了束脩和嫁妆?
这也太能吹了吧!
自然了,有不相信的,也有看不起的。
毕竟,这个年代的读书人,讲究的是视钱财如粪土。
大家都爱钱,但是不能拿到明面上。
大家都有铺子有生意,但是不能明着经商。
否则的话,就会被人看不起,被人说满身铜臭味,被人说市侩。
有人笑着说道:“听闻你们家子孙众多,却只得了小郡主这么一个闺女,也难怪要宠着了,换到谁家,那都得放到心尖上。”
“可不是!这若是家里生了一群闺女的,那自然是盼小子,哪里会拼命的宠闺女?”有人意有所指的附和道:“不过,小郡主小小年纪,就知道赚钱,可见是个聪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