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她原本也是想要学的。
不但她娘一定要她学刺绣,王爷爷那里也还等着她学习飞针刺穴呢。
而且,她自己也承认,既然都是用针,一开始还是用绣花针吧。
毕竟,绣花针是在布上练习,银针怕是要在人身上练习。
还是先在布上练习准头、速度,灵活性等等的吧。
古绣娘听了小糖宝的话,满心的高兴。
“小姐原就是个心灵手巧的,学习针法一定很快。”古绣娘迫不及待的道:“来,咱们先从拿针开始……”
苏大嫂和苏二嫂,看到古绣娘如此兴奋的教习小姑子,再想想教导自己时候的态度,都觉得自己被区别对待了。
只不过苏大嫂毫不介意,甚至还很高兴。
因为这证明小姑子聪明,所以被古绣娘着意看重。
至于苏二嫂钱月梅,心里就有些酸酸的了。
当然了,虽然心里有些发酸,但是小姑子聪明,她还是很高兴的。
虽然,这凸显了她笨。
“小姑好好学,说不得大嫂也能用上小姑绣的帕子。”苏大嫂笑眯眯的给小糖宝鼓劲儿。
至于衣服,苏大嫂可舍不得让小姑子动手,没得累到小姑子。
不过,对于小姑子学习绣活儿,她是万分支持的。
毕竟,姑娘家习得一手好的针线活,以后在婆家才不会被人嘲笑手拙。
钱月梅一听,也连忙道:“小姑好好学,小姑的柜子里有那么多上好的缎子,若是绣上花,一定更好看,说不得二嫂也能沾沾小姑的光,穿上绣花的缎子衣服……”
小糖宝嘴角抽了抽,感情二嫂在惦记着她柜子里的缎子。
“二嫂,那你怕是有的等了,若是绣个帕子荷包什么的,没准我明年就会了,可是在缎子上绣花做衣服,怕是要等个十年八年的。”
钱月梅,“……”
表情一僵。
咋一棒槌十年八年的下去了?
那还不如先要个帕子荷包啥的了。
“二嫂就是那么一说,小姑不管做啥,二嫂都喜欢。”
钱月梅连忙讨好的改口。
小糖宝自然知道二嫂的心思,也没有点破,而是看向了古绣娘。
“古姨,你的古氏针法,可以传授给外人不?”小糖宝问道。
“小姐想传授给谁?”古绣娘敏锐的问道。
“古姨,我想开办一个绣坊。”小糖宝直接说道:“村子里的许多姐姐们,和一些嫂子婶子们,也都心灵手巧的,若是能靠着绣活儿添一些进项,家里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
同时,家庭地位也会越来越高。
古绣娘听了小糖宝的话,满脸复杂之色。
像小姐这么良善的人,她真是第一次碰到。
无怪乎全村人,都把小姐当宝儿了。
小姐虽然只是一个几岁的小姑娘,但是心胸之广,却让她这个几十岁的人自愧弗如!
“小姐,古氏针法的图册,奴婢已经送给小姐了,一切全凭小姐做主。”古绣娘说道。
小糖宝的小脸上,露出欢喜之色。
“古姨,古氏针法曾经名扬天下,我一个人学会了,根本无法让古氏针法重现当日辉煌。”小糖宝喜滋滋的说道:“若是我们开办绣房就不同了,我们可以慢慢的做大,把绣房的名气打出去,没得哪一天,我们绣房也有能力和资格,承办绣龙袍和凤袍的差事了。”
小糖宝没说的是,一门技艺若想永远的流传下去,就不能敝帚自珍,否则早晚会失传。
古绣娘听了小糖宝的话,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
若果真那样的话,古氏一族的先人泉下有知,也肯定会欣慰的。
“老大老大……有一位军爷定了二十斤花生米,傍晚过来取。”春草兴冲冲的跑过来,气喘吁吁的说道。
后面的大丫也一脸高兴的道:“还有几位军爷要五百块栗子糕,也傍晚来取。”
小糖宝一听,立刻把手里的绣花针,放了下去。
这可是大单子,要立刻忙活起来了。
同时,在心里快速的算了一下,需要多少材料。
至于开绣房和学绣活儿的事儿,暂时被她放到一边了。
“大丫姐姐,栗子粉不够,你去村子里问一问,看看谁家有,直接送到我们家来。”
“好嘞!”
大丫答应一声,快速的跑了出去。
小糖宝随即带着柳枝和春草等人,进了灶房。
古绣娘看着小糖宝干脆的小背影,无奈的放下了手里的针线。
小姐能干是好事儿。
可是一个几岁的小姑娘家,咋比大人还忙呢?
小姐什么时候才能踏下心来,跟她学习绣活儿?
还有开办绣房的事儿,她忽然有些等不及了。
第384章 :继续搞事业
苏大嫂一见小糖宝向灶房走,急匆匆的道:“小姑,灶房里热,你等一下,大嫂拿蒲扇给你扇风。”
“大嫂,不用了。”小糖宝连忙摆了摆手,“灶房里热,大嫂你不要跟来了。”
苏大嫂哪里肯听?她可舍不得热到小姑子。
万一中暑了咋办?
钱月梅看着一群人进了灶房,感觉心口又疼了。
嘴里忍不住嘟囔道:“这么好的营生,放着自家人不用,非要白白的给外人……”
那些哗啦啦的铜板哟,听在耳朵里多好听!
自家人听响儿,不香吗?
钱月梅一想起一群小孩子们,每天欢天喜地的分钱,就心里疼的慌。
明明这些钱,都可以是苏家的。
古绣娘听了钱月梅的话,感叹的说道:“正是因为小姐心怀宽大,心地慈善,才有这等的大福气,这是老天爷的馈赠。”
说完,看着钱月梅,顿了顿,又道:“二少夫人有这样的小姑,应该感到庆幸,因为这也是二少夫人的福气。”
钱月梅听了古绣娘的话,竟然无言反驳。
其实,小糖宝最主要的工作,只是调配浸泡花生米的汁水。
以及,在旁边指点一下火候。
其他的,都是大丫和柳枝等人做的。
小糖宝进了灶房,就开始分派活计儿。
“柳枝姐姐,你想不想学习绣活儿?”小糖宝问道。
柳枝一怔,手上的动作停了下来。
“老大,你的意思是……”
“柳枝姐姐,你应该听说了,我们家新来的古姨,绣活儿的手艺好,我现在跟着她学习,你若是想学的话,我可以问问古姨……”
柳枝听了小糖宝的话,眼睛不由的一亮。
她自然是想学了。
“不过,若是学习绣活儿,就不能摆摊了。”小糖宝又道。
柳枝眼睛里的光芒,立刻暗淡了下去。
现在摆摊一个月下来,能赚不少的钱,她爹娘肯定不会同意她放弃。
小糖宝一看柳枝的表情,就明白了。
其实,这也是她先询问柳枝的原因。
她自己倒是不介意这门营生属于谁,但是她不想因为这门营生,耽误了柳枝姐姐。
毕竟,若是能习得古氏针法,对于一个姑娘家来说,一辈子吃喝不愁了。
姑娘家不可能一直在娘家,早晚要嫁人的。
从长远来看,绝对是学习古氏针法要好。
并且,柳枝姐姐在刺绣上,有天赋。
若是埋没了,太可惜了。
很快,大丫回来了,身后还跟着两个各提着半袋子栗子粉的村民。
苏家有杆秤,称过重量后,小糖宝当场按照市场价付了钱。
不得不说,别看小糖宝带领着一群小孩子,做着这门小生意。
受惠的可不仅仅是参与进来的这些孩子。
村子里许多人家,也跟着受惠。
毕竟,栗子粉、花生米、山楂片什么的,现在都是在村子里买。
就如同苏家的福德书院一般。
无论是蔬菜,粮食,野味儿,山货等等的,还是要烧的柴禾,都是先在大柳树村采办。
大柳树村不够了,才买其他村子的。
这样一来,大大的提高了大柳树村百姓的收入。
也无怪乎大柳树村的百姓,出去之后走路都昂首挺胸的。
一说起自己是大柳树村的人,立刻就会引来许多羡慕的眼神儿。
栗子粉已经够了,一群人立刻忙活了起来。
苏大嫂坚持在灶房里,给小糖宝打扇。
小糖宝无奈,只得接受嫂子的好意。
心里想着,哪天上山寻摸点儿好东西,给嫂子补补身子。
几个人忙活了大半天,总算是把二十斤花生米,以及五百个栗子糕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