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小闺女这运气,也没谁了。
不过,想到小闺女捡到的金子,又觉得理所当然了。
苏大嫂赵春花不知道婆婆心中所想,压抑着激动的心情,絮絮叨叨的低声道:“娘,也幸亏这一大片野草挡着,才没被人发现这里有药材……”
苏老太太,“……”
她小闺女咋就发现了?
哼!不管怎么说,也是自家小闺女有福气。
苏老太太心里又膨胀了起来。
小糖宝眨巴着懵懂的大眼睛,看着她娘挖豆豆。
“娘,菜菜。”小糖宝拍了拍旁边的叶子。
仿佛不明白她娘为什么不挖野菜,反倒是挖菜根儿。
苏老太太,“……”
闺女,咱就是薅一车的叶子,也不如挖一株药材。
赵春花忽然看了一眼小糖宝,然后低声问婆婆,“娘,您说……小姑真的什么都不懂吗?”
不懂咋就知道金子是好的?
不懂咋就能找到药材?
不懂……
“糖宝才多大!当然什么都不懂!你别出去乱说!”苏老太太口气严肃的,扼住了赵春花的遐想和猜测。
赵春花,“……”
在婆婆严厉的眼神儿下,神情一凛。
“娘,您说的对,小姑什么都不懂!”赵春花一秒回答。
小糖宝嘴角抽了抽。
好叭,咱还是个宝宝,不懂!
第50章 :大型的采摘现场
进山杀虎的人走在前面慷慨激昂,气势腾腾。
跟在后面的老弱妇孺喜笑颜开,收获颇丰。
木耳、蘑菇、笋子、草叶、野果子……几乎遍地都是。
几年都没有人踏足破坏过的山林,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宝库。
到了最后,猎杀老虎的人也不找老虎了,索性都脱了外衣当做包袱皮,弯腰开始采蘑菇,挖草药……
一时间,场面变成了大型的采摘现场。
“依我看,老虎看到咱们这么多人,肯定是给吓跑了!”有人一边摘树上的野果子,一边满脸兴奋的大声说道。
“哈哈……我看也是!”有人大笑着附和。
“人多力量大,那畜生肯定吓得离开凤凰山了……”又有人志得意满的大声道。
“哈哈……正是正是……”
……
人们越说越兴奋,到处都是欢声笑语。
村长王正义看了看苏老头,道:“老弟,你咋看?”
苏老头啧了下嘴,眼睛里闪过了一抹忧虑,道:“那畜生若是真的离开凤凰山了,那自然是好的,可是若没有,不知道在哪儿眯着,等着害人……”
那就麻烦了。
虽然苏老头没把话说完,但是话里的意思,村长也知道。
若说老虎离开凤凰山了,他也有点儿不相信。
毕竟,几天前还能听见虎啸声呢。
村长想了想,拉着苏老头就去找了县衙派来的捕头刘阿大。
刘捕头刚刚猎了一只山鸡,正满脸兴奋着呢,听了村长和苏老头的话,一摆手,无所谓的说道:“那畜生不出来,咱也没办法不是?还是先让大家伙得点儿实惠,最为得宜。”
村长和苏老头面面相觑,无言以对。
刘捕头说的话也在理儿,可是万一老虎猛地窜出了,怕是众人都会措手不及。
这么多人,逃都不好逃,怕是会有大量伤亡。
好在,苏老头和村长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
一直到人们满载而归,连老虎的影儿也没有看到。
这和以前只要有人上山,就肯定的能遇到老虎的情形,大相径庭。
**
苏家婆媳并没有跟在众人后面进山,而是挖了十几株田七后,又挖了些野菜盖在上面,就回家了。
捡了一块金子,又挖了这么多年份儿颇长的药材,已经让苏老太太和赵春花走路发飘了。
深夜,苏家。
昏暗的煤油灯下,苏老太太拿出金疙瘩,低声问自家男人,“他爹,你说这金子……”
苏老头看着金子,脸上的表情很是凝重。
媳妇儿已经告诉他了,关于小闺女捡到金子的情形。
现在,苏老头看着这金子,也觉得不对劲儿。
很不对劲儿!
“真的有车辙印儿?”苏老头问道。
“有!看那样子,应该是从山上下来的。”苏老太太点了点头。
“山上怎么会有人?怎么会有车?明明那个畜生一直盘踞在山上……”苏老头百思不得其解。
“他爹,你说那老虎,会不会……是被人驯养的?”苏老太太胆战心惊的说道:“我可是听说,有一些有钱人家,喜好驯养猛兽……”
“驯养猛兽干啥?”苏老头一摆手,“看家护院,还是守山……”
苏老头蓦然想到了什么,停住了。
眼睛直直的盯着手里的金疙瘩。
若是守着山上的金子呢?
苏老太太和苏老头夫妻多年,一看男人的模样,就知道男人心里想的什么。
夫妻二人同时看向对方,都从对方的眼睛里,看到了同样的意思。
苏老太太一阵心惊肉跳。
“媳妇儿,先把这东西收起来,别让人看到!”苏老头当机立断,把金子递给了苏老太太。
苏老太太白着一张脸,连忙把金子藏到了炕洞里。
第51章 :老虎哪儿去了?
一连三天,凤凰山的老虎都不见踪影。
人们越来越相信,老虎被吓得离开了凤凰山。
于是,上山的人越来越多。
苏老头满心忧虑,找到村长分析了一下隐在的危险,两人一起去了县衙。
毕竟,打虎的事情是他们提出来的。
现在这种乱糟糟的情形,若是老虎猛然窜出来,出了大事儿,那可咋办?
郑县令满脸热情的,接见了苏老头和村长。
大柳树村现在可是他官途亨通的明灯,所以对待大柳树村的人,郑县令特别的平易近人。
苏老头和村长给郑县令见过礼之后,就直接说明了来意。
郑县令听了两人的话,沉吟了片刻,说道:“两位的担心不无道理儿,但是有人要上山,本官也不能拦着,毕竟,无人能断定,老虎到底还在不在凤凰山上……”
郑县令说了一通缘由,最后决定由衙门张贴告示,陈述危险性。
仍然愿意上山打猎或是采摘的,官府也不阻拦,但是后果自负。
苏老头和村长听了,也明白只能如此。
危险已经说的明明白白了,若是人家就是不在乎,他们也不能咋地。
于是,郑县令大手一挥,刘师爷就拟好了告示,让人贴了出去。
人们看了告示之后,并不往心里去,上山的热情更加的高涨了。
你不去他去,谁去了谁就会满载而归,不去的才是傻子!
不但附近村子里的村民,天一亮就往山里跑,还有远处的村镇里的人,也深更半夜的就往凤凰山上赶。
与此同时,凤栖镇也热闹了起来。
到镇上卖药材的,卖山货的,卖野味儿的,接踵而来。
蝗灾带来的恐慌,被大大的冲淡了。
苏家这几天也是收益颇丰。
不说别的,单是第一天的那十几株田七,就卖了大几十两银子。
再加上这几天苏老头和两个大儿子,进山带回来的野味儿,苏家全家人都吃的嘴上流油。
不过,苏老太太严令苏家女人和孩子们,不得往山里走,只能在进山口转悠。
钱月梅对此颇有微词。
“娘,您知道今儿隔壁王大娘家,采了多少菌菇,摘了多少野果吗?”钱月梅不满的道:“咱们家只在人家采摘过的地方转悠,能找到啥?”
钱月梅说完,没好气的把手里的篮子,往地上一放。
篮子里只有几把野菜。
苏老太太神色不变,说道:“就算是什么都找不到,家里也没有饿着你!”
钱月梅,“……”
没饿着就行了吗?
银子呢?
她可是听说,有好几家人家,挖到了山参。
山参呀!值老钱了!
她若是进山,没准也能挖到呢!
毕竟,她们家人的运气,都相当好。
钱月梅跃跃欲试的想要进山,可是一看婆婆沉下了脸来,纵然心里不服气,也不敢和婆婆犟嘴。
赵春花在一旁劝道:“弟妹,娘都是为了咱们好,这万一遇到老虎,咋办?再者说了,你出去问问,现在谁家还能一天吃三顿干饭?”